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春庆专利>正文

一种低眩光LED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269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眩光LED筒灯,所述低眩光LED筒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设有LED光源模组,所述LED光源模组上设有第一防眩杯,所述第一防眩杯上设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上设有第二防眩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LED筒灯设置两个防眩杯,并且通过设置两个防眩杯的进光口和出光口的面积以及两个防眩杯的高度,来达到降低LED筒灯的眩光的目的,另外,在两个防眩杯内壁作二次光学处理,使整灯出光效率更高,并且外壳加入散热筋,无需专门的散热器,成本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LED筒灯具有低眩光、高光效和散热性能好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高光的利用率和防止光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低眩光LED筒灯
技术介绍
LED筒灯是应用新型LED照明光源在传统筒灯基础上改良开发的产品,与传统筒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节能、低碳、长寿、显色性好、响应速度快。LED筒灯的设计更加的美观轻巧,安装时能达到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不破坏灯具的设置,光源隐藏建筑装饰内部,光源不外露。筒灯属于定向式照明灯具,一般都嵌入在室内天花板内,安装高度较低,而常规LED筒灯发光角度偏大,因此,眩光指数大,长时间在此环境中工作、学习,会导致视力下降,头昏目眩,极不舒适。目前,考虑到LED筒灯产生的眩光对环境的污染,大都会采用透过率偏低的磨砂透光罩进行光处理,以此降低眩光数值,虽然有所缓解,但远远不够,并未从根源上解决LED筒灯眩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低眩光LED筒灯,可充分地消除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技术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性,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得到阐明, 而另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对下面的说明的考察将是明显的或从本技术的实施中学到。通过在文字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特别地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技术目的和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眩光LED筒灯,其中,所述低眩光LED筒灯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设有LED光源模组(3),所述LED光源模组(3)上设有第一防眩杯(4),所述第一防眩杯(4)上设有透光罩(5),所述透光罩(5)上设有第二防眩杯(6),所述第二防眩杯(6)上设有面盖(7);其中:所述第一防眩杯(4)设有第一进光口(41)和第一出光口(42),所述第一进光口(41)的面积为4-81平方厘米,所述第一出光口(42)的面积为8-144平方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设有第二进光口(61)和第二出光口(62),所述第二进光口(61)的面积为8-169平方厘米,所述第二出光口(62)的面积为12-225平方厘米;所述第一防眩杯(4)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的高度为5-15厘米。优选的,所述外壳(2)呈弧形圆筒状。优选的,在所述外壳(2)的外壁设有多个条状散热筋(2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眩杯(4)呈喇叭状,所述第一防眩杯具有经过抛光处理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二防眩杯(6)呈喇叭状,所述第二防眩杯(6)具有经过抛光处理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外壳(2)与面盖(7)通过螺丝(8)固定。优选的,所述LED光源模组(3)与外置驱动电源(1)连接。本技术通过在LED筒灯设置两个防眩杯,并且通过设置两个防眩杯的进光口和出光口的面积以及两个防眩杯的高度,来达到降低LED筒灯的眩光的目的,另外,在两个防眩杯内壁作二次光学处理,使整灯出光效率更高,并且外壳加入散热筋,无需专门的散热器,即外壳和散热器一体化,成本大大降低。本技术提供的LED筒灯具有低眩光、高光效和散热性能好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高光的利用率和防止光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低眩光LED筒灯的分解视图。图2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眩杯的俯视图。图2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眩杯的俯视图。图3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眩杯的立体图。图3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眩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技术主要通过在LED筒灯设置两个防眩杯,并且通过设置两个防眩杯的进光口和出光口的面积以及两个防眩杯的高度,来达到降低LED筒灯的眩光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低眩光LED筒灯,包括:外壳(2),其中,所述外壳(2)呈弧形圆筒状,在所述外壳(2)的外壁设有多个条状散热筋(21), 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设有LED光源模组(3),所述LED光源模组(3)上设有第一防眩杯(4),所述第一防眩杯(4)上设有透光罩(5),所述透光罩(5)上设有第二防眩杯(6),所述第二防眩杯(6)上设有面盖(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眩杯(4)设有第一进光口(41)和第一出光口(42),所述第二防眩杯(6)设有第二进光口(61)和第二出光口(62)。其中,所述第一进光口(41)的面积为4-81平方厘米,所述第一出光口(42)的面积为8-144平方厘米。所述第二进光口(61)的面积为8-169平方厘米,所述第二出光口(62)的面积为12-225平方厘米如图3所示,分别设置第一防眩杯(4)的高度(H1)和第二防眩杯(6)的高度(H2)。其中,所述第一防眩杯(4)的高度(H1)为2-5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的高度(H2)为5-15厘米。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防眩杯(4)和第二防眩杯(6)均呈喇叭状,且内壁均做抛光处理,即,所述第一防眩杯(4)和第二防眩杯(6)均具有经过抛光处理的内壁。所述第一防眩杯(4)和第二防眩杯(6)的内壁做二次光学处理,使整灯出光效率更高。如图1所示,在所述外壳(2)的外壁设有多个条状散热筋(21),在外壳加入散热筋,无需专门的散热器,即外壳和散热器一体化,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所述透光罩(5)为加入光扩散粉的PC材质,所述透光罩(5)的透光率为82-92%。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2)与面盖(7)通过螺丝(8)固定,所述LED光源模组(3)与外置驱动电源(1)连接。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 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眩光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眩光LED筒灯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设有LED光源模组(3),所述LED光源模组(3)上设有第一防眩杯(4),所述第一防眩杯(4)上设有透光罩(5),所述透光罩(5)上设有第二防眩杯(6),所述第二防眩杯(6)上设有面盖(7);其中:所述第一防眩杯(4)设有第一进光口(41)和第一出光口(42),所述第一进光口(41)的面积为4‑81平方厘米,所述第一出光口(42)的面积为8‑144平方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设有第二进光口(61)和第二出光口(62),所述第二进光口(61)的面积为8‑169平方厘米,所述第二出光口(62)的面积为12‑225平方厘米;所述第一防眩杯(4)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的高度为5‑1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眩光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眩光LED筒灯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设有LED光源模组(3),所述LED光源模组(3)上设有第一防眩杯(4),所述第一防眩杯(4)上设有透光罩(5),所述透光罩(5)上设有第二防眩杯(6),所述第二防眩杯(6)上设有面盖(7);其中:所述第一防眩杯(4)设有第一进光口(41)和第一出光口(42),所述第一进光口(41)的面积为4-81平方厘米,所述第一出光口(42)的面积为8-144平方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6)设有第二进光口(61)和第二出光口(62),所述第二进光口(61)的面积为8-169平方厘米,所述第二出光口(62)的面积为12-225平方厘米;所述第一防眩杯(4)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第二防眩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春庆
申请(专利权)人:蒋春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