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东乾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9321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分别选用株高68‑72cm、78‑82cm、88‑92cm三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6‑10kg、小麦品种B:4‑6kg、小麦品种C:3‑5kg,将三种小麦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混合后,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亩穗数、亩成穗数可以达到58万‑71万,减少了无效分蘖,无效分蘖可以降低到10%‑15%,增加了成穗率、可以达到80%‑90%,同时增强了通风透光能力,提高穗粒数,增加了千粒重,同时也增强了抗倒性,提高了抗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小麦生育期的态性,生长期,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现有的小麦种植模式和播种单一小麦品种,无论种植任何单一的小麦品种都不能解决增加群体穗数、达到高产的目的。在大田常规种植模式下已经很难突破小麦高产、稳产、抗倒及提高小麦品质。由于小麦在同一水平面生长,即使群体数增加,而无效分蘖同时增加,严重影响植物通风透光、降低了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土壤肥力,降低了小麦品质、抗倒性,及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如果以增加播种量来提高小麦群体穗数,则会造成小麦无效分蘖增加(每亩分蘖可以达到100万),前期消耗土壤大量的养分,通风透光差,亩成穗降低,从而形成亩成穗少,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茎杆细,抗倒性、抗病性差。而降低播种量,亩成穗最高能达到42万,即使这样,常规大田种植产量也突破不了590公斤。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增加小麦产量的种植方法,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亩穗数、亩成穗数可以达到58万-71万,减少了无效分蘖、可以降低到10%-15%,增加了成穗率、可以达到80%-90%,增强了通风透光能力,提高穗粒数,增加了千
粒重,同时增强了抗倒性,提高了抗病性。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分别选用株高68-72cm、78-82cm、88-92cm三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6-10kg、小麦品种B:4-6kg、小麦品种C:3-5kg,将三种小麦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混合后,播种。可选的,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8-12cm。可选的,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19-23cm,所述窄行距为13-17cm。可选的,所述播种采用双斗、双线速的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可选的,分别将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中的任意两种放置于宽幅播种机的一个料斗内,然后将剩余的一个品种放置于另一个料斗内,进行播种。可选的,所述播种的方法撒播。可选的,将小麦品种A和小麦品种B混合种植,或将小麦品种B和小麦品种C混合种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种植方法,利用小麦品种植株高度的不同,选用生育期相同、品质相近的品种两到三个,进行混合播种,,即可形成一块土地上有上、中、下三层麦穗或者上下两层麦穗的分布,使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处于上下两层或者上中下三个层面生长,麦穗有高有低,麦穗高矮相间,麦穗与麦穗间的间距增大,通风、光照效果更好,即增强了光合作用,增加了群体穗数,也减少了无效分蘖,同时提高了抗倒性和产量,更提高了小麦品质。该
方法提高了亩穗数、亩成穗数可以达到58-71万,减少了无效分蘖、可以降低到10%-15%,增加了成穗率、可以达到80%-90%,增强了通风透光能力,提高穗粒数,增加了千粒重,同时增强了抗倒性,提高了抗病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的种植方法,在旱地可采用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在稻田地可采用将小麦品种混合后进行撒播。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小麦的种植方法的小麦生长情况的照片;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小麦的种植方法的小麦生长情况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为:在分蘖能力一般、成穗率高、生育期相近、品种相同的小麦里面选择株高68-72cm、78-82cm、88-92cm三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8kg、小麦品种B:5kg、小麦品种C:4kg,采用双斗、双线速的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将小麦品种A放置于宽幅播种机的第一料斗内,将小麦品种B和C混合放置于宽幅播种机的第二料斗内,进行播种。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10cm。同时,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21cm,所述窄行距为15cm。实施例2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为:在分蘖能力一般、成穗率高、生育期相
近、品种相同的小麦里面选择株高68-72cm、78-82cm两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7kg、小麦品种B:5kg,将两种小麦进行混合后,采用双斗、双线速的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将小麦品种A和小麦品种B分别放置于宽幅播种机的两个料斗内,进行播种。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8cm。同时,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19cm,所述窄行距为13cm。实施例3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为:在分蘖能力一般、成穗率高、生育期相近、品种相同的小麦里面选择株高68-72cm、88-92cm两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8kg、小麦品种C:5kg,将两种小麦混合后,采用双斗、双线速的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12cm。同时,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23cm,所述窄行距为17cm。实施例4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为:在分蘖能力一般、成穗率高、生育期相近、品种相同的小麦里面选择株高78-82cm、88-92cm两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B:5kg、小麦品种C:4kg,将两种小麦混合后,采用双斗、双线速的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12cm。同时,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23cm,所述窄行距
为17cm。对比例1: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A按照每亩田地17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2: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B按照每亩田地17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3: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17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4: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A按照每亩田地12.5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5: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B按照每亩田地12.5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6: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12.5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7: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B按照每亩田地9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对比例8: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将实施例1中所述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9kg的播种量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结果:对比例1-3与实施例1对照结果如下:请对表格中数据进行补充。无效分蘖/%成穗率/%对比例132.万、44.5%40.1万、55.5%对比例233.4万、45%39.8万、55%对比例333.6万、44.941.3万、55.1%实施例110.56万、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选用株高68‑72cm、78‑82cm、88‑92cm三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6‑10kg、小麦品种B:4‑6kg、小麦品种C:3‑5kg,将三种小麦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混合后,播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选用株高68-72cm、78-82cm、88-92cm三种不同株高的小麦,分别记为小麦品种A、小麦品种B、小麦品种C,按照每亩田地小麦品种A:6-10kg、小麦品种B:4-6kg、小麦品种C:3-5kg,将三种小麦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混合后,播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采用宽幅播种方法,即每行的行宽为8-12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行间的行间距不同,以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所述宽行距为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乾
申请(专利权)人:周东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