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华松专利>正文

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8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棉花采摘过程的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由四部分构成:(1)动力部分;(2)抽风机;(3)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4)采摘头等。因结构巧妙,部件简单,电力、人力均可使用,操作方便,可单人背负使用。提高拾棉质量和日均数量。造价较低,降低了劳动强度。对棉株不做任何落叶处理,随开随摘,目前未见同类产品上市,适合我国南北各地区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棉花采摘
,是一种用于采摘棉花过程的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由于花棉的采摘工作量大,耗人力多,我国棉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集中。每年收棉季节,棉区男女老幼、机关学校全部投入拾花第一线,起早贪黑,日均拾棉花四十公斤左右。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不得不从外地请来成千上万人的拾花工,给铁路运输、社会治安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国外的自动化拾花机械未能在国内推广应用原因有:(1)要求棉花桃全开,而新疆气候特殊,冬耕较早。必须在温度降低前冬耕,冬灌完毕。而此时,棉田中的棉花桃还有相当一些没有开而不能采摘。强行用自动化拾花机采摘,会造成减产损失。(2)自动化拾花机拾花无选择性,将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的棉花混合一起,降低了棉花等级,大大减少了棉农经济收入。因此,棉农拒绝接受国外的自动拾花机拾棉花。(3)不能使棉花随开随摘。棉农迫切需要一种能降低劳动强度,速度快,拾棉花者可选择分级,随开随摘的拾花器械,以满足我国国情需要,但国内外目前未见同类产品。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棉花采摘过程的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的:该棉花采摘器由四部分构成:(1)动力部分;(2)抽风机;(3)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4)采摘头等配套部件组成。其中采摘头为有两个开口的内腔光滑的容器:一个开口为吐出口,图1中B箭头的箭尾位,一个开口为吃进口,如图1中A箭头指向方位。由1~多个带有许多尖刺状的、锥体状的、齿的、可转动的、或移动的部件组成,如:图1示:(1)是由五个齿轮状轮同轴联体组成的齿棒(1)。每个齿轮间有一定间距,共同组成一个可转动的齿棒(1)。(2)为齿棒轴承,被固定在上盖(6)上,齿棒(1)的中轴(4)的一端紧固一皮带轮(3)。而齿棒(1)与另一齿棒(5)并列平行。两者之间齿顶间距离为0~20毫米。在皮带轮带动下,两齿棒自外向内旋转,将吃进口A附近的棉花带进采摘头腔内。而皮带轮(7)为主动轮,其轴(8)上端设置有常见联轴构件,可将(7)通过软转动轴(图2中(6))与电动机(图2中(1))主轴联接一体。与电机(图2中(1))同步转动。采摘头(图1)中的三个皮带轮(3)、(5)、(7)之间,有皮带连接传动。也可为齿轮传动。其中两个齿棒的轴分别经轴承(2)、(12)固定在采摘头的上盖(6)与下盖(11)上。主动轮(7)的轴上端固定在与吐出口筒(10)连体的突起(9)上,下端固定在盖(6)上。如图2示:电机(1)的主轴一端经抽风机(2)主轴露出风机进气口(8)与软转动轴(6)接合。软传动轴(6)与输棉管(3)并行,经长管状手柄(4)与采摘头(5)连通。电机(1)与风机(2)同轴转动,输棉管(3)为内壁光滑的软管构成,可弯曲,一端与风机(2)进风口接合,一端与手柄(4)接合。共同组成一棉花流动通道。风机(2)的出风口(出棉口)位于其环形壁的外环周围顶壁上。即:除为了结构支撑固定需要外,风机(2)所有外环周围顶壁均为出风口。使棉花极易从风机(2)中甩出来。(7)为笼状贮棉器可和贮棉袋联体,其大小形状以人身易背驮为准。而电源开关设在手柄(4)手握处,方-->便开关控制。棉花采摘器的动力,其来源多样,依条件不同可采用下几种:1、自背微型汽油机,单人适用。2、由自行车载驮的小型发电机,可供3-10人同时使用。3、自行车人力脚踏发电机,可供1-3人拾棉使用。4、车载中型发电机,可供10-50人使用。5、太阳能电池板(新疆无雨区适用)。6、手动、脚踏机械能动力。以上所述前五种动力源技术成熟,不再多述。第6种脚踏机械能动力机械组成如图3示:机架(10)中梁上固定三个轴,两侧梁上固定各一个轴,各轴均有一皮带轮,唯中梁中心位轴有两个皮带轮(5)、(6),并且均为实心铁轮,较重。兼有惯性贮能作用保证旋转动力的连续性。图中(2)、(13)为左右各一根钢丝绳,两绳上端均在皮带轮(4)上的(14)点处固定(轮(4)上有距园心不同距离的多个点,供选择)。两绳下端分别经两侧皮带轮(3)、(12)进入两条塑胶管或钢丝管(1)、(16)中。穿出钢丝管(1)、(16)后,直达踏板(22)末后端固定。图3中(17)所示即是。工作时:脚(18)踏下,使踏板(22)与底板(21)叠合一起。踏板轴(20)使该叠合过程可重复再现不变。因支柱(23)对钢丝管(1)、(16)的支撑作用,踏下叠合过程仅是将钢丝绳(2)、(13)、(17)拉紧,经(14)处拉动皮带轮(4)转动。经皮带(11)、轮(6)、轮(5)、皮带(7)而带动轮(8),而轴(9)是与图2中抽风机(2)同轴相联。轮(8)与轴(9)同步转动。当拾花者左右两脚(18)交替行走踏下,上述过程重复出现,可实现风机不间断抽风,拾花器可正常工作。其中轮(5)质量较大,可贮能。轮(6)与其轴间有逆向控制器(原理同自行车后轴齿轮)。保证轮(6)正向转动可加速转动轮(5)。逆向转动不影响轮(5)惯性转动。轮(3)、(12)分别为钢丝绳(2)、(13)、(17)的导向轮,其直径较小。塑胶管或钢丝管(1)、(6)、钢丝绳(2)、(13)长度可调,因人高矮而定。鞋带(19)起固定人脚作用。除两条钢-->丝管、钢丝绳从机架(10)下延到脚下以外,其余机件均由拾花者背驮。为减轻重量,机件中除轮(5)外,均可选用轻质材料制成。如:铝、塑料等。弹簧(15)为停机定位作用。避免(14)点停在与轮(3)、(12)轴处于同一直线上,造成难起动。上述机架等部件外围用铁皮或塑料板密封后,固定入图2中贮棉花笼(7)内。如果采用上述脚踏式机械动力棉花采摘器。其使用方法是:每位拾棉花者背驮一套采摘器,双脚套入脚踏鞋内,手持采摘器柄。左右脚交替踏下,也可单脚工作。将采摘头吃进口接触棉花絮。棉花絮即被扯掉吸进输棉管,靠空气流将棉花输送撒甩入贮棉笼内。该套部件简单,造价低,不耗油、电。极适合条件较差的棉农购买使用。另外,将图3中(2)处与新设的手柄杠杆固定后,可改为手动式机械动力棉花采摘器。图3所示大径轮(4)、(5),小径轮(6)、(8)目的是增加转速。以满足在较慢的情况下手动或脚踏,即可完成正常工作以降低劳动强度。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采摘头结构:如图1所示:两个齿棒,每个齿棒(1)由5个外径为30毫米的齿轮组成,齿高4毫米,呈锥体状,锥体底直径为5毫米,每个齿轮间距离为5毫米,并相互联为一体,齿棒中心轴(4)为铁制,柱状,柱直径4毫米,高70毫米,两端轴承各占5毫米,皮带轮(3)占轴高10毫米。两齿棒均注塑成形平行安装。两齿棒间齿顶间距离为1毫米。采摘头外壳(图1中(11))为一次成形注塑而成,以保证较好的气密封性。其壁厚为4毫米,外露在腔外的三个皮带轮(图1中的(3)、(5)、(7))及皮带由另塑成的封盖盖好。采摘头的出口(10)内径为35毫米,外径为43毫米。(二)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结构:如图2示:电机(1)轴的旋转力经-->钢丝绳(6)沿输棉管(3)手柄(4)达采摘头。全长约150厘米。在保护胶塑管管内穿行。输棉管全长约150厘米,软管部分由塑胶管制成,长约70厘米,硬管部分即手柄(4),由塑料管或不锈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棉花采摘工作的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产品由四部分组成:(1)动力部分;(2)抽风机;(3)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4)采摘头等配套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棉花采摘工作的棉花采摘器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产品由四部分组成:(1)动力部分;(2)抽风机;(3)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4)采摘头等配套部分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采摘头为内腔光滑的具有两个开口的容器,一个为棉花吃进口,一个为棉花吐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吃进口,其特征在于在吃进口处设有1~多个带有许多尖刺状的或锥体状齿的可转动或移动的部件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部分及输棉管,其特征在于输棉管为内壁光滑软管构成,与其并行的旋转动力传动件由钢丝绳等软传动轴构成,而人力手脚机械力的传动件由钢丝绳、塑胶管或钢丝管、转向皮带轮、大小皮带轮、支柱、踏板、手柄杠杆等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抽风机,其特征在于抽风机转轴一端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陈华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