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明明专利>正文

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具有机架、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前部的割台、输送装置和安装在机架上部的脱粒装置。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主输送带和副输送带,其宽度与切割幅宽相同,其上具有立板。所述脱粒装置的茎杆出口设置在脱粒装置的脱粒罩侧面,在脱粒罩内设置有拨杆耙,其一端伸出茎杆出口。在脱粒装置后下部具有漏斗形的出料口。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机架前部的两个主动轮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被动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燃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由该皮带轮带动的脱粒滚筒皮带轮、脱粒滚筒轴为主动轴的变速装置及换档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重量轻,所耗功率小,特别适合小块土地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技术介绍
我国农村山地、梯田很多,地块较小,无法使用大型收割机,并且当前农村多数地区实行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无法应用大型自动化的收割机,农民们仍沿用笨重的传统收割工具—镰刀来收割谷类、麦子等各种农作物,之后再用脱粒机进行脱粒,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外大型收割机还有功率消耗大,结构复杂,成本高,耗油量大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功率消耗小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本专利技术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具有机架、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前部的割台、输送装置和安装在机架上部的脱粒装置。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主输送带和副输送带,其宽度与切割幅宽相同,其上具有立板。所述脱粒装置的茎杆出口设置在脱粒装置的脱粒罩侧面,在脱粒罩内设置有拨杆耙,其一端伸出茎杆出口。在脱粒装置后下部具有漏斗形的出料口。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机架前部的两个主动轮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被动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燃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由该皮带轮带动的脱粒滚筒皮带轮、脱粒滚筒轴为主动轴的变速装置及换档装置。本专利技术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其中所述变速装置通过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换档装置和扶禾轮;所述拨杆耙、主输送带和副输送带的动力直接由变速装置输出;安装在割台上的切割刀的动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由变速装置输出。本专利技术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其中所述主输送带的主动辊I18和副输送带的主动辊20上均设有凸齿,所述相邻两凸齿间的弧长与输送带上相邻两立板之间的长度相等,主动辊I18和主动辊20转向相反。本专利技术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其中还包括具有若干个定位槽的万向轮叉,所述被动轮通过万向轮叉连接在机架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结构紧凑,因而体积小,重量轻,所耗功率小,成本低,耗油量小,特别适合小块土地使用。其可替代传统的收割工具—镰刀,能快速收割小麦、水稻、谷子等各种农作物。可极大地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其工艺简单,-->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具有机架1、安装在机架1底部的行走装置2、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切割装置3、运送装置4和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脱粒装置5。(机器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其相反方向为后方,下文同此)其中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机架1前部的两个主动轮6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被动轮7;切割装置包括扶禾轮8和割台13,割台的前端部设有切割刀9,扶禾轮8的作用在于使禾杆贴近输送带10,以便于切割。脱粒装置包括脱粒罩14和安装其内的脱粒滚筒12,脱粒罩14的侧面具有茎杆排出口;其底面为半圆形,后部具有漏斗形的出料口32,出料口3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运送装置包括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其中主输送带10的主动辊I18安装在脱粒罩14内脱粒滚筒12前方,从动辊II19安装在割台13斜上方;副输送带15的主动辊20安装在脱粒罩14内,主动辊I18上方,其穿过四个从动辊21,其中最下方的从动辊21可以上下浮动,以适应不同稠密度的农作物田地的收割,其挨近输送带10,从动辊安装在挡板17上,挡板17固装在脱粒罩14左右两侧面前方的机架1上(图中只示出左侧挡板),挡板17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从动辊21的轴孔22。可以根据禾杆的高度来调节最高的一个从动辊2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进而调节最低的一个从动辊21与从动辊II19之间的距离,使禾杆的梢部正好被从动辊21压持在主输送带10上。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的宽度均与切割幅宽相一致,其上具有立板11,输送带下面设有托板30,以便托住输送带,避免其下沉。主输送带10的主动辊I18和副输送带15的主动辊20上均设有凸齿,相邻两凸齿间的弧长与输送带上相邻两立板11之间的长度相等,主动辊I18和主动辊20转向相反。旋转时,其中一个主动辊上的凸齿位于另一个主动辊上的两个相邻凸齿之间,一方面方便输送带的运送,另一方面能够夹紧禾杆,方便脱粒。在脱粒罩14内,脱粒滚筒12前设有拨杆耙23,其通过曲柄28连接在变速装置25内的齿轮上,一端伸出脱粒罩14侧面。当内燃机24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拨杆耙23作圆周运动,将禾杆由茎杆出口33抛出。行走装置的被动轮7通过万向轮叉16安装在机架1上,该万向轮叉16上设有两个定位槽27,定位槽27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个,当使用不同的定位槽27时,可以改变收割机后部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从而改变切割刀9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尤其是当禾杆过高或过矮,最高的一个从动辊2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已调节到极限时,可通过使用不同的定位槽27来调节。见图2,机架1上设有内燃机24及变速装置25和换档装置26。变速装置25与换档装置26之间,换档装置26与主动轮6之间,换档装置26与扶禾轮8之间之间均设有链轮链条机-->构,内燃机24与脱粒滚筒12之间设有皮带传动机构,割台13通过曲柄连杆机构29连接在变速装置25驱动的轮盘上,当内燃机24转动时,带动脱粒滚筒12转动,进行脱粒,同时通过脱粒滚筒12将动力传至变速装置25,变速装置25具有四个输出端,其中一个带动轮盘转动,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29带动切割台13上的切割刀9往复运动,作切割动作;第二个将动力传至换档装置26;第三个驱动拨杆耙23第四个带动主动辊I18和主动辊20,即使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运转,完成运送禾杆动作。收割前,根据农作物的高矮,事先调节副输送带15的最低的一个从动辊21的高度使之与从动辊II19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农作物的高度,如果过高或过矮,可通过调节调节定位板16来实现。收割时,用手握住手把31,将该机放在农作物垄线的一端,并使之沿着农作物垄线方向移动,当农作物在扶禾轮8的作用下,贴合在主输送带10上,其稍部被最低的从动辊21压合在主输送带10,这样在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的夹持作用下,由禾杆入口被送入到脱粒罩14内,在脱粒滚筒12的击打作用下脱粒,茎杆由拨杆耙拨到机器的一侧;而脱下的谷粒由脱粒罩14下部的漏斗形的出料口32流出,可以将口袋套在出料口上装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具有机架(1)、行走装置(2)、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割台(3)、输送装置(4)和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脱粒装置(5),其特征是所述输送装置(4)具有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其宽度与切割幅宽相同,其上具有立板(11);所述脱粒装置(5)的茎杆出口(33)设置在脱粒装置的脱粒罩(14)侧面,在脱粒罩(14)上设置有拨杆耙(23),其一端伸出茎杆出口(33),在脱粒装置(5)后下部具有出料口(32);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机架(1)前部的两个主动轮(6)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被动轮(7);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燃机(24)输出轴上的皮带轮、由该皮带轮带动的脱粒滚筒皮带轮、脱粒滚筒轴为主动轴的变速装置(25)及换档装置(26)。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具有机架(1)、行走装置(2)、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割台(3)、输送装置(4)和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脱粒装置(5),其特征是所述输送装置(4)具有主输送带(10)和副输送带(15),其宽度与切割幅宽相同,其上具有立板(11);所述脱粒装置(5)的茎杆出口(33)设置在脱粒装置的脱粒罩(14)侧面,在脱粒罩(14)上设置有拨杆耙(23),其一端伸出茎杆出口(33),在脱粒装置(5)后下部具有出料口(32);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机架(1)前部的两个主动轮(6)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被动轮(7);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燃机(24)输出轴上的皮带轮、由该皮带轮带动的脱粒滚筒皮带轮、脱粒滚筒轴为主动轴的变速装置(25)及换档装置(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所述变速装置(25)通过链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杨明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