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60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13:32
一种可穿戴智能装置,该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单元;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单元并且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第一曲率以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并且所述第二框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框架可移动地联接,以在变形的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移动终端的智能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被穿戴在用户的腕部上的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终端通常可以分为移动/便携式终端或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还可以分为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移动终端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功能。这些功能的示例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经由相机捕获图像和视频、记录音频、经由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视频。一些移动终端包括支持玩游戏的附加功能,然而其它终端被构造为多媒体播放器。最近,移动终端已被构造为接收广播和多播信号,其使得能够观看诸如视频和电视节目的内容。为了执行上述功能,基本上,移动终端利用各种通信协议与不同的装置或网络连接并且能够向用户提供普适计算环境。具体地,移动终端正演进为实现网络的连接性和普适计算的智能装置。传统上,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装置已经按照能够由用户的手持握并且用户习惯通过手携带智能装置或者放置在袋子或口袋中的尺寸来制造。然而,随着技术进步,智能装置按照较小的尺寸来制造,并且正演进为直接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的可穿戴装置。可穿戴智能装置基本上向正携带该可穿戴智能装置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优点。然而,为了智能装置的更方便且更舒适的穿戴,在可穿戴装置中仍然需要许多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致力于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设备及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被方便且舒适地穿戴在用户身上的可穿戴智能装置。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单元;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单元,并且所述第一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第一曲率以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并且所述第二框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框架可移动地联接以在变形的同时针对所述第一框架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框架能够由长板状的主体构造。所述第一框架能够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槽口,并且多个所述槽口能够被交替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处。所述第二框架能够被构造为形成用来容纳用于驱动所述可穿戴智能装置的部件的空间。所述柔性显示单元附接至所述第一框架,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框架一起按所述第一曲率可恢复地变形。所述第二框架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框架相比更靠近用户的位置处并且能够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处。所述第二框架能够与所述第一框架可滑动地联接,并且所述第二框架能够在变形的同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外部相对地移动。所述第二框架能够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换句话说,所述第二框架能够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杆。所述连杆能够被构造为控制所述连杆之间的角度。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框架能够包括具有多个凹槽的第一连杆和具有突起的第二连杆,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并且与多个所述凹槽中的一个联接以针对所述第一连杆改变角度。所述可穿戴智能装置还能够包括:槽,该槽被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一个;以及钩或突起,该钩或该突起被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以与所述槽联接,并且所述钩或所述突起能够根据所述槽而移动。此外,所述可穿戴智能装置还能够包括被构造为裹住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盖,并且所述盖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规定的曲率。所述盖能够包括被设置有所述柔性显示单元的开口。所述盖能够包括按规定的间隔彼此分离的多个连杆构件,并且能够包括被构造为将相邻的连杆构件彼此连接的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盖变形时一起变形。所述连杆构件可以不在所述盖变形时一起变形。所述连杆构件能够被构造为不在所述盖变形时彼此干扰。更具体地,所述连杆构
件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能够包括比上边缘短的下边缘。并且,所述连杆构件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能够包括倒梯形的形状。而且,如果a:所述连杆构件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的下边缘的长度,b:在所述盖变形时彼此相邻的所述连杆构件的侧部的下边缘之间的间隔,t:所述盖的厚度,α:在所述盖变形时由经变形的盖形成的圆周角,r:在所述盖变形时经变形的盖的径向最外部中的曲率半径以及e:在所述盖的变形的部分中包含的连杆构件的数量,则a和b的和能够由下式确定。a+b=απ(r-t)180e]]>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可穿戴智能装置能够包括:柔性显示单元;框架,该框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单元和其它部件,并且所述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规定的曲率以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及盖,该盖被构造为裹住所述框架,并且所述盖被构造为与所述框架一起按规定的曲率可恢复地变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盖能够包括当所述盖变形时不变形的多个第一主体,以及被相应地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之间并且在所述盖变形时一起变形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按规定的间隔彼此分离,并且所述第二主体能够被构造为将相邻的第二主体彼此连接。所述第一主体能够被构造为不在所述盖变形时彼此干扰。更具体地,所述第一主体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能够包括比上边缘短的下边缘。并且,所述第一主体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能够包括倒梯形的形状。而且,如果a:所述第一主体的与所述盖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部的下边缘的长度,b:在所述盖变形时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部的下边缘之间的间隔,t:所述盖的厚度,α:在所述盖变形时由经变形的盖形成的圆周角,r:在所述盖变形时经变形的盖的径向最外部中的曲率半径以及e:在所述盖的变形的部分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主体的数量,则a和b的和能够由下式确定。a+b=απ(r-t)180e]]>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的进一步范围将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应该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虽然指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仅通过例
示给出,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形式和修改形式将从详细描述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从本文给出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变得被更充分地理解,附图仅通过例示来给出,进而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附图中:图1是例示了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可穿戴智能装置的构造的框图;图2是例示了可穿戴智能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例示了可穿戴智能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例示了根据图2所示的A-A线获得的可穿戴智能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例示了被变形为穿戴在用户的腕部上的可穿戴智能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例示了可穿戴智能装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体图以及根据B-B线获得的部分截面图;图7是例示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侧视图;图8是例示了变形的第一框架与变形的第二框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例示了被变形为穿戴在用户的腕部上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侧视图;图10是例示了使可穿戴智能装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变形的示例的侧视图以及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图11是例示了图10所示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图11所示的C-C线获得的截面图;图13是例示了使被变形为穿戴在用户的腕部上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变形的示例的侧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穿戴智能装置,该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单元;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单元并且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第一曲率以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并且所述第二框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框架可移动地联接,以在变形的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地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1 KR 10-2015-0055867;2015.02.16 US 62/1161.一种可穿戴智能装置,该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单元;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单元并且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第一曲率以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被构造为可恢复地变形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并且所述第二框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框架可移动地联接,以在变形的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地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单元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框架一起按所述第一曲率可恢复地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长板形状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处的多个槽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用来容纳用于驱动所述可穿戴智能装置的部件的空间并且与所述第一框架可滑动地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处,以与所述第一框架相比更靠近所述用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在变形的同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外部相对地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个连杆,所述多个连杆彼此连接并且被构造为控制所述连杆之间的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包含多个凹槽的第一连杆以及包含突起的第二连杆,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京俊朱原奭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