稳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93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稳降器,挂孔2开在底盘10的上部,两个安全带4分别固定在绳索3的两端上,绳索3穿过减速箱内的小滑轮20、19,在槽轮16上绕半周,再由另一个小滑轮19-1间穿出,绳索3的两端都垂直于减速箱下端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防火自救、高楼逃生、体育表演,下降速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不会因人的体重大小而改变,第一人降到地面后,第二人即可利用绳索另一端的安全带快速离开现场,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可提高效率1~10倍。(*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稳降器本技术属于高层建筑自救装置。现有高层建筑自救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第一人安全降到地面后,第二人得需把绳索倒过来才能继续使用,容易失去逃生机会。其次是结构复杂,下降速度过快。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稳降器,它应具有第一人安全降落到地面以后,第二人可立即使用的特点。它还应具有结构简单,下降速度适中的特点。本技术由底盘、挂孔、减速箱、绳索、安全带组成。挂孔开在底盘的上部,两个安全带分别固定在绳索的两端,绳索穿过减速箱内的小滑轮在槽轮上绕半周再由另一个小滑轮间穿出。减速箱由底盘、箱盖、上轴、下轴、槽轮、槽轮齿轮、变速小齿轮、变速大齿轮、制动轮、制动轮齿轮、制动条,制动圈,制动圈固定螺栓,小滑轮组成。本技术可用于防火自救、高楼逃生、体育表演,使用时将减速箱挂牢把安全带套于胸间腋下,由于减速箱中变速齿轮、制动齿轮、制动轮、制动条、制动圈的作用,使下降速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不会因人的体重大小而改变,第一人降到地面后,第二人即可利用绳索另一头的安全带快速离开现场,周而复始,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可提高效率1~10倍。本技术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特别适合高层建筑的安全装备和宜于推广的优点。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减速箱开盖后的主视图,图3是减速箱的侧剖视图,图4是制动轮13、制动轮齿轮15、制动条12、制动圈14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本实施例由底盘10、挂孔2、减速箱、绳索3、安全带4组成。挂孔2开在底盘10的上部,两个安全带4分别固定在绳索3的两端上,绳索3穿过减速箱内的小滑轮20、19,在槽轮16上绕半周,再由另一个小滑-->轮19-1间穿出,绳索3的两端都垂于减速箱下端的外部。减速箱由底盘10、箱盖1、上轴5、下轴6、槽轮16、槽轮齿轮16-1、变速小齿轮17、变速大齿轮18、制动轮13、制动轮齿轮15、制动条12、制动圈14、制动圈固定螺栓7、小滑轮组成。上轴5、下轴6分别固定在底盘10中心垂直线的上部和下部,靠近底盘10的上轴5上连接有槽轮16和槽轮齿轮16-1,槽轮16和槽轮齿轮16-1同轴连固为一体,槽轮16的槽沟两侧等距分布有与槽轮铸为一体的防滑突楞21。下轴6上连接有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同轴连固为一体,变速小齿轮17和槽轮齿轮16-1啮合。槽轮齿轮16-1外面的上轴5上还连接有制动轮齿轮15、制动轮13、制动轮齿轮15与制动轮13同轴连固为一体,制动轮齿轮15与变速大齿轮18啮合。制动圈14与制动圈固定板11连固为一体,制动圈固定板11与制动圈固定螺栓7连接固定,制动轮13外围的槽内放置有五个弧形制动条12,制动条12在制动轮13高速旋转带动下与制动圈14摩擦连接。下轴6下部的底盘10上呈倒三角形固定有三个小滑轮19、19-1、20,三个小滑轮19、19-1、20与变速小齿轮17之间固定有挡板22。箱盖1由螺栓固定在底盘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稳降器,它由底盘(10)、挂孔(2)、减速箱、绳索(3)、安全带(4)组成,其特征在于挂孔(2)开在底盘(10)的上部,两个安全带(4)分别固定在绳索(3)的两端上,绳索(3)穿过减速箱内的小滑轮(20)、(19),在槽轮(16)上绕半周,再由另一个小滑轮(19-1)间穿出,绳索(3)的两端都垂于减速箱下端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稳降器,它由底盘(10)、挂孔(2)、减速箱、绳索(3)、安全带(4)组成,其特征在于挂孔(2)开在底盘(10)的上部,两个安全带(4)分别固定在绳索(3)的两端上,绳索(3)穿过减速箱内的小滑轮(20)、(19),在槽轮(16)上绕半周,再由另一个小滑轮(19-1)间穿出,绳索(3)的两端都垂于减速箱下端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降器,其特征在于减速箱由底盘(10)、箱盖(1)、上轴(5)、下轴(6)、槽轮(16)、槽轮齿轮(16-1)、变速小齿轮(17)、变速大齿轮(18)、制动轮(13)、制动轮齿轮(15)、制动条(12)、制动圈(14)、制动圈固定螺栓(7)、小滑轮组成,上轴(5)、下轴(6)分别固定在底盘(10)中心垂直线的上部和下部,靠近底盘(10)的上轴(5)上连接有槽轮(16)和槽轮齿轮(16-1),槽轮(16)和槽轮齿轮(16-1)同轴连固为一体,下轴(6)上连接有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金溢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