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799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以及助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有效成分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的质量比为50:1~1:50,有效成份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0%。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组合物可有效防治棉花、玉米和蔬菜等作物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害虫和卫生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粉虱、介壳虫、蜚蠊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以及助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有效成分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的质量比为50:1~1:50,有效成份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0%。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组合物可有效防治棉花、玉米和蔬菜等作物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害虫和卫生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粉虱、介壳虫、蜚蠊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单独使用。【专利说明】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 物虫害的应用,属于农用杀虫剂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作物(如蔬菜)面积的逐年增 加,使得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施用次数越发频繁,害虫对药剂的抗性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导致近年来粉虱、蓟马、小菜蛾等抗性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 失;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害虫体形小、繁殖快、隐藏危害等特点,使得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 的化学药剂无法有效防治,如多杀菌素等,而新烟碱类药剂虽有较强的内吸作用,但经多年 长期使用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田间实际应用效果差。 相对而言,控制害虫生长发育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好、对 环境友好等特点,可有效控制成虫产卵、抑制卵孵化及影响幼虫蜕皮,从而降低害虫基数, 控制害虫危害,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最终达到综合防治害虫目的。 吡丙醚,农药通用名称:pyr iproxyfen,是日本住友化学侏式会社开发的保幼激素 类杀虫剂,最初登记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蚊、蝇等卫生害虫的防治,1995年开始登记用于农 用领域。吡丙醚可有效抑制胚胎的发育变态及成虫的形成,具体表现为抑制卵孵化、阻碍幼 虫变态,阻碍蛹的形成及影响雌虫产卵数等。可广泛应用于同翅目、缨翅目、鳞翅目、半翅目 害虫防治,对粉虱、介壳虫、蓟马、小菜蛾、椿象等小型害虫防治效果优异。 双三氟虫脲,农药通用名称:bistrifluron,是韩国东宝化学公司从2000多个苯甲 酰脲衍生物中筛选出的高活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作用,使昆 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比其它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活性高25 - 50倍。可用于同翅目、鳞翅 目、鞘翅目等害虫防治,对粉虱和小菜蛾特效。 目前,关于吡丙醚与双三氟虫脲的复配及应用尚无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之间的合理混配,提供一种可广泛用 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防治效果好、安全性高、防治谱广等特点, 尤其是杀卵作用突出,可有效防治当前危害严重的粉虱、蓟马、小菜蛾等害虫。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份为吡丙醚 和双三氟虫脲,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50,优选质量比为5:1~1:5。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 的方法加工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干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 剂及胶饵,制剂中有效成份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 %-80 %。 本专利技术是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进行复配的混合制剂,预期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1、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 2、两者作用机理不同,复配能延缓害虫抗药性,延长两种化合物的使用寿命。 3、对环境和人类安全,生态效益极佳。【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以下生物测定试验实施例和制剂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组合物的应 用和积极效果,但本专利技术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 于描述本专利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以下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原药,97%吡丙醚原药为石家庄瑞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 双三氟虫脲原药为青岛海利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制剂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复配制剂均 采用上述原药按所列配方或常规方法配制,单剂均为市购产品。 生物测定试验实施例1:吡丙醚、双三氟虫脲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梯度 浓度待用,设清水为对照。取鲜嫩的甘蓝叶片剪成约50mm长的大小基本一致的叶片,将叶片 在配制好的供试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让其自然晾干后,放入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Φ 120mm)中。然后在皿中接入小菜蛾3龄幼虫,每皿20头,每浓度重复4次。处理完毕,盖上皿 盖,置于光照培养箱内饲养(25°C,RH=60%,L:D=16:8),定期加水保湿,于72小时后调查 试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和致死中浓 度(LC50)。 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 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Q/供试药剂LC5Q) X 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ATI 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X混剂中B的百 分含量共毒系数(CTC) = (混剂ATI/混剂TTI) X100当CTC < 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 用,当CTC 2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吡丙醚、双三氟虫脲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试验(72h) 由表1试验结果可知,吡丙醚与双三氟虫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 5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小菜蛾的共毒系数(CTC)均超过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 双三氟虫脲按5: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对小菜蛾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吡丙醚与 双三氟虫脲以1:1进行混配时,对小菜蛾增效最为显著,共毒系数达到了 193.28。 生物测定试验实施例2:吡丙醚、双三氟虫脲及不同配比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测定试 验 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用打孔器打取无虫圆形黄瓜叶片,将叶片正面朝下置于底 部有15g/L琼脂培养基的指形管中,然后向每个指形管中接入15-20头烟粉虱成虫,将管口 用纱布封口,管口向下倾斜约30°置于光照下。产卵24h后从指形管中将叶片取出,解剖镜下 剔除多余的烟粉虱卵,保留20粒卵;将带有卵粒的圆形叶片浸药,自然晾干,然后将叶片转 移到带有15g/L琼脂的培养皿上(叶片正面朝下),置于光照培养箱内(T = 25-28°C,RH=60- 80%) ;10d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叶片,记录已孵出若虫数;每处理共4个重复。 试验结果详见表2。表2吡丙醚、双三氟虫脲及不同配比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测定试验(10d) 由表2试验结果可知,吡丙醚与双三氟虫脲按50:1、10:1、5:1、1:1、1:5、1:10和1: 50的比例进行混配,对烟粉虱卵的共毒系数均超过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双三 氟虫脲按5:1 -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对烟粉虱卵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吡丙醚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份为吡丙醚和双三氟虫脲,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柯程李欧燕刘洋洋朱卫锋任太军曹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