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0702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6:00
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提高火花塞用绝缘体的缺陷的检测精度。该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具备在配置于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1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在第1电极的前端和绝缘体中的与第1电极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外周面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1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火花塞用绝缘体的缺陷的检测精度。该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具备在配置于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1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在第1电极的前端和绝缘体中的与第1电极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外周面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1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内燃机等中点火的火花塞的绝缘体的检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在该检查方法中,实施在配置于绝缘体的轴孔的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的第I工序。通过第I工序,绝缘体的包含缺陷的部分被电压击穿,从而使缺陷明显化。在第I工序之后,实施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比第I工序所施加的电压低的电压的第2工序。通过第2工序,检测在包含明显化的缺陷的部分产生的火花放电,从而检测绝缘体的缺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34132号公报然而,在上述技术中,无法在第I工序中施加高于或等于产生闪络现象的电压的电压,该闪络现象是指不击穿绝缘体而在通过绝缘体的表面(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路径中产生火花放电。因此,在绝缘体中包含缺陷的情况下,例如,在该缺陷比较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通过第I工序使包含该缺陷的部分击穿。其结果,即使在绝缘体中包含缺陷的情况下,也可能无法检测到该缺陷。因此,要求一种能够提高缺陷的检测精度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能够提高火花塞用绝缘体的缺陷的检测精度的技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为下面的应用例。一种,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该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I电极与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在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和与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相对的所述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根据所述结构,在第I电极的前端和与第I电极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其结果,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由此,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将可施加的电压变高,因此能够提高缺陷的检测精度。例如,即使在绝缘体中包含比较小的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到该缺陷。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所述第I电极的后端侧被第2绝缘物覆盖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根据所述结构,在第I电极的后端侧被第2绝缘物覆盖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其结果,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进一步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由此,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进一步将可施加的电压变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尚缺陷的检测精度。根据应用例I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绝缘物是绝缘性的液体。这样,能够易于实现在第I电极的前端和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物的状态。根据应用例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压施加工序中,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位于所述轴孔内。这样,能够将从第I电极的前端至第2电极的路径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性的液体的沸点在摄氏O度以上且摄氏100度以下。这样,能够确保绝缘性的液体的适当的挥发性,因此能够省略检查之后的使绝缘体干燥的工序,并且能够抑制绝缘性的液体的液面的过大的变动。根据应用例2?5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安装有主体配件的情况下,所述第2绝缘物的前端比所述主体配件的后端的位置位于前端侧。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绝缘体的后端侧的开口的闪络现象的产生。此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现,例如,能够在火花塞的检查装置等方式中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检查装置1000的概要的图。图3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观察到的绝缘体支撑部件200、板状电极300的图。图4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观察到的电极支撑部件400、棒状电极500、油槽600的图。图5是表示绝缘体10的检查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A.实施方式:A-1.火花塞的结构:下面,基于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视图。图1的点虚线表示火花塞100的轴线CO。将以轴线C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方向简称为“径向方向”,将以轴线CO为中心的圆的周方向简称为“周方向”。将图1的下方称为前端侧,将图1中的上方称为后端侧。火花塞100具备作为绝缘体的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端子配件40、以及主体配件50。绝缘体(绝缘子)1由招等烧结而形成。绝缘体1是沿轴线方向延伸、具有贯通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绝缘体10具备凸缘部19、后端侧主体部18、前端侧主体部17、台阶部15、以及长腿部13。后端侧主体部18比凸缘部19位于后端侧,具有比凸缘部19的外径小的外径。前端侧主体部17比凸缘部19位于前端侧,具有比凸缘部19的外径小的外径。长腿部13比前端侧主体部17位于前端侧,具有比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径小的外径。当火花塞100安装在内燃机(未图示)中时,长腿部13暴露在其燃烧室中。在长腿部13与前端侧主体部17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另外,绝缘体10的轴孔12包含后端侧的第I孔12A、比第I孔12A位于前端侧第2孔12B、以及位于第I孔12A与第2孔12B之间的缩径孔12C。或者说,从轴孔12的方面考虑,绝缘体10具备形成有第I孔12A的第I部分、形成有第2孔12B的第2部分、以及形成有缩径孔12C的台阶部。第2孔12B的孔径比第I孔12A的孔径小。缩径孔12C的孔径从后端侧向前端侧变小。主体配件50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材)形成,是用于将火花塞100固定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省略图示)的圆筒状的配件。主体配件50形成有沿轴线CO贯通的插入孔59。主体配件50配置在绝缘体10的外周。即,在主体配件50的插入孔59内插入并保持有绝缘体1 ο绝缘体1的前端从主体配件50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绝缘体1的后端从主体配件50的后端向后端侧关出。主体配件50具备卡合火花塞扳手的六棱柱形状的工具卡合部51、用于安装在内燃机中的安装螺纹部52、以及形成在工具卡合部51与安装螺纹部52之间的凸缘状的座部54。安装螺纹部52的公称直径例如是18(8111111(厘米))、110、112、114、118中的任意一个。在主体配件50的安装螺纹部52与座部54之间,嵌插有使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5。当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时,衬垫5封堵火花塞100与内燃机(发动机缸盖)的间隙。主体配件50还具备设置在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侧的薄壁的铆接部53以及设置在座部54与工具卡合部51之间的薄壁的压缩变形部58。在主体配件50中的从工具卡合部51至铆接部53部分的内周面与绝缘体10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的区域中,配置有环状的环状部件6、7。在该区域中的两个环状部件6、7之间,填充有滑石(talc)9的粉末。铆接部53的后端向径向方向内侧弯曲,并被固定在绝缘体10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所述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1电极与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在所述第1电极的前端和与所述第1电极的前端相对的所述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1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濑一道桥口义秋中间翔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