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包括蓄料桶和混合仓,所述混合仓的顶端设有称料仓,所述称料仓的内部底端设有称料装置,所述称料装置包括称重板,所述混合仓的内部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仓的底端中心处设有下料口。该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通过称料装置和混合装置的配合,电动伸缩板开启原料通过送料管进入称料仓内,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的配合感应原料落入的重量,当到达设定中重量时,电磁阀开启将原料落入混合仓内,动力装置工作带动第二旋转混合板转动,第二旋转混合板通过与第一旋转混合板的配合带动混合棍旋转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混合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塑料生产中,通用塑料的挤出造粒的成品为粒子状,在生产加工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厂家,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成品的收集多采用铁槽,通过人工混匀方式将产品粒子混合均匀,在通过人工进行称重和包装,容易导致称重重量不均匀,人工劳动量大,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0920234822.0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储蓄料桶和中转箱,储蓄料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储蓄料桶的上部连接一料斗,料斗与储蓄料桶的连接处设有电动阀门,该专利虽然使生产过程半机械自动化,但对于原料进入中转箱内的重量不可控制,进入混合仓内时通过原料的坠落自动混合,混合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包括蓄料桶和混合仓,所述蓄料桶和混合仓的底端均设有支座,所述混合仓的顶端设有称料仓,所述称料仓通过送料管与蓄料桶相连,所述支座的正面顶端设有控制器,所述称料仓的内壁与送料管的连接处设有电动伸缩板,所述电动伸缩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仓的内部底端设有称料装置,所述称料装置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的上表面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底端设有电阻应变片,所述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装置的底端中心处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内壁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仓的内部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混合板和第二旋转混合板,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
通过混合棍与第二旋转混合板相连,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通过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相连,所述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旋转混合板的右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贯穿混合仓的外壁,所述混合仓的底端中心处设有下料口。优选的,所述蓄料桶的正面设有观察板。优选的,所述观察板的右端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通过弹簧与蓄料桶相连,所述透明板的内壁底端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透明板的上下两端与蓄料桶的连接处设有防渗套。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和第二旋转混合板的外壁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外壁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内壁设有滤尘网。优选的,所述混合棍的外壁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有钝头。优选的,所述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保护软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通过称料装置和混合装置的配合,电动伸缩板开启原料通过送料管进入称料仓内,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的配合感应原料落入的重量,当到达设定中重量时,电磁阀开启将原料落入混合仓内,动力装置工作带动第二旋转混合板转动,第二旋转混合板通过与第一旋转混合板的配合带动混合棍旋转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混合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钝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称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尘罩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料桶,2、观察板,3、控制器,4、支座,5、送料管,6、称料仓,7、混合仓,8、电动伸缩板,9、称料装置,901、重量传感器,902、电阻应变片,903、保护软胶,904、称重板,10、防尘罩,11、混合装置,110、第一旋转混合板,111、旋转连接杆,112、轴承,113、混合棍,114、第二旋转混合板,115、动力装置,116、支杆,117、钝头,12、下料口,13、落料管,14、电磁阀,15、透明板,16、振动器,17、弹簧,18、防渗套,19、滤尘网,20、散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包括蓄料桶1和混合仓7,所述蓄料桶1的正面设有观察板2,通过设置观察板2可观察蓄料桶1内原料的剩余量,所述观察板2的右端设有透明板15,所述透明板15通过弹簧17与蓄料桶1相连,所述透明板15的内壁底端设有振动器16,振动器16振动使透明板15通过弹簧17振动于蓄料桶1内,避免原料粘粘于观察板2上而影响观察蓄料桶1内的剩余量,所述振动器16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透明板15的上下两端与蓄料桶1的连接处设有防渗套18,通过防渗套18避免原料进入弹簧17和振动器16的振动处而影响工作,所述蓄料桶1和混合仓7的底端均设有支座4,所述混合仓7的顶端设有称料仓6,所述称料仓6通过送料管5与蓄料桶1相连,所述支座4的正面顶端设有控制器3,所述称料仓6的内壁与送料管5的连接处设有电动伸缩板8,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板8控制送料管5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电动伸缩板8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称料仓6的内部底端设有称料装置9,通过设置称料装置
9称料一次混合原料的重量,所述称料装置9包括称重板904,所述称重板904的上表面设有重量传感器901,所述重量传感器901的底端设有电阻应变片902,所述重量传感器901和电阻应变片902分别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重量传感器901和电阻应变片902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保护软胶903,通过设置保护软胶903对重量传感器901和电阻应变片902进行保护,所述称料装置9的底端中心处设有落料管13,所述落料管13的内壁设有电磁阀14,当到达称重装置9设定的重量时,控制器3控制电磁阀14开启将原料通过落料管13落入混合仓7内,所述电磁阀14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混合仓7的内部设有混合装置11,通过混合装置11调高原料的混合效果,所述混合装置11包括第一旋转混合板110和第二旋转混合板114,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110通过混合棍113与第二旋转混合板114相连,所述混合棍113的外壁设有支杆116,所述支杆116的顶端设有钝头117,通过设置支杆116和钝头117提高混合棍113对原料的混合效果,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110通过旋转连接杆111与混合仓7相连,所述旋转连接杆111与混合仓7的连接处设有轴承112,所述第二旋转混合板114的右端设有动力装置115,所述动力装置115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15贯穿混合仓7的外壁,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110和第二旋转混合板114的外壁设有防尘罩10,通过设置防尘罩10避免原料进入第一旋转混合板110和第二旋转混合板114与旋转连接杆111和动力装置115的连接处而影响转动,所述防尘罩10的外壁设有散热通孔20,通过设置散热通孔20散发动力装置115工作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通孔20的内壁设有滤尘网19,所述混合仓7的底端中心处设有下料口12。将原料倒入蓄料桶1内,控制器3控制电动伸缩板8开启原料通过送料管5进入称料仓6内落入称料装置9上,重量传感器901和电阻应变片902的配合感应原料落入的重量,当到达设定中重量时,控制器3控制电动伸缩板8关闭,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包括蓄料桶和混合仓,所述蓄料桶和混合仓的底端均设有支座,所述混合仓的顶端设有称料仓,所述称料仓通过送料管与蓄料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正面顶端设有控制器,所述称料仓的内壁与送料管的连接处设有电动伸缩板,所述电动伸缩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仓的内部底端设有称料装置,所述称料装置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的上表面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底端设有电阻应变片,所述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装置的底端中心处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内壁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仓的内部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混合板和第二旋转混合板,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通过混合棍与第二旋转混合板相连,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通过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相连,所述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旋转混合板的右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贯穿混合仓的外壁,所述混合仓的底端中心处设有下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造粒成品混合装置,包括蓄料桶和混合仓,所述蓄料桶和混合仓的底端均设有支座,所述混合仓的顶端设有称料仓,所述称料仓通过送料管与蓄料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正面顶端设有控制器,所述称料仓的内壁与送料管的连接处设有电动伸缩板,所述电动伸缩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仓的内部底端设有称料装置,所述称料装置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的上表面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底端设有电阻应变片,所述重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称料装置的底端中心处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内壁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混合仓的内部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混合板和第二旋转混合板,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通过混合棍与第二旋转混合板相连,所述第一旋转混合板通过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相连,所述旋转连接杆与混合仓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旋转混合板的右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贯穿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明,汪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