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开云专利>正文

白参菌高产稳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9110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方法,首先选取菇形较大的鲜活野生白参菌株,以组织分离法接种于马铃薯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培养提纯得优质母种,又将母种转接于荞麦粒、石膏培养基中,培养成原种,再将原种转接于荞麦粒、麦麸培养基中,培养成栽培种,最后将栽培种接入栽培培养基袋中移至棚中育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保障高产稳产,性价比高,而且适合规模化种植白参菌的栽培方法,其经济效益好,是一种值得推行的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栽培食用菌,尤其是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白参菌又名白花或树花,属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的一种珍稀食药兼用菇菌。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常食用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滋补强身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所含多糖对癌症有辅助疗效,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因此人工栽培白参菌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如专利号为201010578619.2“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即为其中之一。运用该技术栽培生产白参其产量远高于野生白参,且味道口感品质均优于野生白参,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技术。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栽培种生产标准化程度不够高,棚期管理不够严谨,造成出菇参差不齐,除头茬产品能保证产量及品质外,后几茬感染霉菌几率大,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其次是栽培种培养基性价比优势不明显,生物转化效率不属最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及种植规模的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通过菌种生产、棚期管理及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几方面协同作用,有效保障高产稳产且性价比高,适合规模化种植白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方法,步骤如下:(1)将野外摘回的鲜活白参菌株,在接种箱无菌操作把白参菌组织接种于由马铃薯100g、蛋白胨5g、琼脂10g、磷酸二氢钾2g和水500ml配制成的母种培养基中,控温25℃,7-8天获得母种;(2)母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8%、麦麸10%和石膏粉2%配制成的培养基中,控温23℃,经9—10天获得原种;(3)原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9%、麦麸10%和石膏粉1%配制的培养基中,控温20℃,经13—15天获得栽培种;(4)制备栽培种培养基:按重量份比为小麦粒20、玉米粒10、玉米面5、阔叶杂木屑52、米糠10、火山灰1.9、熟石膏粉1和烟肥0.1配料,每60kg配料加菌灭绝50g和富硒营养液5.5ml,混匀;(5)制备栽培菌筒:将步骤(4)得到的栽培种培养基配料按料水比1:1.1—1.2加水拌合,使含水率达55%,分装入袋,每袋2kg,扎紧袋口,常压蒸汽灭菌12小时,置凉备用;(6)接种:无菌操作条件下在栽培菌筒上接入栽培种,每个接种眼放入30—35粒栽培种荞粒,再用不干胶布封口;(7)催育菌丝:接种好的栽培菌筒置于育菌室,控温23—27℃,育菌丝4天后,以尖锥扎破封口胶布排气,再过4—5天,让菌丝长满半个栽培菌筒;(8)大棚育菇:大棚内先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喷洒灭菌,地面以0.5kg/㎡撒生石灰杀虫后,将育好的栽培菌筒移入大棚,上架排场,同时揭去封口胶布,并在接种眼两侧菌丝晕圈边缘处分别划开纵横2.5cm长的十字形出菇口各一个,棚内控温16—30℃,控湿80—90%,控光300—500Lx,保持棚内空气清新,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次10—15分钟透风换气,2天后菇蕾冒出,及时对菌筒喷淋雾状水, 5-6天后采摘头茬白参菌,同法管理继续分期采摘三茬,从第二茬起喷淋雾状水时加入0.1%硫酸镁及0.2%葡萄糖混合液,每天一次至采菇前三天停止,30天后淘汰更新栽培菌筒; 当菇体发盘长至伞叶刚开,及时选取菇体较大者再依步骤(1)至(7)培育二代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经连续四代选育,获得性状稳定、适宜扩大栽培的良种。进一步的是:步骤(4)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按重量份为稻谷25、玉米粒5、阔叶杂木屑57、麸皮10、火山灰1.9、熟石膏粉1和烟肥0.1配制。或是,步骤(4)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按重量份为玉米芯粉30、玉米粒10、阔叶杂木屑35、米糠12、麸皮10、火山灰1.9、熟石膏粉1和烟肥0.1配制。步骤(8)所述大棚育菇选育,每一代选育留取2-3个试管母种,标号后长期保存于4℃冰箱将所得良种作为栽培种接种于栽培菌筒,重复上述步骤。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栽培白参菌,通过精选良种、优配培养基和规范栽培管理三个关键措施,出菇快、菌朵大,最大可达13cm,每个菌筒可产菇0.6kg,且菌种不易退化,生物转化率高,能可靠地保障高产稳产,经济效益好,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是一种很好的白参菌栽培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野外摘回的鲜活白参菌株,在接种箱无菌操作把白参菌组织接种于马铃薯100g、蛋白胨5g、琼脂10g、磷酸二氢钾2g和水500ml配制成的母种培养基中,控温25℃下,7-8天获得母种,优选菌丝长势好的母种接入以荞麦粒88%、麦麸10%和石膏粉2%配制成的培养基袋中,控温23℃,经9—10天获得原种,再将原种接入荞麦粒89%、麦麸10%和石膏粉1%配制的培养基中,保持20℃恒温培养13—15天获得栽培种。用1个规格500ml玻璃瓶装450g荞麦粒,可接种30—40袋栽培菌筒;称取20kg小麦粒和10kg玉米粒在0.5%浓度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出沥水;又称玉米面5kg、阔叶杂木屑52kg、米糠10kg、火山灰1.9kg、熟石膏1kg和8.3g菌灭绝,充分混匀,称取100g烟肥及5.5ml富硒营养液制成溶液,加入110kg清水混匀,再加入混匀的配料搅拌,使含水率55%,分别装进15×55cm的聚丙烯菌袋中,每袋2kg,扎紧袋口,把得到的100个菌筒放入常压蒸汽灭菌室中灭菌12小时,取出凉到室温,移至灭菌处理过的接种室接种,每袋用接种棒扎三排,每排四个接种眼,然后每个眼放入30—35粒栽培种荞麦粒,用不干胶布封口,把菌筒移入育菌室,控温23—27℃催育菌丝4天后,用锥尖扎破封口胶布放气,再过4—5天,待菌丝长满半个袋子即可移进已事先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喷洒灭菌,地面以0.5kg/㎡生石灰灭虫的塑料大棚中上架排场,并揭去封口胶布,在接种眼两侧菌丝晕圈边缘划开纵横各2.5cm长的十字形出菇口各一个,棚内控温16—30℃,控湿80—90%,调节光照300—500Lx,当菇体发盘长至伞叶刚开,及时选取菇体较大者再依上述步骤培育二代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经连续四代选育,获得性状稳定、适宜扩大栽培的良种,此后还需继续择优选育,每一代菌种都要留取2-3个试管母种,标号后长期保存于4℃冰箱;2天后菇蕾冒出出茹口时,对菌筒喷淋雾状水,再过5-6天可采第一茬白参菌。同法管护,即继续保持棚内各条件,每过7-8天可采摘,还能采3茬,自第二茬起喷淋水时加入含0.1%硫酸镁和0.2%葡萄糖的混合液,每日一次至采菇前3天停止,每一菌筒可采0.6kg鲜白参,30天后淘汰更新菌筒。实施例2:操作均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称取25kg稻谷和5kg玉米粒,经0.5%浓度石灰水浸泡48小时沥水,再称取阔叶杂木屑57kg、麸皮10kg、火山灰1.9kg、熟石膏粉1kg、菌灭绝8.3g、烟肥100g和富硒营养液5.5ml,按实施例1的步骤配制成100个栽培种菌筒。实施例3:操作完全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称玉米粒10kg经0.5%石灰水浸泡48小时沥水,再称玉米芯粉30 kg、阔叶杂木屑35kg、米糠12kg、麸皮10 kg、火山灰1.9 kg、熟石膏粉1kg、烟肥0.1kg、菌灭绝8.3g和富硒营养液5.5ml,按实施例1的步骤配制成栽培种菌筒100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野外摘回的鲜活白参菌株,在接种箱无菌操作把白参菌组织接种于由马铃薯100g、蛋白胨5g、琼脂10g、磷酸二氢钾2g和水500ml配制成的母种培养基中,控温25℃,7‑8天获得母种;(2)母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8%、麦麸10%和石膏粉2%配制成的培养基中,控温23℃,经9—10天获得原种;(3)原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9%、麦麸10%和石膏粉1%配制的培养基中,控温20℃,经13—15天获得栽培种;(4)制备栽培种培养基:按重量份比为小麦粒20、玉米粒10、玉米面5、阔叶杂木屑52、米糠10、火山灰1.9、熟石膏粉1和烟肥0.1配料,每60kg配料加菌灭绝50g和富硒营养液5.5ml,混匀;(5)制备栽培菌筒:将步骤(4)得到的栽培种培养基配料按料水比1:1.1—1.2加水拌合,使含水率达55%,分装入袋,每袋2kg,扎紧袋口,常压蒸汽灭菌12小时,置凉备用;(6)接种:无菌操作条件下在栽培菌筒上接入栽培种,每个接种眼放入30—35粒栽培种荞粒,再用不干胶布封口;(7)催育菌丝:接种好的栽培菌筒置于育菌室,控温23—27℃,育菌丝4天后,以尖锥扎破封口胶布排气,再过4—5天,让菌丝长满半个栽培菌筒;(8)大棚育菇:大棚内先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喷洒灭菌,地面以0.5kg/㎡撒生石灰杀虫后,将育好的栽培菌筒移入大棚,上架排场,同时揭去封口胶布,并在接种眼两侧菌丝晕圈边缘处分别划开纵横2.5cm长的十字形出菇口各一个,棚内控温16—30℃,控湿80—90%,控光300—500Lx,保持棚内空气清新,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次10—15分钟透风换气,2天后菇蕾冒出,及时对菌筒喷淋雾状水, 5‑6天后采摘头茬白参菌,同法管理继续分期采摘三茬,从第二茬起喷淋雾状水时加入0.1%硫酸镁及0.2%葡萄糖混合液,每天一次至采菇前三天停止,30天后淘汰更新栽培菌筒; 当菇体发盘长至伞叶刚开,及时选取菇体较大者再依步骤(1)至(7)培育二代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经连续四代选育,获得性状稳定、适宜扩大栽培的良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参菌高产稳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野外摘回的鲜活白参菌株,在接种箱无菌操作把白参菌组织接种于由马铃薯100g、蛋白胨5g、琼脂10g、磷酸二氢钾2g和水500ml配制成的母种培养基中,控温25℃,7-8天获得母种;(2)母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8%、麦麸10%和石膏粉2%配制成的培养基中,控温23℃,经9—10天获得原种;(3)原种接入按重量比例荞麦粒89%、麦麸10%和石膏粉1%配制的培养基中,控温20℃,经13—15天获得栽培种;(4)制备栽培种培养基:按重量份比为小麦粒20、玉米粒10、玉米面5、阔叶杂木屑52、米糠10、火山灰1.9、熟石膏粉1和烟肥0.1配料,每60kg配料加菌灭绝50g和富硒营养液5.5ml,混匀;(5)制备栽培菌筒:将步骤(4)得到的栽培种培养基配料按料水比1:1.1—1.2加水拌合,使含水率达55%,分装入袋,每袋2kg,扎紧袋口,常压蒸汽灭菌12小时,置凉备用;(6)接种:无菌操作条件下在栽培菌筒上接入栽培种,每个接种眼放入30—35粒栽培种荞粒,再用不干胶布封口;(7)催育菌丝:接种好的栽培菌筒置于育菌室,控温23—27℃,育菌丝4天后,以尖锥扎破封口胶布排气,再过4—5天,让菌丝长满半个栽培菌筒;(8)大棚育菇:大棚内先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喷洒灭菌,地面以0.5kg/㎡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开云李传芳吴自猛王裕晓
申请(专利权)人:庞开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