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538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8 03:50
锁定装置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盖体并能够克服作用力或者自重而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杆;与该杆的转动连动地进行滑动的锁定杆;以及制动单元,该锁定装置经由锁定杆将盖体锁定于主体侧,并且通过杆的转动而切换成解锁,上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制动单元是具有附带齿轮的制动轴且以与杆的转动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该杆并对杆与锁定杆进行制动的旋转阻尼器,上述锁定装置具有作用齿轮,该作用齿轮配设为与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状态,从而使齿轮与锁定杆的滑动连动,并且向与杆的转动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盖体相对于主体侧卡合分离的锁定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将转动操作用的杆以克服作用力或者自重的方式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情况下使杆操作的感觉性变得良好或者抑制敲击声的产生的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图10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锁定装置,图10(a)是整体的立体图,图10(b)是手柄、固定部件以及阻尼器的侧视图。在这些附图中,具备:经由固定部件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对主体侧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并能够克服作用力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手柄(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杆)20;构成锁定机构50并通过杆20的转动操作进行动作的未图示的连结部件(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锁定杆);以及作为制动单元的阻尼器。锁定机构经由上述连结部件将盖体锁定于主体侧,并且通过手柄20的转动切换成解锁。具体而言,若将手柄20向箭头方向拉动,则通过手柄20的转动操作经由连结部件来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从而通过自重等来打开盖体。此时,若操作者将手从手柄20离开,则该手柄通过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但若强势地返回,则产生敲击声,因此需要抑制该敲击声。换句话说,该阻尼器由壳体34、转子42、转子转动轴49构成并且具有设置于手柄20侧的第一部件28以及设置于转子42且连结于固定部件30侧的第二部件43。另外,在两部件28、43的一方或另一方设置有松弛嵌入于狭缝25的突出设置部44,由第一部件28以及第二部件43构成连杆机构,在转子侧的第二部件43与第一部件28连动时,突出设置部44在狭缝25内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对于上述锁定装置而言,存在如下主旨的记载,设置使用了狭缝的连杆机构,从而与使用了齿轮的连杆机构(日本实开平1-148467号公报)相比,能够使操作感觉变得平滑。但是,在该构造中,作为阻尼器的主要部分的壳体、转子、转子转动轴连结于固定部件侧,并且经由狭缝以及突出设置部的连杆机构来对盖体的动作进行制动,因此若欲使制动力在更宽的范围内有效,则必须增长狭缝或两部件的整体尺寸而牺牲小型化。另外,在该构造中,限定于制动力对盖体进行制动,在制动或改变构成锁定机构的连结部件等的动作的方面并不有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以上的课题,通过稳定且较宽的范围内有效的制动力来抑制杆的返回敲击声,此外也容易对锁定杆的动作进行制动。在以下的内容说明中,其他的目的会变得清楚。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对主体侧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并能够克服作用力或者自重而从初始状态(这是没有转动杆时的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这是转动杆时的状态)的杆;与上述杆的转动连动地进行滑动的锁定杆;以及制动单元,上述锁定装置经由上述锁定杆将上述盖体锁定于主体侧,并且通过上述杆的转动而切换成解锁,上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单元是具有附带齿轮的制动轴且以与杆的转动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杆并对上述杆与上述锁定杆进行制动的旋转阻尼器,上述锁定装置具有作用齿轮,该作用齿轮配设为与上述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状态,从而使上述齿轮与上述锁定杆的滑动连动并且向与上述杆的转动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以上的本专利技术更加优选如下述的优选的方式那样被具体化。(1)构成为具有:通过设置于上述杆的按压部而与该杆的转动连动地滑动的滑动部件;以及分别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件而能够使上述锁定杆连动地滑动的斜面及使上述作用齿轮转动的齿条。在该方式中,形成能够使锁定杆连动地滑动的斜面以及使作用齿轮转动的齿条,并具有通过杆侧的按压部而与该杆的
转动连动地滑动的滑动部件,因此能够仅通过单一部件换句话说仅通过滑动部件使伴随着杆的转动的力作用于锁定杆以及作用齿轮。(2)构成为上述作用齿轮与啮合于上述滑动部件的齿条的齿条用齿部相比,较大地形成与上述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阻尼器用齿部的直径。在该方式中,作用齿轮与啮合于滑动部件的齿条的齿条用齿部相比,增大与旋转阻尼器侧齿轮啮合的阻尼器用齿部的直径,因此能够增加旋转阻尼器侧齿轮的转速而获得稳定的较大的制动力。(3)构成为具有能够与上述锁定杆一同滑动地进行配置并与上述作用齿轮连动的另一根锁定杆,能够切换成两锁定杆相互分离而将上述盖体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卡定位置与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在该方式中,具有能够与锁定杆一同滑动并与作用齿轮连动地进行配置的另一根锁定杆,因此适用于切换成两锁定杆相互分离而将盖体保持为闭状态的卡定位置与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的一对锁类型。(4)构成为上述作用齿轮具有与设置于上述另一根锁定杆的齿条啮合的锁定杆用齿部。在该方式中,在方式4中,作用齿轮具有与设置于另一根锁定杆的齿条啮合的锁定杆用齿部,因此也能够使对置的锁定杆结构简易地连动。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具有附带齿轮的制动轴的旋转阻尼器并且将旋转阻尼器以与杆的转动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该杆的结构、以及具备配设为与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状态并使上述齿轮与锁定杆的滑动连动且向与杆的转动相反的方向旋转的作用齿轮的结构,作用齿轮与旋转阻尼器侧齿轮啮合,因此与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较宽地设定制动范围,并且能够制动杆的返回速度,与此同时制动锁定杆的滑动,从而能够缓和吸收伴随着返回、滑动停止而产生的敲击声。附图说明图1(a)、图1(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锁定装置的外观,图1(a)是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图1(a)的状态向上侧位移约90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a)~图2(c)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细节,图2(a)是俯视图,图2
(b)是主视图,图2(c)是仰视图。图3(a)、图3(b)表示图2(a)~图2(c)所示的锁定装置,图3(a)是左视图,图3(b)是右视图。图4(a)、图4(b)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一方锁定杆的动作,图4(a)是杆的初始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b)是杆的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a)、图5(b)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另一方锁定杆的动作,图5(a)是杆的初始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b)是杆的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a)~图6(c)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动作,图6(a)是杆的初始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图6(b)的A-A线剖视图。图7(a)是图6(b)的B-B线剖视图,图7(b)是图6(b)的C-C线剖视图,图7(c)是图6(b)的D-D线剖视图。图8(a)~图8(c)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动作,图8(a)是杆的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图8(b)是主视图,图8(c)是图8(b)的A1-A1线剖视图。图9(a)是图8(b)的B1-B1线剖视图,图9(b)是图8(b)的C1-C1线剖视图,图9(c)是图8(b)的D1-D1线剖视图。图10(a)、图10(b)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锁定装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在明确锁定装置的构造例后,言及主要的动作。(构造例)对象的锁定装置是如图1(a)~图9(c)所例示的那样具备:安装于未图示的盖体的基体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基体1并克服作用力(技术方面,也可以为自重)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杆2;与杆2的转动连动地滑动的锁定杆6、7;以及作为制动单元的旋转阻尼器5,对象的锁定装置是经由锁定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定装置,其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对主体侧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并能够克服作用力或者自重而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杆;与所述杆的转动连动地进行滑动的锁定杆;以及制动单元,所述锁定装置经由所述锁定杆将所述盖体锁定于主体侧,并且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切换成解锁,所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单元是具有附带齿轮的制动轴且以与杆的转动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杆并对所述杆与所述锁定杆进行制动的旋转阻尼器,所述锁定装置具有作用齿轮,该作用齿轮配设为与所述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状态,从而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锁定杆的滑动连动并且向与所述杆的转动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16 JP 2013-2156891.一种锁定装置,其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对主体侧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并能够克服作用力或者自重而从初始状态切换成操作状态的杆;与所述杆的转动连动地进行滑动的锁定杆;以及制动单元,所述锁定装置经由所述锁定杆将所述盖体锁定于主体侧,并且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切换成解锁,所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单元是具有附带齿轮的制动轴且以与杆的转动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杆并对所述杆与所述锁定杆进行制动的旋转阻尼器,所述锁定装置具有作用齿轮,该作用齿轮配设为与所述旋转阻尼器的齿轮啮合的状态,从而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锁定杆的滑动连动并且向与所述杆的转动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本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