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触控层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摸屏,包括显示屏、柔性电路板及触控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耦合,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芯片,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电极图案及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图案通过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至所述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触摸屏,由于将所述触控层直接设计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胶层贴附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背面,因此能够解决主流GFF(GF)技术中Film触控层位于保护盖板与显示面板间造成的透过率及可视性不足问题,而且使得触摸屏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触控屏
,特别涉及一种将触控层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摸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或按压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鼠标和键盘,因此,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广泛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领域。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方式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根据触摸屏的结构方式不同,电容式触摸屏主要有外挂式和内嵌式两种,外挂式主要包括GG、GFF(GF)、OGS,内嵌式主要包括In-cell、On-cell。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摸屏,虽然应用广泛,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与外挂式相比,内嵌式触摸屏一方面面临着成本高、良率低及LCD杂讯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难以进行定制化的弹性生产(一旦定型,显示面板规格就被固定);GG技术受本身厚度及成本因素的影响,已较少使用;OGS技术虽然轻薄、透光性好,但玻璃强度低,抗跌落性差;随着工艺的日益成熟,GFF(GF)技术虽然在厚度上已与In-cell、On-cell、OGS差异不大,且成本低,成为触摸屏领域的主流,但是毕竟保护盖板与显示面板间多了一层或两层的Film触控层,在透光性和可视性上和In-cell、On-cell、OGS还是存在一定距离。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摸屏,如图1所示,包括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层100、分别设于所述触控层100两侧的保护盖板200和显示屏300、设于所述保护盖板200与所述触控层100之间的上胶层400、设于所述显示屏300与所述触控层100之间的下胶层500,以及与所述触控层100边缘相连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600,由于所述触控层100都是位于所述保护盖板200与所述显示屏300之间,因此对所述触控层100的透过率和可视性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触控层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摸屏。一种将触控层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摸屏,包括显示屏、柔性电路板及触控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耦合,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芯片,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电极图案及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图案通过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至所述芯片。所述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保护盖板、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基材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胶层设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第二胶层设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基材之间。上述触摸屏,由于将所述触控层直接设计在所述基材上,且所述触控层通过所述第二胶层贴附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背面,因此能够解决主流GFF(GF)技术中Film触控层位于保护盖板与显示面板间造成的透过率及可视性不足问题,而且使得触摸屏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触摸屏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柔性电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胶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触摸屏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触控层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摸屏,包括显示屏10、柔性电路板11及触控层12,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与所述显示屏10耦合。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保护盖板13、第一胶层14及第二胶层15,所述保护盖板13及所述柔性电路板11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胶层14设于所述保护盖板13与所述显示屏10之间,所述第二胶层15设于所述显示屏1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1之间。所述显示屏10为LCD液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10包括能够正面101和背面102。所述保护盖板13为钢化玻璃,所述保护盖板13通过所述第一胶层14与所述显示屏10中的所述正面101贴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包括基材111及位于所述基材111上的芯片112,所述触控层12包括位于所述基材111上的电极图案121及电极引线122,所述电极图案121通过所述电极引线122电连接至所述芯片112。所述基材111包括第一表面111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相对应的第二表面1112,所述第一表面1111处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1113,所述基材111通过所述第二胶层15与所述显示屏10中所述背面102贴合。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触控层12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电极图案121及电极引线122,所述电极图案121通过所述电极引线122电连接至所述芯片112,所述触控层12设于所述基材111中的所述第一凹槽1113内,所述触控层1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113的深度,从而所述基材111可对所述触控层
12形成保护,防止所述触控层12在后续工序中被破坏。所述电极图案121包括驱动电极1211和感应电极1212,所述驱动电极1211和所述感应电极1212分别于所述电极引线122连接,所述驱动电极1211和所述感应电极1212都为正方形状,且所述驱动电极1211和所述感应电极1212位于同一层。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1211和所述感应电极1212的形状为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曲边四边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当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胶层14附着于所述显示屏10的所述正面101,所述第一胶层14由涂覆于所述正面101的胶状物固化形成,因此,所述第一胶层14厚度小于所述显示屏10的厚度。所述第一胶层14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形成所述第一胶层14的胶状物为无溶剂紫外固化亚克力树脂。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胶层14的胶状物还可为光固胶、热固胶及自干胶。所述第二胶层15附着于所述基材111的所述第一表面1111,所述第二胶层15由涂覆于所述第一表面1111的胶状物固化形成,因此,所述第二胶层15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1111的厚度。所述第二胶层15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形成所述第二胶层15的胶状物为无溶剂紫外固化亚克力树脂。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胶层15的胶状物还可为光固胶、热固胶及自干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包括显示屏、保护盖板、柔性电路板及触控层,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两相对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芯片,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电极图案及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图案通过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至所述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包括显示屏、保护盖板、柔性电路板及触控层,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两相对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芯片,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电极图案及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图案通过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至所述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处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触控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图案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位于同一层。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锋,伍慧,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