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防拉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963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具有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第一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石蜡,第二密封腔体内设有端部具有传递轴的滑动柱塞,且传递轴伸入第一密封腔体内,远离传递轴的端部与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位于滑动柱塞相对两侧的阀体外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密封腔体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输油泵连接,出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喷油泵连接;且与石蜡位置对应的阀体端部伸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内。在柴油机低温启动或水温较低时,控制柴油机供油量,使其不能拉至高负荷工况,有效避免发动机拉缸危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保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防拉缸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柴油机针对水温过低时,一般无相关限制发动机瞬间达到大负荷功率的的保护装置,假设操作作业人员在柴油机热车不完全或者未热车情况下直接将柴油机拉至大负荷,极易造成如下的危害:1.由于机油粘度高,在低温时柴油机机油压力高,润滑系统密封件漏油风险加大。2.低温时气缸套内壁油膜不能有效形成,润滑条件较差,缸套、活塞环、活塞磨损严重,甚至会出现拉缸的致命故障。3.低温时机油粘度高,运动阻力大,柴油机摩擦功大,有效功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在水温低的情况下,控制发动机喷油量,降低发动拉缸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以及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的发动机防拉缸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具有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石蜡,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设有端部具有传递轴的滑动柱塞,且所述传递轴伸入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所述滑动柱塞远离所述传递轴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滑动柱塞相对两侧的所述阀体外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连通
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输油泵连接,所述出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喷油泵连接;且与所述石蜡位置对应的所述阀体端部伸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柱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输油泵连接,出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喷油泵连接,且与石蜡位置对应的所述阀体端部伸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内。通过石蜡感知冷却管路内的水温,低温时石蜡未溶解,体积保持不变,从而无法推动流量控制阀的滑动柱塞运动,进而控制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开度,在发动机水温低时,强制柴油机不能中高负荷运行,降低严重磨损、拉缸等风险,提升柴油机寿命;同时利用石蜡的温度特性,简单实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流量控制阀温度-开度曲线图;图中:1、流量控制阀,10、阀体,11、第一密封腔体,12、第二密封腔体,13、石蜡,14、滑动柱塞,15、传递轴,16、弹簧,17、进油口,18、出油口,2、冷却管路,3、供油管路,4、供油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种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1,流量控制阀1包括阀体10,阀体10内具有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12,第一密封腔体11内填充有石蜡13,第二密封腔体12内设有端部具有传递轴15的滑动柱塞14,且传递轴15伸入第一密封腔体11内,远离传递轴15的端部与第二密封腔体12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优选为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动柱塞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密封腔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弹性结构。位于滑动柱塞14相对两侧的所述阀体外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密封腔体12连通的进油口17和出油口18;将流量控制阀1的进油口17通过供油管路3与发动机的输油泵连接,出油口18通过供油管路4与发动机的喷油泵连接;且将与石蜡位置对应的阀体端部伸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2内。具体使用时,结合图3进行说明,其中柴油机水温为T,柴油流量控制阀开度为K。在柴油机水温较低时,即T≤t1,未到达石蜡13熔点,此时石蜡13保持原始体积不变,流量控制阀1开度较小(此时开度K=k1),供给喷油泵的柴油量较少,从而使其不能拉至高负荷状态,防止突然加至满负荷导致的柴油机拉缸;随着发动机启动时间的延长,水温逐渐升高,即t1≤T≤t2,到达石蜡13熔点,此时石蜡13开始溶解,体积逐渐变大,从而推动传递轴15带动滑动柱塞14运动,并压缩弹簧16,从而使得进油口17和出油口18逐渐打开,即流量控制阀开度逐渐变大(此时开度k1≤K≤100),从而可保证发动机到达高负荷工况。本技术旨在柴油机低温启动或水温较低时,控制柴油机供油量,使其不能拉至高负荷工况,有效避免发动机拉缸危害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控制阀(1),所述流量控制阀(1)包括阀体(10),所述阀体(10)内具有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12),所述第一密封腔体(11)内填充有石蜡(13),所述第二密封腔体(12)内设有端部具有传递轴(15)的滑动柱塞(14),且所述传递轴(15)伸入所述第一密封腔体(11)内,所述滑动柱塞(14)远离所述传递轴(15)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12)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滑动柱塞(14)相对两侧的所述阀体外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12)连通的进油口(17)和出油口(18);所述进油口(17)通过供油管路(3)与发动机的输油泵连接,所述出油口(18)通过供油管路(4)与发动机的喷油泵连接;且与所述石蜡(13)位置对应的所述阀体端部伸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防拉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控制阀(1),所述流量控制阀(1)包括阀体(10),所述阀体(10)内具有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12),所述第一密封腔体(11)内填充有石蜡(13),所述第二密封腔体(12)内设有端部具有传递轴(15)的滑动柱塞(14),且所述传递轴(15)伸入所述第一密封腔体(11)内,所述滑动柱塞(14)远离所述传递轴(15)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12)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滑动柱塞(14)相对两侧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张侃侃王侃侃陈翠翠黄邵路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