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杨鹏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41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它包含底座(1),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2),所述套管(2)的顶部固定有整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定位座(3),所述的套管(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该第一弹簧(4)的一端顶在底座(1)上,其另一端顶在定位座(3)上,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该第二弹簧(5)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座(3)与固定座(6)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能够有效的克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幅度较小的震动,第一弹簧能够有效的克服行驶过程中幅度较大的震动,其整体的减震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车用减震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减震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其整体为固定式结构,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能够过滤在颠簸过程中的小的震动,整体的减震效果较差,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底座1,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2,所述套管2的顶部固定有整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定位座3,所述的套管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该第一弹簧4的一端顶在底座1上,其另一端顶在定位座3上,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该第二弹簧5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座3与固定座6相连。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能够有效的克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幅度较小的震动,第一弹簧能够有效的克服行驶过程中幅度较大的震动,其整体的减震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底座1,
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2,所述套管2的顶部固定有整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定位座3,所述的套管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该第一弹簧4的一端顶在底座1上,其另一端顶在定位座3上,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该第二弹簧5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座3与固定座6相连。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当行驶过程中遇到较小幅度的震动时,通过第二弹簧5进行过滤;当行驶过程中遇到较大幅度的震动时,首先将第二弹簧5压至最低点,然后再通过第一弹簧4进一步过滤。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2),所述套管(2)的顶部固定有整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定位座(3),所述的套管(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该第一弹簧(4)的一端顶在底座(1)上,其另一端顶在定位座(3)上,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该第二弹簧(5)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座(3)与固定座(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2),所述套管(2)的顶部固定有整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定位座(3),所述的套管(2)上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邓杨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