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明时专利>正文

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367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模拟入眠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人失眠症患者脑内以促进患者入眠的装置,由定时开关,电容器、并联发射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和电子开关等组成。定时开关接通时,电容器充电,模拟电波发生电路输出模拟电波并以此控制电子开关接通。电子开关接通、电容器通过发射线圈放电时,各并联发射线圈中同时产生模拟电磁波。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电波频率连续渐变、强度均匀、作用时间可调。(*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脑外电磁场作用于失眠症患者主动睡眠中枢以促进其入眠并进而根治其失眠症的装置。研究证实,将脑外磁场耦合入失眠症患者脑内时,可调节,诱导患者主动睡眠中枢的电位活动,促进患者入眠并进而根治其失眠症。研究还证实,伴随正常人的入眠过程,其脑电波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以β波为主,其频率范围为14~30HZ。随着自觉意识的控制,进入安静状态以后,脑电波中α波占主导地位,其频率范围为8~13HZ。开始入眠时,脑电波进入慢波睡眠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三个过程,即首先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此时脑电波中α波逐渐消失,出现θ波并逐渐变为以θ波为主,其频率范围为4~7HZ;当睡眠加深到中等程度时,脑电波在以θ波为主的背景下反复出现睡眠纺锤波,其持续时间约为0.5秒,间隔2~5秒,载波频率为12~14HZ,随着睡眠的进一步加深,脑电波逐渐变成以δ波为主,其频率范围为1~3HZ。本申请人曾在一项名称为《时变磁场促睡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93102549·4/930312)中公开了一种可产生模拟正常人上述入眠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时变磁场的促睡装置,将这种装置所产生的模拟时变磁场以非接触的方式耦合入失眠症患者脑内时,可在患者脑内产生感生电流并作用于患者的主动睡眠中枢,调节、诱导其电位活动,使之与模拟时变磁场同步谐振,从而加速患者入眠。该促睡装置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启动自锁及自动关闭电路、模拟电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器和磁场发生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主要由自身带有EPROM的单片机、D/A转换器、运算放大器及外围电阻电容组成并按程序设计产生模拟正常人入睡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模拟电波,该模拟电波经功率放大后输入磁场发生线圈并产生相应的时变磁场。磁场发生线圈缠绕于一扁平骨架上并安装在一扁平线圈盒内,使用时可将线圈盒置于失眠症患者枕下,所产生的磁场即可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入患者脑内。这种时变磁场促睡装置的使用非常方便,可明显缩短失眠症患者入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即可恢复正常睡眠。实践证明,上述时变磁场促睡装置对于治疗失眠症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技术问题。首先,时变磁场的作用时间是固定的,不能因人而异,也不能随症状的逐渐减轻而调整。其次,在时变磁场的作用过程中,模拟电波频率的变化是阶跃式变化,这种变化模式与脑电活动的实际生理过程并不完全吻合,因而其调节,诱导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治疗的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磁场发生线圈采用单个电磁线圈,造成模拟时变磁场的强度分布不够均匀,也给促睡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上述时变磁场促睡装置的设计加以适当的改进,以提高促睡装置对失眠症的实际疗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定时开关来自动控制时变磁场的作用时间,使促睡装置的作用时间可根据需要来设定。将磁场发生线圈由单个电磁线圈改为两个以上并联线圈,并利用扁平骨架将并联线圈并排安装在线圈盒内,从而使时变磁场的强度在其作用范围内分布更加均匀。与此同时,采用新设计的模拟电波发生电路使所产生的模拟电波频率变化呈连续渐变式,从而与正常人脑电活动的实际生理过程更趋吻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和附图3为发射线圈盒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2、3,本专利技术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主要由定时开关、电容器、发射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电子开关和指示电路组成。发射线圈包括两个以上的并联电磁线圈L1和L2并与双向可控硅T电子开关一起构成电容器C2的放电回路。模拟电波发生电路由阻值随时间递增的可变电阻W1、电阻R3*,电阻C3串联构成,所产生的模拟电波频率随时间连续渐变并由R3*与C3连接点经D4接入T的栅极以控制T的接通。指示电路由电阻R1、R2和发光二极管D3组成。定时开关K接通时,220V交流电通过整流二极管D2向电容器C2充电,模拟电波发生电路输出模拟电波并控制T的接通。当T接通,电容C2通过L1和L2放电时,在L1和L2中同时产生模拟电磁波。为了通过非接触方式将模拟电磁波耦合入失眠症患者脑内,可将并联发射线圈L1和L2分别缠绕于扁平骨架1和骨架2上并连同骨架1和骨架2一起并排安装于扁平线圈盒3中,L1和L2的绕向应相同。使用时,可将线圈盒置于失眠症患者枕下,线圈中所产生的电磁波即可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入患者脑内。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电磁波频率连续渐变,电磁波作用范围大且强度分布均匀。作用时间可根据需要而设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促进失眠症患者入眠并进而根治其失眠症。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产生模拟正常人入眠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模拟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将模拟电磁波耦合入失眠症患者脑内、以促进其入眠的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定时开关、电容器、发射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电子开关和指示电路组成,发射线圈包括两个以上并联的电磁线圈并与电子开关一起构成电容器的放电回路;定时开关接通时,电容器充电,模拟电波发生电路输出模拟电波并控制电子开关的接通;电子开关接通时,电容器通过发射线圈放电,各并联发射线圈中同时产生模拟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入失眠症患者脑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波发生电路由阻值随时间递增的可变电阻W1、电阻R3*,电容C3、二极管D4组成,所述电子开关采用双向可控硅T;W1、R3*和C3依次串接,所产生的模拟电波由R3*与C3连接点经D4接入T的栅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发射线圈分别缠绕于扁平骨架上并连同骨架一起并排安装于线圈盒中,各并联发射线圈的绕向相同。全文摘要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模拟入眠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人失眠症患者脑内以促进患者入眠的装置,由定时开关,电容器、并联发射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和电子开关等组成。定时开关接通时,电容器充电,模拟电波发生电路输出模拟电波并以此控制电子开关接通。电子开关接通、电容器通过发射线圈放电时,各并联发射线圈中同时产生模拟电磁波。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电波频率连续渐变、强度均匀、作用时间可调。文档编号A61M21/00GK1115257SQ94107430公开日1996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明时, 王学民, 傅靖 申请人:王明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产生模拟正常人人眠过程脑电活动规律的模拟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将模拟电磁波耦合人失眠症患者脑内、以促进其入眠的电磁波耦合促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定时开关、电容器、发射线圈、模拟电波发生电路、电子开关和指示电路组成,发射线圈包括两个以上并联的电磁线圈并与电子开关一起构成电容器的放电回路;定时开关接通时,电容器充电,模拟电波发生电路输出模拟电波并控制电子开关的接通;电子开关接通时,电容器通过发射线圈放电,各并联发射线圈中同时产生模拟电磁波并通过非接触方式耦合人失眠症患者脑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时王学民傅靖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