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546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晶体管的部分的面积,从而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的面积。显示装置具有作为晶体管(Tr)的第一晶体管(TrG)和第二晶体管(TrB),晶体管(Tr)包括经由设置于绝缘膜的开口部(OP1)将半导体膜(SC)与源/漏电极(EL1)电连接的连接布线(CW1)。第一晶体管(TrG)与第二晶体管(TrB)相邻,俯视观察时在第一晶体管(TrG)的连接布线(CW1)的第二晶体管(TrB)侧的端部(EP11)、与第一晶体管(TrG)的开口部(OP1)的第二晶体管(TrB)侧的端部(EP12)之间存在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例如涉及一种有效应用于具有用于对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供给信号的晶体管的显示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显示装置,经由多条信号线对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供给信号,而显示图像。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为了使显示装置小型化并且加大显示区域,要求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的面积。另外,多个像素各自包含分别显示R(红色)、G(绿色)以及B(蓝色)各颜色的多个子像素。对各像素供给视频信号的信号线包含与各像素所包含的多个子像素各自分别连接的多条信号线。各信号线将输入视频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各子像素连接。在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各信号线之间连接信号线开关电路。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0784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在显示装置中,具有在基板上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多个像素电路的显示区域以及通过控制信号被控制导通和非导通并对像素电路供给视频信号的多个开关电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78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信号线开关电路具有将多条信号线各自与信号线驱动电路分别进行连接的多个晶体管。信号线开关电路内包含的多个晶体管设置于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另外,由于较大的电流流过这些多个晶体
管,因此该晶体管的栅极宽度比栅极长度长。为了高效地配置这种具有比栅极长度长的栅极宽度的多个晶体管,多个晶体管在栅极长度方向上排列。然而,难以缩小在栅极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晶体管各自的、彼此相邻一侧的源电极或漏电极之间的距离。因此,包括该两个晶体管在内,无法将在栅极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晶体管作为整体而拉近间隔地进行配置,无法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的面积。或者,即使是信号线开关电路内包含的晶体管以外的晶体管,在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设置有多个晶体管的情况下,也与信号线开关电路内包含的晶体管同样地,无法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的面积。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中的、设置有多个晶体管的部分的面积,从而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的面积。以下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式的概要。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基板;像素电路,其形成有像素;多个控制电路,其向像素电路供给与图像相关的信号;以及晶体管,其设置于控制电路。晶体管包括:栅极线,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绝缘膜,其设置有开口部;漏电极和源电极,其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排列;半导体膜,其经由绝缘膜与漏电极、源电极以及栅极线重叠。另外,晶体管包括导电性布线,该导电性布线经由开口部将半导体膜与源电极或漏电极电连接。该显示装置还具有作为晶体管的第一晶体管以及作为晶体管的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在第二方向上相邻,俯视观察时,在第一晶体管的导电性布线的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开口部的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组,第二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一晶体管侧配置
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组。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组在第一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二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一开口部组和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一个与第二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一个在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不重叠。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组,第二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一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组。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组在第一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二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一开口部组和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像素包括颜色相互不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第一晶体管为驱动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驱动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在像素电路中形成有作为像素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第一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像素包括第二子像素。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为驱动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驱动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互不同,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由同一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具有作为晶体管的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隔着第一晶体管配置在第二晶体管的相反侧。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的漏电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一个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第三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共有。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组,第二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一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组。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
体管具有在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线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线之间配置的作为共用的多个开口部的第三开口部组。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组在第一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二晶体管内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一开口部组和第二开口部组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第三开口部组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另外,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源电极中的一个与第二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源电极中的一个相邻,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线在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多个开口部。另外,也可以是,俯视观察时,第一晶体管的开口部与第二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源电极中的一个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
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13是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14是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15是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16是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图17是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剖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信号线开关电路的晶体管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AF1、AF2:取向膜;AR1:区域;BM:遮光膜;BS、FS:基板;BSb、FSb:背面;BSf、FSf:前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基板;像素电路,其形成有像素;多个控制电路,其向所述像素电路供给与图像相关的信号;以及晶体管,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线,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绝缘膜,其设置有开口部;漏电极和源电极,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排列;半导体膜,其经由所述绝缘膜与所述漏电极、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栅极线重叠;以及导电性布线,其经由所述开口部将所述半导体膜与所述源电极或所述漏电极电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还具有作为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晶体管以及作为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俯视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导电性布线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3 JP 2015-050405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基板;像素电路,其形成有像素;多个控制电路,其向所述像素电路供给与图像相关的信号;以及晶体管,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线,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绝缘膜,其设置有开口部;漏电极和源电极,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排列;半导体膜,其经由所述绝缘膜与所述漏电极、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栅极线重叠;以及导电性布线,其经由所述开口部将所述半导体膜与所述源电极或所述漏电极电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还具有作为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晶体管以及作为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俯视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导电性布线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线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组,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线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所述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组,所述第一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二晶体管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开口部组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线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组,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线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侧配置的作为多个所述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组,所述第一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二晶体管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开口部组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颜色相互不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颜色相互不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颜色相互不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颜色相互不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晶体管,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中形成有作为所述像素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出元福岛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