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24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融合器,包括框架和多孔结构,所述框架围设有内部空间,且所述框架的侧壁和前后壁上具有贯通孔;所述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多孔结构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所述多个微孔单元之间三维网状结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框架结构,可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度和刚度,且框架上设置贯通孔,框架内设置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包括多个三维网状结合的微孔单元,可大幅提高骨诱导能力,并利于骨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体来说涉及融合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椎间固定的融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脊柱椎间固定的融合器应用较为广泛,其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采用peek材料,该种方式虽然生物相容性比较好,但是骨诱导能力很差;而且融合器的植骨空间有限,导致骨性终板很难与PEEK融合器表面形成骨长入。患者术后会出现融合器即刻稳定性差,位置丢失以及最终的不融合,导致手术失败。第二种采用钛合金金属融合器,该种方式和人体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大,刚度高,不利于骨结合。第三种采用坦金属沉积,该种方式采用全多孔设计,缺点是刚度不够,并且没有骨诱导能力。因此,业界急需一种强度、刚度好,且骨诱导能力好,利于骨结合的融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强度、刚度好,且骨诱导能力好,利于骨结合的融合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围设有内部空间,且所述框架的侧壁和前后壁上具有贯通孔;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多孔结构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所述多个微孔单元之间三维网状结合在
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包括规则多孔结构和随机多孔结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结合,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相同和形态规则的微孔单元,所述随机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不同和形态不规则的微孔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同时包括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和所述随机多孔结构时,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边长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边长做20%-90%的随机伸缩,或者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体积做20%-90%的随机伸缩。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呈梯度分布,且接近所述框架的部分孔隙率较小,接近所述内部空间中心位置的孔隙率较大,且所述孔隙率在10%-90%之间变化。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中外侧的所述微孔单元组合成齿状表面,所述齿状表面突出至所述框架围设的所述内部空间之外,并形成粗糙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齿状表面突出所述框架的高度为0.1-0.5毫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微孔单元为N面孔隙结构,其中N≥6,优选N=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微孔单元中微孔孔径为200-1500微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两相邻所述微孔单元之间具有小梁,所述小梁直径为100-1000微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小梁外具有生物活性涂层,所述小梁上的生物活性涂层厚度为5-200微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具有生物活性涂层,且所述生物活性涂层的厚度由所述多孔结构几何中心向所述框架部分逐渐递减。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生物活性涂层厚度为5-300微米,优选50-300微米,更优50-100微米。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融合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采用框架结构,可提高本技术的强度和刚度,且框架上设置贯通孔,框架内设置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包括多个三维网状结合的微孔单元,可大幅提高骨诱导能力,并利于骨结合。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中微孔单元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架;2、多孔结构;11、左侧面;12、右侧面;13、上面;14、下面;15、后面;16、前面;101、架体;102、贯通孔;103、内部空间;20、微孔单元;21、规则多孔结构;22、随机多孔结构;201、小梁。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
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参见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融合器用于脊柱椎间固定,而且包括框架1和多孔结构2。该实施例中,框架1由架体101形成主体结构,从整体结构上看大体为六面体结构,具体包括左侧面11、右侧面12、上面13、下面14、后面15和前面16。其中,框架1通过该六面的架体101围设有内部空间103。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框架的左侧面11、右侧面12以及前面16和后面15的壁面上具有贯通孔102,上面13和下面14为中空结构,从而整体上使得架体101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片状筋结构。框架1的该种结构不但保证体液的流动,而且强度高于多孔结构2,以保证对相邻锥体的支撑。在一实施例中,多孔结构2可以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多孔结构2设置于框架1围设的内部空间103中,且多孔结构2具有与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20,请参考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多孔结构2包括规则多孔结构21,该规则多孔结构21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相同和形态规则的微孔单元,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多孔结构2可以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多孔结构2设置于框架1围设的内部空间103中,且多孔结构2具有与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20,
请参考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多孔结构2包括随机多孔结构22,该随机多孔结构22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不同和形态不规则的微孔单元,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融合器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另外,多孔结构也可以同时包括规则多孔结构和随机多孔结构,规则多孔结构包括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围设有内部空间,且所述框架的侧壁和前后壁上具有贯通孔;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多孔结构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所述多个微孔单元之间三维网状结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围设有内部空间,且所述框架的侧壁和前后壁上具有贯通孔;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多孔结构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所述多个微孔单元之间三维网状结合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包括规则多孔结构和随机多孔结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结合,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相同和形态规则的微孔单元,所述随机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不同和形态不规则的微孔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同时包括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和所述随机多孔结构时,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边长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边长做20%-90%的随机伸缩,或者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体积做20%-90%的随机伸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呈梯度分布,且接近所述框架的部分孔隙率较小,接近所述内部空间中心位置的孔隙率较大,且孔隙率在10%-90%之间变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中外侧的所述微孔单元组合成齿状表面,所述齿状表面突出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诚李梅许慧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