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媛专利>正文

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700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摇动框和蚕种盒板,框架体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和若干连接两个矩形框的横杆组成,横杆设置在矩形框的竖直杆之间,还包括U型悬挂臂,U型悬挂臂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横杆上设有两个挂钩,挂钩穿过挂孔使U型悬挂臂能够吊挂在横杆下方,摇动框设置在U型悬挂臂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上设置蚕种盒板,在框架体底部还设置有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一般固定的催青架改成移动架,可在催青室内换位移动,解决了蚕种受热不均的问题,可单层摇动,解决了在蚕种催青时,要对蚕种盒进行逐个摇动的繁琐工序,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有利于蚕业生产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蚕种催青架,具体的是说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属家蚕养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养蚕在蚕种催环节,一般多是集中标准化的催青室催青,把蚕种放在室催青的催青架上进行催青,虽然在标准化的催青室催青,大环境能满足催青的基本条件,但蚕种在蚕种盒中,固定放在催青架上,由于蚕种盒距离热源有差异和热循环系统的温度差异,造成蚕种盒中的蚕卵受热温度不均衡,不利于蚕卵的孵化。固在蚕种催青过程中,每隔几小时就要摇动蚕种盒和把蚕种盒换位,来解决受热不均衡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靠人工来完成,不仅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很高,增加了养蚕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摇动框和蚕种盒板,框架体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和若干连接两个矩形框的横杆组成,横杆设置在矩形框的竖直杆之间,还包括U型悬挂臂,U型悬挂臂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横杆上设有两个挂钩,挂钩穿过挂孔使U型悬挂臂能够吊挂在横杆下方,摇动框设置在U型悬挂臂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上设置蚕种盒板,在框架体底部还设置有
脚轮。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横杆之间的间隔为50-60cm,每个横杆上的两个挂钩之间的间隔为65-85cm。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摇动框由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和连接在两根长杆之间的若干横管组成,两根长杆之间的距离为65-85cm,横管之间的距离为50-60cm。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蚕种盒板四周设置有竖直边框,蚕种盒板的底部设置有两根卡槽横档。竖直边框能够有效增加蚕种盒板的容积,同时防止摇晃时蚕种掉落,卡槽横档能够使蚕种盒板与摇动框之间接触稳定,不会发生相对的滑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竖直边框高2-5cm,蚕种盒板底部平面为栅状,栅宽2-3cm,栅间距3-5cm。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蚕种盒板底部两根横向的卡槽横档内空间距70-85cm,与摇动框外径宽度一直,当蚕种盒板放在摇动框上时,正好卡住,为外卡槽方式;也可将两卡槽横档外径宽度设置为65-80cm,与摇动框内空间距一直,当蚕种盒板放在摇动框上时,也正好卡住,属内卡槽方式。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U型悬挂臂的臂长为40-55cm,两臂之间的距离为70-85cm。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将一般固定的催青架改成移动架,可在催青室内换位移动,解决了蚕种受热不均的问题,可单层摇动,解决了在蚕种催青时,要对蚕种盒进行逐个摇动的繁琐工序,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有利于蚕业生产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框架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摇动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图5是蚕种盒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U型悬挂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图6,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1、摇动框2和蚕种盒板3,框架体1长3米、宽1米、高度为2.5米,框架体1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11和若干连接两个矩形框11的横杆12组成,横杆12设置在矩形框11的竖直杆之间,该蚕种催青架还包括U型悬挂臂4,U型悬挂臂4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41,横杆12上设有两个挂钩5,挂钩5穿过挂孔41使U型悬挂臂4能够吊挂在横杆12下方,摇动框2设置在U型悬挂臂4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2上设置蚕种盒板3,在框架体1底部还设置有脚轮13。使用时,将摇动式蚕种催青架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脚轮13推入催青室内摆放好,在蚕种盒板3上有序的排放好需催青的蚕种,再将蚕种盒板3置于摇动框2上,通过蚕种盒板底部的卡槽横档32与摇动框2卡住,调整好催青的温度与湿度,开始催青后,根据催青的技术要求,每隔6小时对摇动式蚕种催青架的摇动框2摇动3-5下,摇动幅度控制在在5-15°角范围,就能起到对蚕种盒中的蚕卵的平移和滚动效果。
摇好后,再将催青架移动换位,来解决催青室内的温湿差异问题,使催青蚕种受热更加均匀。框架体1,可用不锈钢管焊接而成,也可用木料制作。横杆12之间的间隔为50cm,每个横杆12上的两个挂钩5之间的间隔为65cm。摇动框2由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21和连接在两根长杆21之间的若干横管22组成,两根长杆21之间的距离为65cm,横管22之间的距离为50cm。蚕种盒板3四周设置有竖直边框31,蚕种盒板3的底部设置有2根卡槽横档32。竖直边框31能够有效增加蚕种盒板3的容积,同时防止摇晃时蚕种掉落,卡槽横档32能够使蚕种盒板3与摇动框2之间接触稳定,不会发生相对的滑动。竖直边框31高2cm,蚕种盒板3底部平面为栅状,栅宽2cm,栅间距3cm,卡槽横档32之间的间距为65cm。U型悬挂臂4的臂长为40cm,两臂之间的距离为70cm。U型悬挂臂4,可用钢管弯制,也可用角铁焊制,与摇动框2外径宽度一致,摇动框2摇动时,U型悬挂臂4的两臂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要控制在75°-85°之间,摇角小了起不到对蚕种盒中的蚕卵的平移和滚动效果,摇角大了容易造成蚕种盒中的蚕卵的多层重叠,影响蚕卵的孵化效率。实施例2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1、摇动框2和蚕种盒板3,框架体1长2.5米、宽0.9米、高度为2米,框架体1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11和若干连接两个矩形框11的横杆12组成,横杆12设置在矩形框11的竖直杆之间,该蚕种催青架还还包括U型悬挂臂4,U型悬挂臂4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41,横杆12上设有两个挂钩5,挂钩5穿过挂孔41使U型悬挂臂4能够吊
挂在横杆12下方,摇动框2设置在U型悬挂臂4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2上设置蚕种盒板3,在框架体1底部还设置有脚轮13。使用时,将摇动式蚕种催青架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脚轮13推入催青室内摆放好,在蚕种盒板3上有序的排放好需催青的蚕种,再将蚕种盒板3置于摇动框2上,通过蚕种盒3板底部的卡槽横档32与摇动框2卡住,调整好催青的温度与湿度,开始催青后,根据催青的技术要求,每隔6小时对摇动式蚕种催青架的摇动框2摇动3-5下,摇动幅度控制在在5-15角范围,就能起到对蚕种盒中的蚕卵的平移和滚动效果。摇好后,再将催青架移动换位,来解决催青室内的温湿差异问题,使催青蚕种受热更加均匀。框架体1,可用不锈钢管焊接而成,也可用木料制作。横杆12之间的间隔为60cm,每个横杆12上的两个挂钩5之间的间隔为85cm。摇动框2由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21和连接在两根长杆21之间的若干横管22组成,两根长杆21之间的距离为85cm,横管22之间的距离为60cm。蚕种盒板3四周设置有竖直边框31,蚕种盒板3的底部设置有2根卡槽横档32。竖直边框31能够有效增加蚕种盒板3的容积,同时防止摇晃时蚕种掉落,卡槽横档32能够使蚕种盒板3与摇动框2之间接触稳定,不会发生相对的滑动。竖直边框31高5m,蚕种盒板3底部平面为栅状,栅宽3cm,栅间距5cm,卡槽横档32之间的间距为85cm。U型悬挂臂4的臂长为55cm,两臂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摇动框和蚕种盒板,所述框架体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和若干连接所述两个矩形框的横杆组成,所述横杆设置在矩形框的竖直杆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悬挂臂,所述U型悬挂臂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所述横杆上设有两个挂钩,所述挂钩穿过挂孔使U型悬挂臂能够吊挂在横杆下方,所述摇动框设置在U型悬挂臂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上设置蚕种盒板,在框架体底部还设置有脚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包括框架体、摇动框和蚕种盒板,所述框架体由两个竖直相向设置的矩形框和若干连接所述两个矩形框的横杆组成,所述横杆设置在矩形框的竖直杆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悬挂臂,所述U型悬挂臂的两臂末端设置有挂孔,所述横杆上设有两个挂钩,所述挂钩穿过挂孔使U型悬挂臂能够吊挂在横杆下方,所述摇动框设置在U型悬挂臂的U型槽内,在摇动框上设置蚕种盒板,在框架体底部还设置有脚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之间的间隔为50-60cm,每个横杆上的两个挂钩之间的间隔为65-85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摇动式蚕种催青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胡在进胡虹方殿立方玲敏胡红玉
申请(专利权)人:张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