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89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膨胀箱,维持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上述膨胀箱,箱(30)内被隔壁(42)分隔成多个分离室(R1~R6),分离室(R1~R6)经由形成在比满标度线低的位置的第一连通孔(44)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R4~R6)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三连通孔(45a)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R1~R3)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四连通孔(45b)而连通,分离室(R1)和分离室(R4)经由形成在上述满标度线的高度的第二连通孔(45c)而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膨胀箱,维持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上述膨胀箱,箱(30)内被隔壁(42)分隔成多个分离室(R1~R6),分离室(R1~R6)经由形成在比满标度线低的位置的第一连通孔(44)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R4~R6)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三连通孔(45a)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R1~R3)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四连通孔(45b)而连通,分离室(R1)和分离室(R4)经由形成在上述满标度线的高度的第二连通孔(45c)而连通。【专利说明】 膨胀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装置,尤其涉及对伴随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并且进行该冷却水的气液分离的膨胀箱。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在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搭载有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以及在形成于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循环而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装置。而且,存在在该冷却水回路中搭载密闭式的备用箱(所谓的膨胀箱)的趋势,将包含于冷却水的空气除去,并且将内部所确保的空气室作为空气弹簧发挥作用来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在以往的膨胀箱中,箱内被隔壁分隔成多个分离室,在各分离室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在分离室的相互间使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用连通孔,并且在各分离室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在各分离室所确保的空气室的相互间使空气流通的空气用连通孔。从冷却水回路导入至箱内的冷却水一边通过箱内的多个分离室一边在气液分离后被送出至冷却水回路。然而,在这种膨胀箱中,各分离室所确保的空气室的容量因箱的供水量而变动,因此向箱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各分离室中确保的空气室的容量减少,不能充分地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存在因冷却水回路的内压过度地上升而使构成冷却水回路的配件受损的隐患。对此,作为即使在使用者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的膨胀箱,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方案。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膨胀箱中,通过设置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就可以使该分离室的比冷却水用连通孔上方部分与箱的供水量无关地确保为空气室,因此即使在向箱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867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膨胀箱中,用于从发动机冷却装置将冷却水导入的导入口和用于从箱内向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在同一分离室开口,因此冷却水通过分离室的次数较少因而在箱内形成的流道变短,不能充分地确保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假设,若使导入口和送出口分别在不同的分离室开口,并将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配置在形成有导入口的分离室和形成有送出口的分离室之间,则能够形成较长的流道。然而,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比其他的分离室水位低,因此在冷却水通过该分离室时水流被搅乱而产生气泡,存在气液分离性能降低的隐患。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箱,确保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所伴随的压力变动吸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膨胀箱设置于发动机冷却装置,在相对于大气密闭的状态下对在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进行气液分离,在上述膨胀箱中,箱内被隔壁分隔成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用于从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导入冷却水的导入口形成为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用于从箱内向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形成为在比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分离室开口,用于向箱内供给冷却水的供水口形成为在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上述第一分离室和上述第二分离室经由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一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第二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上述预定的高度并将上述第二分离室的水位抑制在上述预定的高度。在这样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冷却水通过的多个分离室(第一分离室以及第二分离室)的水位保持在预定的高度以上来维持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与膨胀箱的供水水位无关地确保将比第二分离室的预定的高度更上方部分作为空气室,由此即使在向膨胀箱过剩地供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所伴随的压力变动吸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膨胀箱中,维持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侧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A卜Al剖视图。图6是图3的Bl-Bl剖视图。图7是图3的Cl-Cl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3的Cl-Cl剖面中冷却水的主要流动方向的图。图9是表示在图4的Dl-Dl剖面中供水时箱的水位的变化的图。图10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侧视图。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俯视图。图13是图11的A2-A2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B2-B2剖视图图15是图11的C2-C2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图11的C2-C2剖面中冷却水的主要流动的图。图17是超于满标度线地供水的状态下的膨胀箱的俯视图。图18是图17的D2-D2剖视图。图中:30、30A—膨胀箱,31—供水接口(供水口),33—补充接口(送出口),34—除气接口(导入口),34a—除气接口(散热器侧),34b—除气接口(发动机侧),40—满标度线(水位线),42—隔壁,44一冷却水用连通孔(第一连通孔),45a—空气用连通孔(第三连通孔),45b—空气用连通孔(第四连通孔),45c—空气用连通孔(第二连通孔),50a—从发动机侧导入的冷却水的主要流道,50b—从散热器侧导入的冷却水的主要流道,60a—分离室组X的水位,60b—分离室组Y的水位,Rl?R3—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第二分离室),R4?尺6—构成分离室组¥的分离室(第一分离室),1^1?1^5、1^6、1^10、1^11、1^15、1^16、1^20?RA25—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第三分离室),RA7?RA9、RA13、RA14、RA17?RA19—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第四分离室)。【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搭载在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对象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使冷却水循环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则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搭载在轮式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轮式装载机、拖拉机等其他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9来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胀箱,设置于搭载在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在相对于大气密闭的状态下对在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进行气液分离,上述膨胀箱的特征在于,箱内被隔壁分隔成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用于从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向箱内导入冷却水的导入口形成为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用于从箱内向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形成为在比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分离室开口,用于向箱内供给冷却水的供水口形成为在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上述第一分离室和上述第二分离室经由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一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第二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上述预定的高度并将上述第二分离室的水位抑制在上述预定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口仁视斋藤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