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多功能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5709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和车辆,所述车载多功能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以及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通过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能够集成了行车记录仪、自动雨刷和自动灯光的功能,并且设计合理,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和使用该车载多功能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车载部件领域中,行车记录仪、自动雨刮、自动灯光已经较为普遍,但是这些部件的设计方式均是相对独立的。例如,汽车出厂时几乎不会自带的行车记录仪,通常为用户自己购买成品装到车上,由行车记录仪自带的车载显示屏显示。另外,自动雨刮和自动灯光的感应装置也与其他部件设计的较为独立。从而造成目前行车记录仪、自动雨刮、自动灯光的设计方式比较混乱,不够成熟,独立设计致使汽车配置降低或者成本增加,而过多的独立设计致使汽车结构复杂、不易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该该装置基多种功能于一身,设计合理装配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所述车载多功能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摄像头以及光线雨量检测装置。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穿过的连接孔。可选地,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为光线雨量传感器。可选地,所述壳体接近所述车辆前风挡玻璃的一侧敞开,并且由可拆卸的第一支架封闭,所述行车记录仪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该第一支架具有朝向所述前风挡玻璃设置的第一粘贴层。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具有穿过该开口的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层平齐的第二粘贴层。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开口至少延伸到与所述连接孔对齐以供所述车辆内后视镜底座伸出。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卡接到所述壳体上。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和容纳车辆内后视镜和所述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连接有车辆内后视镜底座,该车辆内后视镜底座穿过所述第一壳体以安装到所述车辆的前风挡玻璃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接近所述车辆前风挡玻璃的一侧敞开,并且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具有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具有朝向所述前风挡玻璃设置的第二粘贴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自动雨刷装置、自动灯光装置以及位于中控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所述壳体安装在车辆前封挡玻璃上,所述行车记录仪摄像头与所述车载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自动雨刷装置和自动灯光装置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通过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能够集成了行车记录仪、自动雨刷和自动灯光的功能,并且设计合理,装配方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壳体 2 行车记录仪摄像头3 光线雨量检测装置 4 车辆内后视镜底座5 车辆内后视镜 6 第一支架11 第一壳体 12 第二壳体31 第二支架 61 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以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通过两个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中,该车载多功能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的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以及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这样,当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时,本技术提供车载多功能装置集成行车记录仪、自动雨刷和自动灯光的功能,并且设计合理,装配方便。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自动雨刷装置、自动灯光装置以及位于中控台的车载显示屏,具体地,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与车载显示屏电连接,例如通过数据线相连,以通过车载显示屏显示视频信号,另外还可以通过车载显示屏上的按钮对行车记录仪进行设定,即车载显示屏也可以实现对行车记录仪的控制,对其参数进行设置。另外,光线雨量检测装置分别与自动雨刷装置和自动灯光装置电连接,以为二者提供光线和雨量的相关参数,从而实现雨刷和灯光的自动控制。其中,本技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为光线雨量传感器,即通过一个部件实现两种参数的检测,从而方便组装。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也可以使用光线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两个部件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具有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4穿过的连接孔。即,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安装在车辆内后视镜的位置或附近,从而避免干扰视线,合理利用空间。具体地,壳体1接近车辆前风挡玻璃的一侧敞开,并且由可拆卸的第一支架6封闭,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安装在壳体1的下表面上并与第一支架6相连,这样,可以通过第一支架6将形成记录仪摄像头3固定在壳体1内,由于前风挡玻璃向前下倾斜设置,因此位于壳体1下表面上的摄像头的视野可以保证,并且可以在安装到前风挡玻璃上时由专业人员调整好即可。另外,该第一支架6具有朝向前风挡玻璃设置的第一粘贴层,从而将壳体1粘贴在前风挡玻璃上,安装方便。其中,第一支架6可以通过弹性卡扣或倒钩等卡接结构卡接到壳体1上。为了便于组装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进一步地,第一支架6上开设有开口61,容纳在壳体1中的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具有穿过该开口61的第二支架31,该第二支架31具有与第一粘贴层平齐的第二粘贴层。这样,通过第二支架31可以将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稳固地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并且使得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与壳体1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有效通过壳体1对其进行保护。另外,为了方便车辆内后视镜4的安装,开口61至少延伸到与连接孔对齐以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5伸出并安装到前风挡玻璃上,具体地可以通过卡槽与前风挡玻璃上的卡座相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口61也不涉及为一体结构而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开口。其中开口61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一支架6删,另外第一支架6也可为相互对合的两半式结构。上述介绍了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下面结合图2介绍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如图2所示,车载多功能装置的壳体1包括用于容纳光线雨量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11和容纳车辆内后视镜5和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上连接有车辆内后视镜底座4,该车辆内后视镜底座4穿过第一壳体11以安装到车辆的前风挡玻璃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载多功能装置还集成了车辆内后视镜的功能,并且将行车记录仪摄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多功能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以及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多功能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辆前风挡玻璃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以及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4)穿过的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为光线雨量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接近所述车辆前风挡玻璃的一侧敞开,并且由可拆卸的第一支架(6)封闭,所述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架(6)相连,该第一支架(6)具有朝向所述前风挡玻璃设置的第一粘贴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6)上开设有开口(61),所述光线雨量检测装置(3)具有穿过该开口(61)的第二支架(31),该第二支架(31)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层平齐的第二粘贴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供车辆内后视镜底座(5)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开口(6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