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64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血液处理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床自身静脉血经磁、光、氧处理后回输的医疗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具有灯管,壳体上方的血容器分别同进氧管、排氧管相连,其结构要点是在血容器底部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具有永久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磁化面积和磁化空间大、空间磁场的均匀性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本技术是属于血液处理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临床自身静脉血经磁、光、氧处理后回输的医疗设备。九十年代之前,作为物理疗法的光量子血液治疗仪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临床应用。其原理是将患者自身静脉血经紫外线辐射并充以高浓度氧后再回输,达到治病的目的,此称为光、氧二合一型血液处理装置。进入九十年代,作为三合一型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开始问世,其治疗机理更为先进,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但如何设置有效磁场、合理利用磁能,对提高血液的磁化效果尤为重要。目前对血液充磁方式有多种,但均因磁场设置不尽合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磁化效果的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底部具有灯管、壳体上方的血容器分别同进氧管、排氧管相连,其结构要点是在血容器底部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具有永久磁铁。本技术的主要优点:1.磁化面积和磁化空间大:本技术是在血容器的底部设置永久磁铁,为尽可能大的面积和空间范围内对血液充磁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与已有的径向多点式充磁装置相比,其磁化效率可提高6倍以上;2.空间磁场的均匀性好:-->由于本技术是在血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永久磁铁,可使血容器内的血液充分得到磁化,从而避免了现有装置中因永久磁铁设置不当而造成的磁场死角。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支撑体及永久磁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支撑体为弧形体的永久磁铁设置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支撑体分为二个的永久磁铁设置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包括壳体4,壳体4的底部具有灯管5,壳体4上方的血容器8分别同进氧管10、排氧管9相连,血容器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上具有永久磁铁6。壳体4的底部的机座3通过传动机构2同机体1的电机12相连;壳体4的侧方通过摇杆11同机体1相连。为使磁场均匀性更好,永久磁铁6均匀设置在支撑体7为网线13的结点上。支撑体7可呈弧形支撑体14;支撑体7也可设置分为上支撑体15、下支撑16,在上支撑体15、下支撑体16之间设置有永久磁铁6。使用时,先将适量的静脉血液注入血容器8内,再将血容器8置于支撑体7的上方,接通进氧管10并使排氧管9与净化装置接通,电机12运转,通过传动装置2使血容器8作顺时针、逆时针晃动,此时-->血液同时接受充磁、充氧和紫外线照射,当达到设定时间时、停机。从血容器8内取出血液、回输到人体,即完成了本技术的一次操作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包括壳体4,壳体4的底部具有灯管5,壳体4上方血容器8分别同进氧管10、排氧管9相连,其特征在于血容器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上具有永久磁铁6。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包括壳体4,壳体4的底部具有灯管5,壳体4上方血容器8分别同进氧管10、排氧管9相连,其特征在于血容器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上具有永久磁铁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光氧血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永久磁铁6均匀设置在支撑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先升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