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似良专利>正文

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75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它包括贮氧瓶(1)、开关、减压阀(2)、输气管(5)和鼻罩(27),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贮氧瓶(1)是一个容量为50~60cm↑[3],一侧设有可在腰间携带装置的瓶体,在该瓶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充气阀;    所述的开关是一个控制所述减压阀的杠杆式滑动开关,该开关设在所述瓶体(1)的上部分,并与瓶体(1)相应的开关设置盒(6)上;    所述的减压阀(2)包括外壳(22)、进气管(24)、出气咀(4)和出气量调节开关(3);其中,出气咀(4)的出气受杠杆式滑动开关的控制,进气管(24)与贮氧瓶(1)内腔相通,出气咀(4)通过输气管(5)和鼻罩进气咀(28)与鼻罩相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装置,尤其是带氧气的救生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带氧气的救生呼吸装置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医院用的带氧气瓶的医用救生呼吸装置,是体积最大的一种,移动较困难,成本也高;第二种是潜水员背在后背,在潜水时使用的带氧气的潜水救生呼吸装置,体积较大,结构也较复杂;第三种是登山运动使用的带氧气的登山救生呼吸装置,其体积结构与潜水呼吸装置基本相同。它们都包括较大的氧气瓶、开关、减压阀、输气管和鼻罩,潜水和登山用的还设有携带装置;其优点是容量大,供氧时间长;不足之处是体积大笨重,携带不方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它应能克服上述氧气救生呼吸装置的不足之处,方便携带,成本低。本技术包括贮氧瓶、开关、减压阀、输气管和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氧瓶是一个容量为50~60cm3,一侧设有可在腰间携带装置的瓶体,在该瓶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充气阀;所述的开关是一个控制所述减压阀的杠杆式滑动开关,该开关设在所述瓶体的上部分,并与瓶体相应和连接的开关设置盒上;所述的减压阀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咀和出气量调节开关;其中,出气咀的出气受杠杆式滑动开关的控制,进气管与贮氧瓶内腔相通,出气咀通过输气管和鼻罩进气咀与鼻罩相通。上述结构的氧气救生装置体积小,方便携带,贮氧瓶装满氧气,可供成年人呼吸40~60分钟,能在火灾和矿井事故及其它事故中因缺氧窒息的人员救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杜绝象2000年12月25日在河南因火灾缺氧,窒息309人死亡的悲剧重演,还可让心肺疾病患者都随身携带,在出现病情时急救使用,以赢得更多的时间送医院抢救,能多活一分钟,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所示,是图1沿A-A线剖视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3所示,是图1沿B-B线剖视的俯视示意图。图4所示,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所示的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中可知,本技术由贮气瓶1及其上面的开关设置盒6、减压阀2、杠杆滑动开关、输气管5和鼻罩27。其中,贮气瓶1为长方体密封容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容器。在瓶体1的上面一侧设有减压阀2,在底面设有充气阀25。该充气阀25的结构与现有普通吸烟点火可充气打火机的相同,故在图中未画出详细结构,充气咀对着充气阀往内压,即可充气,充满气后,拿开即可。瓶体的内腔容量一般为50~60cm3,在瓶体1的上面还设有开关设置盒6,该盒6的周边与瓶体1相应并连成一体,用于设置杠杆滑动开关机构。减压阀2的结构与目前普通吸烟点火的可充气打火机的相同,故在图中没画出详细结构,它包括进气管24、外壳23和出气咀4,以及出气量调节开关3;当出气咀4被杠杆滑动开关提升时,贮氧瓶1内的氧气通过减压阀2的出气咀4和输气管5,送给鼻罩27,供人呼吸。出气量调节开关3设在出气咀4的下面。减压阀2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点烟充气打火机的相同,不同的只是本技术的减压阀2不设打火机构,充分利用了现有技术。在瓶体1上面设的开关设置盒6的右侧,设有一隔层16及其左右向的滑槽17。在隔层16与盒6的盖7之间设有一中间有凹孔的大滑块13,该大滑块13的下面固定联接有T型顶杆18,该顶杆18的上端套在滑槽17中,使大滑块13可沿滑槽17左右滑动;顶杆18的下端插顶在杠杆片19的滑槽中。盒盖7上也设有与隔层滑槽17相应的滑槽14,在该槽14的左端设有开关按钮8关的定位孔10,右端设有开的定位孔15。开关按钮9的下面与设在大滑块13-->中凹孔内,可上下滑动的小滑块11的上面固定联接。小滑块11为圆柱形,其开口向下的凹孔内设有弹簧12,该弹簧12的下面与大滑块13接触。当按钮开关9处于关定位孔11中时,小滑块10卡在孔11中,开关处于关的状态,若按下按钮开关9,弹簧12受力收缩,小滑块11离开关定位孔10,完全被压进大滑块13的凹孔内,可往右滑移,当滑至开定位孔15时,放开手,小滑块10弹回卡在开定位孔15中,使开关9处于开的状态。杠杆片19左端头为叉状,叉在出气咀4下端的颈部,右侧上设有滑槽,与顶杆18的下端配合。叉头后的下面设有上支点21与固定在瓶体上1上的相应下支点22配合,构成杠杆片19的杠杆支点,该支点的左力臂比右力臂短,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片19可绕支点作一定范围的转动,以撬起出气咀4,起到开关输出氧气的作用。在上支点21与滑槽之间的杠杆片19上,还设有可穿过与瓶体1上面固定联接定位柱20的孔,起定位作用。隔层16的左侧柱体通过螺钉8,上与盒盖7固定联接,下与定位柱20固定联接。杠杆片19受可左右滑动顶杆18和按钮开关8的控制,当按钮开关9处于开的位置时,撬动出气咀4,打开减压阀2,使贮气瓶1内的氧气通过出气咀4和输气管5,将氧气送给鼻罩27,供人呼吸。鼻罩27通过进气咀28与输气管5连接,通过弹性带26箍在头上戴在鼻上。图2所示,是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达了杠杆片19与顶杆18及出气咀4的颈部的相关结构,其它的结构采用了省略画法。大滑块13下面的顶杆18的下端T头插在杠杆片19的滑槽30中,并可在其中滑动。在开关设置合6的右外侧面上设置有皮带扣32,可将瓶体1及盒6扣在人们腰间的皮带上,方便携带。图3所示,是图1沿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达杠杆片19的结构。杠杆片19的一端头是叉头31,叉卡在出气咀4的颈部,其后端设有定位孔29,与定位柱20配合,起定位作用。另一侧的中心设有滑槽30,与顶杆18的下端配合,使按钮开关9的移动能传到杠杆片13上,并通过叉头31撬动出气咀4,起到开/关的作用。-->图4所示,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盒盖上面及外侧的结构。在盒6的盖7上面,设有可穿进输气管5的孔、与螺钉8配合,固定上盖7的孔、按钮开关9的上盖滑槽14。在滑槽14的两端上设有关定位孔11和开定位孔15,在图中,按钮开关9处于关定位孔10中的上方。本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为:通过充气阀25注入氧气或液氧到贮氧瓶1的内腔,充氧后却可使用。通过弹性带26将鼻罩27戴在鼻子上,然后把按钮开关9往下按并往开定位孔15移动,到位后把手放开,随移的顶杆18将杠杆片19的长臂端往下压,使另一端的叉头31撬起出气咀4,贮氧瓶1内腔的氧气通过减压阀2及其出气咀4和输气管5,到达鼻罩27,供戴者呼吸,出氧量的大小可调节出气量开关3。经试验,在50~60m3的瓶体内腔充入压力为1.01×105帕,温度为-183℃的液态氧,将出气量调节开关3调到出气量最大,可供成年人呼吸40~60分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它包括贮氧瓶(1)、开关、减压阀(2)、输气管(5)和鼻罩(2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氧瓶(1)是一个容量为50~60cm3,一侧设有可在腰间携带装置的瓶体,在该瓶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充气阀;所述的开关是一个控制所述减压阀的杠杆式滑动开关,该开关设在所述瓶体(1)的上部分,并与瓶体(1)相应的开关设置盒(6)上;所述的减压阀(2)包括外壳(22)、进气管(24)、出气咀(4)和出气量调节开关(3);其中,出气咀(4)的出气受杠杆式滑动开关的控制,进气管(24)与贮氧瓶(1)内腔相通,出气咀(4)通过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似良
申请(专利权)人:吴似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