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676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扬声器、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继电器、第一按钮、第二按钮、时基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能够在钢管传送的过程中对钢管进行缝隙检测,在正常情况下,扬声器会一直提示产品合格,但是当检测到有缝隙存在时,扬声器会失声,从而现场工人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比较适合用于钢管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检测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
技术介绍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世纪初是开始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和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对钢管进行缝隙检测室钢管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现今的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由于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本技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扬声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继电器、第一按钮、第二按钮、时基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时基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源电压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复位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按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接地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
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所述时基芯片的触发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门限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按钮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二极管为光敏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能够在钢管传送的过程中对钢管进行缝隙检测,在正常情况下,扬声器会一直提示产品合格,但是当检测到有缝隙存在时,扬声器会失声,从而现场工人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比较适合用于钢管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直流电源DC、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扬声器BL、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继电器K、第一按钮SB1、第二按钮SB2、时基芯片IC、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为光敏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直流电源DC的正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继电器K触点K-1的输入端和第一按钮SB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扬声器BL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扬声器BL的第二端同
时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继电器K触点K-1的输出端、第一按钮SB1的输出端和继电器K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时基芯片IC的输出端3连接,时基芯片IC的电源电压端8同时与继电器K线圈的第二端、时基芯片IC的复位端4、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按钮SB2的输入端连接,时基芯片IC的接地端1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时基芯片IC的触发端2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时基芯片IC的门限端6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时基芯片IC的电压控制端5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按钮SB2的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本技术主要由红外线检测电路、触发控制电路和声音提示电路组成,红外线检测电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红外光敏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组成,触发控制电路由Q4、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第二电容C2至第四电容C4和时基芯片IC组成,声音提示电路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至第三三极管Q3、第一电容C1和扬声器BL组成,将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相对着安装于被检测钢管的两侧,通过旋转钢管对钢管进行一周的缝隙检测,通过第一按钮SB1能控制整个电路启动工作,通过第二按钮SB2关断整个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扬声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继电器、第一按钮、第二按钮、时基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时基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源电压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复位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按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接地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所述时基芯片的触发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门限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时基芯片的电压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按钮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管缝隙检测的红外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扬声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继电器、第一按钮、第二按钮、时基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继电器触点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按钮的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丽胡健高玲赵转莉谢白玉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