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巢门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128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的蜂箱巢门罩,属于养殖蜂箱领域,包括蜂箱主体和巢门罩,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蜂箱主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巢门;所述巢门罩罩设在所述巢门处,所述巢门罩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蜂箱主体的设置有所述巢门的侧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蜂箱巢门罩在巢门处设置有巢门罩,巢门罩包括一个可以和蜂箱主体转动连接第一遮挡部,通过转动第一遮挡部,实现蜜蜂的可控飞出,在蜜蜂需要外出时,将巢门罩打开,而后等蜜蜂飞出归来后再将巢门罩关闭,从而解决了蜜蜂外出后归巢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蜂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蜂箱巢门罩
技术介绍
蜜蜂在春季外界10-15℃时会大量飞出,当飞到雪地,阴处时,多数不能飞回而冻死,造成损失,这种飞翔是无意义的,专业称为空飞,再温暖些时,蜜蜂会互盗蜂蜜,打斗伤亡,造成蜂群损失。或飞出来收采水分而冻死在水边。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防护措施至少存在以下缺点:蜂农为了防止空飞,常用木板,纸板遮挡巢门,虽降低了蜜蜂出巢的数量,但也增加了归巢的难度,不能够解决防盗,采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箱巢门罩,以改善现有防护措施使蜜蜂归巢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箱巢门罩,包括蜂箱主体和巢门罩,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蜂箱主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巢门;所述巢门罩罩设在所述巢门处,所述巢门罩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蜂箱主体的设置有所述巢门的侧壁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蜂箱巢门罩在巢门处设置有巢门罩,巢门罩包括一个可以和蜂箱主体转动连接第一遮挡部,通过转动第一遮挡部,实现蜜蜂的可控飞出,在蜜蜂需要外出时,将巢门罩打开,而后等蜜蜂飞出归来后再将巢门罩关闭,从而解决了蜜蜂外出后归巢难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巢门罩还包括第二遮挡部和两个第三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遮挡部沿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向外伸出所述侧壁,所述巢门位于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箱盖之间;所述两个第三遮挡部沿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侧壁的交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遮挡部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且安装于所述侧壁,且所述第三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连接,所述巢门位于所述两个第三遮挡部之间。在转动第一遮挡部时,第二遮挡部能给第一遮挡部提供一个支持,而第三遮挡部能是第一遮挡部的转动更加的稳定,设置第二遮挡部和第三遮挡部后,使巢门罩的结构更加的稳定,且控制起来更加的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部为纱布,所述第二遮挡部为纱布,所述第三遮挡部为纱布。纱布的透气性非常好,且纱布成本较低,可以定时对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蜂箱内的卫生。进一步地,所述巢门罩还包括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集水箱和引水布,所述集水箱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引水布的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集水箱,所述引水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挡部连接。蜜蜂在冬天外出寻水时,易冻死在水边,设置供水装置后,水通过引水布被引到第二遮挡部上,再在第二遮挡部上侵润,蜜蜂可直接从第二遮挡部上获得水源,达到不用出巢就能取到水的作用,避免蜜蜂外出寻水而死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部的转动轴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侧壁的交线方向平行,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蜂箱主体的侧壁与底部的交线位置。第一遮挡部的转动轴的轴心线与蜂箱主体的高度方向垂直,转动轴的轴心线与侧壁的表面平行,且转动轴位于所述蜂箱主体的侧壁与底部的交线位置时,巢门的开合控制起来更加的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部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蜂箱主体连接。需要关闭巢门时,转动第一遮挡部,使第一遮挡部与蜂箱主体贴合,在通过螺栓将第一遮挡部固定在蜂箱主体上后即可,采用螺栓连接,打开和关闭第一遮挡部都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部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遮挡部的板面垂直;所述侧壁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块和第二凸出块,所述第一凸出块由所述侧壁的表面凸出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凸出块与所述第一凸出块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出块位于所述第一凸出块的上方。需要关闭巢门时,直接将第一遮挡部的通孔与凸出部对齐,并将第一遮挡部挂在凸出部上,即可实现巢门的关闭;需要打开巢门时,直接将第一遮挡部从凸出部上取下即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出块为半球状,所述第二凸出块呈平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出块连接。第二凸出块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第一遮挡部挂在凸出部上时,对第一遮挡部进行限制,避免第一遮挡部从第一凸出块上滑落,将第二凸出块设置为半球状时,第一遮挡部的转动起来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巢门靠近所述蜂箱主体的底部,且所述巢门为于所述第二遮挡部的上方。将巢门设置在第二遮挡部的上方,可使巢门被第一遮挡部完全遮挡,避免蜜蜂从缝隙中飞出,造成不必要的死亡。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巢门,两个所述巢门沿所述转轴的轴心线方向间隔设置。设置两个巢门,使蜜蜂的进出更加的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蜂箱巢门罩在巢门处设置有巢门罩,巢门罩包括一个可以和蜂箱主体转动连接第一遮挡部,通过转动第一遮挡部,实现巢门的打开和关闭,在蜜蜂需要外出时,将巢门打开,而后等蜜蜂归来后再将巢门关闭,从而解决了蜜蜂外出后归巢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提供的蜂箱巢门罩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提供的蜂箱巢门罩的侧视图。图中:蜂箱主体101;箱盖102;巢门103;第一遮挡部104;第二遮挡部105;第三遮挡部106;凸出部107;集水箱108;引水布109;第一凸出块110;第二凸出块111。具体实施方式蜜蜂在春季外界5-9℃时会大量飞出,当飞到雪地,阴处时,多数不能飞回而冻死,造成损失,这种飞翔是无意义的,专业称为
空飞;再温暖些时,蜜蜂因为缺少食物,会互盗蜂蜜,打斗伤亡,造成蜂群损失。或飞出来采收水分而冻死在水边。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防护措施至少存在以下缺点:蜂农为了防止空飞,常用木板,纸板遮挡巢门,虽降低了蜜蜂出巢的数量,但也增加了归巢的难度,不能够解决防盗、采水的问题。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箱巢门罩,包括蜂箱主体和巢门罩,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蜂箱主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巢门;所述巢门罩罩设在所述巢门处,所述巢门罩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蜂箱主体的设置有所述巢门的侧壁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蜂箱巢门罩在巢门处设置有巢门罩,巢门罩包括一个可以和蜂箱主体转动连接第一遮挡部,通过转动第一遮挡部,实现蜜蜂的可控飞出,在蜜蜂需要外出时,将巢门罩打开,而后等蜜蜂飞出归来后再将巢门罩关闭,从而解决了蜜蜂外出后归巢难的问题。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箱巢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主体和巢门罩,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蜂箱主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巢门;所述巢门罩罩设在所述巢门处,所述巢门罩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蜂箱主体的设置有所述巢门的侧壁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箱巢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主体和巢门罩,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蜂箱主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巢门;所述巢门罩罩设在所述巢门处,所述巢门罩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蜂箱主体的设置有所述巢门的侧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箱巢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巢门罩还包括第二遮挡部和两个第三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遮挡部沿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向外伸出所述侧壁,所述巢门位于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箱盖之间;所述两个第三遮挡部沿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侧壁的交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遮挡部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且安装于所述侧壁,且所述第三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连接,所述巢门位于所述两个第三遮挡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箱巢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为纱布,所述第二遮挡部为纱布,所述第三遮挡部为纱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箱巢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巢门罩还包括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集水箱和引水布,所述集水箱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引水布的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集水箱,所述引水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挡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李勇罗应国雷耀鹏王彪宋建军李维花苏萍李萍张瑞苏存录代国鹏单海波冯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