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充气式防护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17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防护用品领域,所提供的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明防护面罩、上面,下面,侧面进出气孔、便携式小铝瓶、软性管、进放气调气阀、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及防护服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面罩一体化、隔离防毒效果好、呼吸畅通和舒适、面罩不起雾、视觉好、面罩固位好且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供在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护士使用,也可供在有毒害气体环境里工作的人员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式防护面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防护用品领域,它涉及一种充气式防毒面罩。
技术介绍
:在面对类似SARS之类传染病毒侵袭的时候,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的防护就相当重要,在现有的面部防护用品中,一般只有局部防护技术,如佩戴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佩戴口罩以防护口腔、鼻子等呼吸系统,以及二者同时使用,但效果不太明显。如现在感染SARS病毒的人群当中,奋战在抗SARS病毒一线的医生、护士很多,主要就是医生、护士的防护程度不够高,给传染能力极强的病毒有可乘之机。另外,现在也有用整体透明面板作防护面罩的,起到了很好的病毒隔离效果,但由于密闭程度高,透气性差,人体产生的热量以及口腔呼出的热气很容易使面板模糊,影响视线和操作,使医务工作人员无法工作,同时,由于高度密闭,导致无法较长时间的佩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目前防护传染病毒措施或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             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端面和与防护连接件6相连,中部与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相连并在适当位置开有2个孔,其中一个是进气孔11,另一个是出气孔11‘的透明防护面罩-->1、与软性管3相连的便携式小铝瓶2、左端可与任何一个软性管3‘,3“相连,右端与便携式小铝瓶2相连的软性管3、一端与透明防护面罩1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一端与防护服面料7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分别与软性管3‘,3‘’相连的进放气调节阀4,4’、端面嵌入透明防护面罩中部撑脚12的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与透明防护面罩1左端面相连的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还包括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相连的防护服面料7;所述的透明防护面罩1上适当位置开有的2个孔可分别设置在上面、下面或侧面,其上面、下面或侧面的进出气孔11,11‘均以一处的进气孔11和另一处的出气孔11’进行组合,并在其侧面进出气孔11,11‘上同样连有软性管3’和在软性管3‘上设有进放气调节阀4,4‘;所述的防护服面料7上可开有1个孔,该孔既可作进气孔11,又可作出气孔11’,在进出气孔11,11‘上连有软性管3“和在软性管3“上设有进放气调节阀4,4’;所述的透明防护面罩1在用注塑机一次成型时可采用工程塑料(ABS)、医用聚氯乙稀(PVC)、亚克力(PMMA);若直接采用透明塑料薄片时其材料可采用医用聚氯乙稀(PVC)、聚丙烯(PP);所述的软性管3,3‘,3’‘均可采用塑料管;所述的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可采用橡胶、聚胺酯弹性体;所述的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可采用聚碳酸脂、聚氯乙稀(PVC)膜、聚氨酯;所述的防护服面料7可采用高效过滤材料,如全棉机织物/聚四氟乙烯(PTF)复合面-->料、超细涤棉机织物、聚氨基甲酸脂(PU)涂层面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面罩一体化、隔离防毒效果好、面罩不起雾、视觉好、面罩固位好、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防护面罩图1中,1-透明防护面罩,11-进气孔,11‘-出气孔,12-中部撑脚,2-便携式小铝瓶,3,3’,3“-软性管,4-进气调节阀,4‘-放气调节阀,5-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6-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7-防护服面料。具体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种在于它包括透明防护面罩1,透明防护面罩1的材料为无毒透明材料,在用注塑机一次成形时,可采用工程塑料(ABS),医用聚氯乙烯(PVC),亚克力(PMMA)等材料,市场有售,若直接采用透明塑料薄片时,其材料可采用医用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等,市场有售。透明防护面罩1的上面和下面均开有进出气孔11,11‘,其侧面也可开有进出气孔11,11‘,在该侧孔上同样连有软性管3’和进放气阀4,4’,它的上面、下面、侧面的进出气孔11,11‘均以一处的进气孔11和另一处的出气孔11’进行组合,市场上有售的便携式小铝瓶2的端部与软性管3相连,通过软性管3的另一端可任意与一根软性管3’,3’‘相连,软性管3’的一端应分别与在透明防护面罩1上面、下面、侧面开有-->的进出气孔11,11‘接通和相连,因透明防护面罩1上以开有2个进出气孔11,11‘为宜,故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其侧面进出气孔11,11‘、软性管3’和进放气调节阀4,4‘均未能画出,又因进出气孔11,11‘应配对使用,所以便携式小铝瓶2上的软性管3的自由端在接入透明防护面罩1上任何一个开有的一个进气孔11时,则另一个开孔即为出气孔11’。通过调节进出气阀4,4’可使便携式小铝瓶2中的氧气或新鲜空气以一定的压力充入透明防护面罩1,因透明防护面罩1与防护服的密闭性好,通过人体胸部和手腕处的密封,保持头部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即保持正压,便携式小铝瓶2市场有售,而且重量轻,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一般能保持连续使用2小时,与便携式小铝瓶2相连的软性管3可采用塑料管等,市场有售。进气调节阀4可根据头部的压力方便地调节进气压力,通过放气调节阀4‘控制放气速度,保持头部正压,使外部的气体不能进入透明防护面罩1内,避免感染,软性管3’采用软性管3相同的材料,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端面以嵌入式与透明防护面罩1中部撑脚12相连,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的材料可采用橡胶、聚胺脂弹性体等,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可充气使与人体嘴、鼻部分紧密相连,便于透明防护面罩1固定。透明防护面罩1通过与防护服连接件6和现有的防护服面料7连接,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可采用与透明防护面罩1材料相近的软性材料,如聚碳酸脂、聚氯乙烯(PVC)膜、聚胺脂等材料,原材料市场有售,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它可在透明防护面罩1成形时直接铸出,或用超声波焊接与透明防护面罩1粘合。防护服面料7可-->开有进放气孔11,11‘,并连上软性管3“和在软性管3“上装上进放气调节阀4,4’,软性管3“的材料与软性管3相同,便携式小铝瓶2也可通过软性管3的自由端与软性管3“相连,便于使用,所采用的材料为高效过滤材料,如全棉机织物/聚四氟乙烯(PTF)复合面料、超细涤棉机织物、聚氨基甲酸脂(PU)涂层面料。在充气式防护面罩贴紧面部时,可通过防护面料7中部布面上的拉链锁牢密封或通过在防护面料7下部布面上的系带予以收牢密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对病毒、细菌、传染病载体的隔离和防护,如可供在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护士使用,也可供在有毒害气体环境里工作的人员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端面和与防护连接件(6)相连,中部与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相连并在适当位置开有2个孔,其中一个是进气孔(11),另一个是出气孔(11‘)的透明防护面罩(1)、与软性管(3)相连的便携式小铝瓶(2)、左端可与任何一个软性管(3‘,3“)相连,右端与便携式小铝瓶(2)相连的软性管(3)、一端与透明防护面罩(1)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一端与防护服面料(7)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分别与软性管(3‘,3‘’)相连的进放气调节阀(4,4’)、端面嵌入透明防护面罩中部撑脚(12)的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与透明防护面罩(1)左端面相连的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还包括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相连的防护服面料(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端面和与防护连接件(6)相连,中部与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相连并在适当位置开有2个孔,其中一个是进气孔(11),另一个是出气孔(11‘)的透明防护面罩(1)、与软性管(3)相连的便携式小铝瓶(2)、左端可与任何一个软性管(3‘,3“)相连,右端与便携式小铝瓶(2)相连的软性管(3)、一端与透明防护面罩(1)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一端与防护服面料(7)相连,另一端可与软性管(3)相连,中部设有进放气阀(4,4’)的软性管(3”)、分别与软性管(3‘,3‘’)相连的进放气调节阀(4,4’)、端面嵌入透明防护面罩中部撑脚(12)的带充气阀的管状软性密封圈(5)、与透明防护面罩(1)左端面相连的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还包括与防护服面料连接件(6)相连的防护服面料(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防护面罩(1)上适当位置开有的2个孔可分别设置在上面、下面或侧面,其上面、下面或侧面的进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根季诚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