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LNG加注系统、BOG处理系统及移动LNG加注船,低温泵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液货罐的注液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加注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加注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受注船的LNG燃料罐的注液口相连;低温泵组和所有LNG燃料罐的回气口均通过回气管路与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构成循环通路。BOG处理系统中日用燃料罐的回气口处连接的第三管路与液货罐的回气口处的第四管路相连通,燃气发动机连接的第五管路与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均相连通;移动LNG加注船的船体上设有LNG加注系统和BOG处理系统,船体尾部设有全回转对转舵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LNG加注的高效率、高安全和BOG的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加注
,尤其涉及LNG加注系统、BOG处理系统及移动LNG加注船。
技术介绍
LNG指液化天然气,BOG为LNG蒸发的气体;现阶段,国内外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大气污染方面,船舶废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国际货物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船舶运输,因此船舶的污染是全球的关注点,其影响区域广。随着LNG(液化天然气)在船舶应用方面的发展,LNG动力船舶逐渐增加,然而LNG动力船舶在燃料补给方面存在补给能力缺乏、补给点少,补给困难等问题。因此,LNG燃料补给困难成为制约LNG动力船舶发展的主要阻力。在全球范围内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为拓宽新能源LNG目前的应用领域,开发船用LNG及其关键技术是主要方向。其中影响LNG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是加注问题,目前国内外船舶行业和能源业均在关注LNG燃料加注的技术、方法、设施和设备发展情况。当前主要船用LNG燃料加注模式有码头加注和趸船加注两种,将现有码头改为加气码头受限较多,新增成本较大;趸船加注能够解决水位落差的影响因素,但是趸船无动力,无法做到灵活机动燃料补给。目前LNG动力船舶燃料补给方式主要是靠泊具有LNG加注能力的码头,由陆上的LNG槽车或LNG储罐通过加注装置为船舶补给LNG燃料,整个过程需要船舶占用码头泊位。由于具有LNG加注能力的码头资源有限,当LNG动力船舶数量大量增加后,必然会导致船舶需要排队等待加注,进而降低船舶航运效率。在内河LNG船舶的加注问题上,LNG移动加注船是加注链条的必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LNG加注系统、BOG处理系统及移动LNG加注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NG加注系统,包括液货罐、低温泵组、至少一个加注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液货罐上设有注液口和回气口;所述低温泵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注液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所述加注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加注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受注船的LNG燃料罐的注液口相连;所述低温泵组和所有所述LNG燃料罐的回气口均通过所述回气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构成循环通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货罐内部固定有喷淋装置和用于测量液位的液位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底部充装阀和充装遥控阀,所述底部充装阀位于所述液货罐与所述充装遥控阀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温泵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第二管路,每个第二管路上均设有低温泵和单向阀,所述低温泵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单向阀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加注管路上均依次设有加注遥控阀、第一流量计、第一紧急拉断阀和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位于所述第一紧急拉断阀与所述LNG燃料罐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气管路包括第一回气管路、与所述LNG燃料罐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回气管路和第三回气管路;所述第一回气管路一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第二回气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第二回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LNG燃料罐的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回气管路一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所述低温泵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回气管路上设有第一气相截止阀和第一气相根部阀,所述第一气相根部阀位于所述第一气相截止阀与所述液货罐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回气管路上均依次设有第二流量计、回气遥控阀、第二紧急拉断阀和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位于所述第二紧急拉断阀与所述LNG燃料罐之间;所述第三回气管路上设有第二气相截止阀和第二气相根部阀,所述第二气相根部阀位于所述第二气相截止阀与所述液货罐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BOG处理系统,包括液货罐、日用燃料罐和两个燃气发动机;所述日用燃料罐的回气口处连接有两个并联的第三管路,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处连接有第四管路,每个所述燃气发动机均连接有一个第五管路;所有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相连通,且每个第三管路与一个第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所有所述第五管路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三管路上均设有气相手动截止阀和日用燃料罐气相遥控阀,所述气相手动截止阀位于所述日用燃料罐气相遥控阀与所述日用燃料罐之间;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液货罐气相遥控阀;每个所述第五管路上均设有供气遥控阀和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三流量计位于所述供气遥控阀与所述燃气发动机之间;所述液货罐上设有注液口、回气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第五管路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第五管路的第六管路,且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供气遥控阀与第三流量计之间;所述第六管路上设有互通遥控阀。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移动LNG加注船,包括船体、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和所述的BOG处理系统;所述LNG加注系统、BOG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液货罐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加注平台和软管吊,所述软管吊用于起吊加注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船体的尾部设有两套全回转对转舵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LNG加注系统,将LNG加注系统设置在LNG加注船上,低温泵组将液货罐的液体导出并通过多个加注管路给多个受注船的LNG燃料罐补充LNG燃料;通过在每个加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便于检测补充LNG燃料的体积;通过设置回气管路,用于实现液货罐与LNG燃料罐之间的回气,使液货罐与LNG燃料罐之间的压力平衡,保证LNG燃料能顺利注入,提高了加注效率;本专利技术在加注管路、回气管路与LNG燃料罐的连接处采用快速接
头,实现快速连接;在加注管路、回气管路上设置紧急拉断阀,当LNG加注船和受注船之间管路连接出现紧急拉断等事故时,紧急拉断阀能够自动感知管路上的过载负荷张力,紧急拉断阀的两半阀体内置的阀门会将分离界面关闭,避免不可控制的泄露风险;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BOG处理系统,加注系统中的液货罐与LNG加注船自身的日用燃料罐、燃气发动机之间的管路设计能够实现BOG的分级关联处理;当日用燃料罐中BOG产生使得日用燃料罐压力高时,可以将日用燃料罐中BOG进入液货罐中减小日用燃料罐的压力,或可直接进入燃气发动机中进行燃烧;同理液货罐中BOG产生使得压力高时,同样可以进入日用燃料罐中减小压力或直接供燃气发动机燃烧使用;本发可以实现BOG的回收利用,实现加注船BOG的零排放,同时降低能耗与安全风险;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移动LNG加注船,船体上设有LNG加注系统、BOG处理系统;船体两侧设有用于起吊加注管路和回气管路的软管吊;通过在船体的尾部设置两套全回转对转舵桨,实现加注船的原地回转、准确定位、灵活靠停泊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效率、高安全、零排放、集成化的内河船移动LNG加注船、LNG加注系统及BOG处理系统对国内航运业的影响意义重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LNG加注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BOG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移动LNG加注船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移动LNG加注船的加注流程图。图中:1、液货罐;1-1、喷淋装置;1-2、液位计;2、低温泵组;3、低温泵;4、单向阀;5、LNG燃料罐;6、加注管路;7、第一管路;8、第二管路;9、第三管路;10、第四管路;11、第五管路;12、第六管路;13、第一回气管路;14、第二回气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货罐、低温泵组、至少一个加注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液货罐上设有注液口和回气口;所述低温泵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注液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所述加注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加注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受注船的LNG燃料罐的注液口相连;所述低温泵组和所有所述LNG燃料罐的回气口均通过所述回气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构成循环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货罐、低温泵组、至少一个加注管路和回气管路;所述液货罐上设有注液口和回气口;所述低温泵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注液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所述加注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加注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受注船的LNG燃料罐的注液口相连;所述低温泵组和所有所述LNG燃料罐的回气口均通过所述回气管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构成循环通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货罐内部固定有喷淋装置和用于测量液位的液位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底部充装阀和充装遥控阀,所述底部充装阀位于所述液货罐与所述充装遥控阀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泵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第二管路,每个第二管路上均设有低温泵和单向阀,所述低温泵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单向阀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加注管路上均依次设有加注遥控阀、第一流量计、第一紧急拉断阀和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位于所述第一紧急拉断阀与所述LNG燃料罐之间。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路包括第一回气管路、与所述LNG燃料罐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回气管路和第三回气管路;所述第一回气管路一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第二回气管路的一端相连;每个第二回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LNG燃料罐的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回气管路一端与所述液货罐的回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有所述低温泵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NG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管路上设有第一气相截止阀和第一气相根部阀,所述第一气相根部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堃,李树旺,陶洋,郑静萍,刘建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