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59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并力求容易实施、效果显著、方便观测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薄壁方形盒子状的底座及上框,底座与上框之间经Z字形的钢管连接,上框上下通口并在内侧开有呈四边形的槽口,槽口内滑动设置一截面为矩形的滑条,滑条下端面开有通长的滑槽,滑槽中卡接一可滑动的、铅垂向下的锥形柱,所述锥形柱包括可在滑槽中滑动的圆头销轴,圆头销轴连接一自由下垂的弹簧,该弹簧套于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内并在弹簧末端连接锥形铆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主要用于在实验室进行大型模型试验。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港口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陆地资源不断减少,大规模吹填造陆已成为沿海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真空预压法是大规模超软吹填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为开发超软吹填土的真空预压处理工艺并研究其加固的作用机理,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大型模型试验,采用模型桶和模型槽装置吹填土。在真空预压过程中超软吹填土会发生较大的沉降位移,这种大变形固结引起的沉降位移对开发大规模超软吹填土处理工艺,评价处理效果,研究真空预压作用机理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无通用的试验装置测量这种位移量,一般通过对准标注点,再用游标卡尺测量。然而在预压处理过程中标注点往往会发生移动,这种测量方法往往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其目的是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并力求容易实施、效果显著、方便观测读数。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薄壁方形盒子状的底座及上框,底座与上框之间经Z字形的钢管连接,上框上下通口并在内侧开有呈四边形的槽口,槽口内滑动设置一截面为矩形的滑条,滑条下端面开有通长的滑槽,滑槽中卡接一可滑动的、铅垂向下的锥形柱,所述锥形柱包括可在滑槽中滑动的圆头销轴,圆头销轴连接一自由下垂的弹簧,该弹簧套于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内并在弹簧末端连接锥形铆钉。所述底座及上框均为铝制,底座与上框的上下距离为90cm,底座与上框的前后最短距离为1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无需手动读数,避免了人员走动扰动被测土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读数容易,适用于大型模型槽之类的试验。本装置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可用于多种试验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装置在大型模型试验中用于测量超软吹填土的沉降。本实施例包括铝制的薄壁正方形盒子状的底座1及上框3,底座与上框之间用钢管5焊接成Z字形(如图3所示)。上框3上下通口并在框内侧开有呈四方形的槽口3-1(位于同一平面的四周侧壁),槽口内滑动设置一截面为长方形的铝质滑条4(滑条可东西向、或南北向滑动);滑条的下端面开有通长的滑槽4-1,滑槽中卡接一可滑动的、铅垂向下的锥形柱2,所述锥形柱包括可在滑槽4-1中滑动的圆头销轴2-1,圆头销轴连接一自由下垂的弹簧2-2,该弹簧套于带有刻度的玻璃管2-3内,并在弹簧末端连接锥形铆钉2-4。本例底座与上框的上下距离为90cm,底座与上框的前后最短距离为15cm。试验时,底座1水平放置于地面,被测土体堆至与锥形铆钉2-4的尖头齐平(即位于标注点上),此时弹簧2-2上端对准玻璃管2-3的0刻度位置,被测土体开始沉降时,锥形铆钉2-4在自重的作用下带动弹簧2-2向下伸长,弹簧2-2上端部移动的距离即可通过透明的玻璃管2-3外的刻度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薄壁方形盒子状的底座(1)及上框(3),底座与上框之间经Z字形的钢管(5)连接,上框(3)上下通口并在内侧开有呈四边形的槽口(3-1),槽口内滑动设置一截面为矩形的滑条(4),滑条下端面开有通长的滑槽(4-1),滑槽中卡接一可滑动的、铅垂向下的锥形柱(2),所述锥形柱包括可在滑槽(4-1)中滑动的圆头销轴(2-1),圆头销轴连接一自由下垂的弹簧(2-2),该弹簧套于带有刻度的玻璃管(2-3)内并在弹簧末端连接锥形铆钉(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模型试验中测量超软吹填土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薄壁方形盒子状的底座(1)及上框(3),底座与上框之间经Z字形的钢管(5)连接,上框(3)上下通口并在内侧开有呈四边形的槽口(3-1),槽口内滑动设置一截面为矩形的滑条(4),滑条下端面开有通长的滑槽(4-1),滑槽中卡接一可滑动的、铅垂向下的锥形柱(2),所述锥形柱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元单治钢狄圣杰祝幸毛浩燃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