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手柄固定到割灌机的操作杆上的手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3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U形手柄(18)固定到割灌机(10)操作杆(11)上的手柄支架(19)、手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包括用于穿过操作杆的操作杆插孔(35),斜的凹槽(36),和一个用来容纳手柄底座的手柄容置凹槽(38),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楔块(45)和一个手柄固定凹槽(42),楔块被安装到第一支撑件的凹槽内,来将第一支撑件固定到操作杆上,手柄被插入和固定在第一支撑件的所述手柄容置凹槽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手柄固定凹槽之间,以便固定到第一支撑件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割灌机的手柄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将手柄安装到割灌机操作杆上的手柄支架。
技术介绍
这种用于割灌机的手柄支架被公开在如:日本技术特许公开第HEI-6-5699号专利、名称为“割灌机操作手柄的安装结构”,或者日本实用新形特许公开第HEI-1-32511号专利、名称为“手柄安装结构”上。在HEI-6-5699中公开的割灌机包括一个安装在操作杆顶端的发动机,一个装在操作杆内并由发动机带动使其旋转的驱动轴,一个装在操作杆末端并由驱动轴带动旋转的切割器,和一个U形手柄,U形手柄通过紧固件被安装在切割器和发动机之间的操作杆上。在将手柄安装到操作杆的过程中,首先将操作杆插入和固定在构成固定件的上、下紧固件之间。然后将U形手柄的底座插入到容置孔内,容置孔开在与操作杆垂直方向上的上紧固件内,然后,将紧固螺栓从上紧固件上的螺栓孔中插入,并旋入该螺纹孔中以便固定,由此将手柄安装到操作杆上。总之,操作杆和手柄通过紧固件彼此固定在一起。在紧固的过程中,垫圈滑入到一个狭槽内,该狭槽与容置孔相连,并在上紧固件内的容置孔长度方向上延伸,垫圈是由防移位凸块构成,将其安装到手柄底座的安装位置上,由此防止手柄旋转或滑出。然而,在上面手柄安装结构中,U形手柄的工作载荷直接作用于紧固螺栓。因此需要加大紧固螺栓的尺寸或者增加紧固螺栓的数量,这就使得割灌机的重量增加。因为割灌机要长时间地挂在肩膀上工作,因此降低了割灌机的操作性。当将手柄安装到操作杆上时,还需要将垫圈上的凸块装入U形手柄的安装位置上,并且要将垫圈的螺栓孔的位置调节到上紧固件的螺栓孔的位置上,组装起来很费时。HEI-1-32511公开了一种手柄安装结构,其中先将一个托架固定到割灌机的操作杆上。将下托架固定到托架上。U形手柄的底座插入在上托架和下托架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组成啮合件的钩子和凸块分别装在与紧固螺栓相对的-->上、下托架上,并且彼此啮合在一起。因此手柄底座通过啮合件和紧固螺栓被固定在上、下托架之间,由此使紧固力不对称,使得手柄被紧紧地安装到操作杆上。然而,在上面手柄安装结构中,与下托架固定在一起的托架是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操作杆上,并且紧固件还用于安装手柄。因此要用很多的螺栓来将手柄安装到操作杆上,并且组装起来很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重量的割灌机的手柄支架,提高了割灌机的生产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将手柄固定到割灌机的操作杆上的手柄支架,其中割灌机含有由一个发动机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轴,手柄支架包括:带有操作杆插入孔用于穿过操作杆的第一支撑件,沿着操作杆插孔开的凹槽,和垂直于操作杆插孔的手柄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大致占手柄整个圆周的1/2;带有插入凹槽的楔块的第二支撑件;和布置在手柄容置凹槽对面的手柄固定凹槽,手柄固定凹槽大致占手柄整个圆周的1/2;和多个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螺栓;其中,第一支撑件通过插入凹槽的楔块固定到操作杆上,并且手柄被插入和固定在第一支撑件的手柄容置凹槽和第二支撑件的手柄固定凹槽之间。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手柄通过手柄支架被固定到操作杆上。在固定的过程中,手柄被插入和固定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然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紧固过程中,利用压入凹槽内的楔块将操作杆和手柄支架固定在一起,产生了锲紧的效果。这样就取消了仅将手柄支架固定到操作杆上的螺栓,螺栓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因此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减少了组装的步骤。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二支撑件在与发动机相反的方向上朝向切割器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通过此连接,当操作者向要被切割的物体如:杂草推进操作杆时,握住手柄,向前的力也通过手柄作用于手柄支架上。然而,因为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受到这样的力作用而通过楔块使支撑件彼此连接,使得仅有很小的拉力作用于多个螺栓上。这就不需要大直径的螺栓来增加其强度,使得螺栓的直径变小,因此减少了手柄支架的尺寸。附图说明-->参照下面的附图,仅通过例子,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有手柄支架的割灌机的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剖开放大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手柄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支撑件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剖开放大的剖面图。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剖开放大的剖面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手柄支架组装的示意图和支架受力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割灌机10包括呈管状的操作杆11,装在操作杆11近端的发动机14,和装在操作杆11的远端15上的圆盘形的切割器16。驱动轴在操作杆11内并且由发动机驱动而旋转。驱动轴12的旋转带动切割器16旋转。用于控制割灌机10的手柄18通过手柄支架19固定在发动机14和切割器16之间的所要求位置(大致在图的中间)的操作杆11上。如图2所示手柄18是U形的。标号21代表用于系肩膀悬挂带的悬挂附件。图2显示了通过手柄支架19固定在操作杆11上的手柄18。手柄18包括由管或棒构成的手柄体22,一个在手柄体22左部23的左把手24,和在右部25的控制器26。控制器26包括用于控制发动机14转数的节流杆27(THROTTLE LEVER)。连接到节流杆27的电线(未显示)延伸穿过手柄支架19和操作杆11,并连接到发动机14上。由图3所示,手柄支架19由可分的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组成。这些支撑件通过四个螺栓33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包括插入操作杆11的操作杆插孔35,沿着插孔35开的凹槽36(参见图4),和垂直于插孔35的手柄容置凹槽38。容置凹槽大致占手柄18整个圆周的1/2。手柄容置凹槽38布置在切割器16的对面(参见图1)。第一支撑件31包括多个螺纹孔39。螺纹孔39可拧入相应的螺栓。第二支撑件32包括插入到第一支撑件31凹槽36内的楔块41,和一个布置在第一支撑件31的手柄容置凹槽38对面的手柄定位凹槽42,手柄定位凹槽42大致占手柄18整个圆周37的1/2。标号43代表插入相应螺栓33的通孔。标号44代表中分面。楔块41包括作为上表面的楔面44和在下表面上形成的-->操作杆对接部46。图4显示了图3所示的第一支撑件31。凹槽36开在第一支撑件31上,以便沿着操作杆插孔35延伸。标号47代表一个中分面。插孔35包括一个操作杆容置凹槽52,它大致占操作杆11整个圆周51的1/2。凹槽36包括一个与容置凹槽52对面上的斜面53。如图5所示,螺栓33插入到第二支撑件32的相应通孔43中,并旋入第一支撑件31的螺纹孔39中,这样手柄18插入和支撑在第一支撑件31的手柄容置凹槽38和第二支撑件32的手柄定位凹槽42之间,由此固定在手柄支架19上。如图6所示,操作杆11穿过操作杆插孔35延伸,并且第二支撑件32的楔块42插入到第一支撑件31的凹槽36内,因此将第一支撑件31固定到操作杆11上。现在,参见图7A和图7B,示出了通过手柄支架19将手柄安装到操作杆11上的方法。如图7A所示,用于组装手柄支架19的零件数量极少,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撑件31,32和四个螺栓33。在组装中,第一支撑件的操作杆插孔35如箭头①所示的方向装在操作杆11上并滑动。然后,如箭头②所示的方向,将手柄18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手柄(18)固定到割灌机(10)的操作杆(11)上的手柄支架(19),其中割灌机含有由一个发动机(14)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12),手柄支架包括: 带有用于穿过操作杆的操作杆插入孔(35)的第一支撑件(31),沿着所述操作杆插孔开的凹槽(36),和垂直于所述操作杆插孔的手柄容置凹槽(38),容置凹槽大致占手柄整个圆周的1/2; 带有插入所述凹槽的楔块(45)的第二支撑件(32),布置在所述手柄容置凹槽对面的手柄固定凹槽(42),手柄固定凹槽大致占所述手柄整个圆周的1/2;和 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螺栓(33);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插入所述凹槽的所述楔块固定到所述操作杆上,并且所述手柄插入和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手柄容置凹槽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手柄固定凹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24 15365/011.一种将手柄(18)固定到割灌机(10)的操作杆(11)上的手柄支架(19),其中割灌机含有由一个发动机(14)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12),手柄支架包括:带有用于穿过操作杆的操作杆插入孔(35)的第一支撑件(31),沿着所述操作杆插孔开的凹槽(36),和垂直于所述操作杆插孔的手柄容置凹槽(38),容置凹槽大致占手柄整个圆周的1/2;带有插入所述凹槽的楔块(45)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藁科诚内谷博明佐佐木英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