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590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包括车架中部总成以及设置于车架中部总成上的左箱体总成、右箱体总成和尾部配重总成,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尾部配重总成与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结构紧凑,简化加工工艺,装配工序较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尾部配重总成的设置,可以方便起重机重量的严格控制,有助于大大提高起重机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包括车架中部总成以及设置于车架中部总成上的左箱体总成、右箱体总成和尾部配重总成,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尾部配重总成与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连接。本专利技术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结构紧凑,简化加工工艺,装配工序较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尾部配重总成的设置,可以方便起重机重量的严格控制,有助于大大提高起重机的使用安全性。【专利说明】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机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后车架的重量对于起重机有重要的安全作用。后车架在生产过程中是采用大量的钢板焊接而成,由于钢板存在厚度差异,导致生产出来的后车架对起重机的总重量有很大影响,最终会影响起重机使用时的安全性;此外,后车架的制造成本高,焊接时间长,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起重机使用安全性的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包括车架中部总成以及设置于车架中部总成上的左箱体总成、右箱体总成和尾部配重总成,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尾部配重总成与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连接。所述车架中部总成包括用于与前车架铰接的前部支撑组件以及与前部支撑组件连接的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分别位于前部支撑组件的一侧,所述左箱体总成与左侧架组件连接,所述右箱体总成与右侧架组件连接。所述中部车身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左侧架组件与所述右侧架组件之间且与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连接的中部立板,中部立板位于所述前部支撑组件的后方。所述前部支撑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部支撑上板、前部支撑中板和前部支撑下板,前部支撑上板、前部支撑中板和前部支撑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架组件和所述右侧架组件焊接连接。所述前部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支撑中板和前部支撑下板之间且与所述中部立板相平行的前部立板。所述左箱体总成包括与所述中部车身总成连接的左箱体盖板、设置于左箱体盖板下方且与左箱体盖板相连接形成用于存储油液的空腔体的左箱体底板和用于封闭该空腔体的左箱体封板,左箱体封板与左箱体盖板和左箱体底板连接。所述右箱体总成包括与所述中部车身总成连接的右箱体盖板、设置于右箱体盖板下方且与右箱体盖板相连接形成用于存储油液的空腔体的右箱体底板和用于封闭该空腔体的右箱体封板,右箱体封板与右箱体盖板和右箱体底板连接。所述尾部配重总成包括前封板、后封板、底封板、左侧封板和右侧封板,左侧封板和右侧封板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且分别与前封板、后封板和底封板的一端连接,车架中部总成与前封板和后封板连接,底封板与前封板和后封板连接。所述前封板和后封板为相对设置,底封板位于前封板和后封板之间且与前封板和后封板的下端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和后封板的中部具有让所述车身中部总成插入的凹槽。本专利技术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结构紧凑,简化加工工艺,装配工序较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尾部配重总成的设置,可以方便起重机重量的严格控制,有助于大大提高起重机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后车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部车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部车身总成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左箱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右箱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尾部配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尾部配重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踏板条;2、中部车身总成;201、前部支撑上板;202、前部支撑中板;203、前部支撑下板;204、前部立板;205、中部立板;206、连接板;207、左主侧板;208、左支撑板;209、左盖板;210、右主侧板;211、右支撑板;212、右盖板;213、弹簧底座;3、左箱体总成;301、左箱体盖板;302、左箱体底板;303、左箱体封板;304、左侧挡板;4、右箱体总成;401、右箱体盖板;402、右箱体底板;403、右箱体封板;404、右侧挡板;5、尾部配重总成;501、前封板;502、后封板;503、底封板;504、左侧封板;505、右侧封板;506、配重块;6、工具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具有行驶速度快,可快速抵达作业地点的优点,而且具有强劲性能以及在狭小空间的灵活操作性。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底盘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为铰接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包括车架中部总成以及设置于车架中部总成上的左箱体总成3、右箱体总成4和尾部配重总成5,左箱体总成3和右箱体总成4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尾部配重总成5与左箱体总成3和右箱体总成4连接。车架中部总成的前端是用于与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前车架铰接连接,尾部配重总成5与车架中部总成的后端固定连接。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车架中部总成包括用于与前车架铰接的前部支撑组件以及与前部支撑组件连接的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分别位于前部支撑组件的一侧,左箱体总成3与左侧架组件连接,右箱体总成4与右侧架组件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前部支撑组件为车架中部总成前端的部件,前部支撑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部支撑上板201、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前部支撑上板201、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焊接连接。前部支撑上板201、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三者相平行,前部支撑中板202位于前部支撑上板201和前部支撑下板203之间。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前车架通过竖直设置的销轴与后车架连接,前部支撑上板201、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的前端设有让销轴穿过的通孔,前部支撑上板201、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上的通孔为同轴设置的圆孔。前部支撑上板201与前部支撑中板20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前支撑中板与前部支撑下板203之间的垂直距离,前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竖直设置于前部支撑中板202与前部支撑下板203之间的前部立板204,该前部立板204与前部支撑中板202和前部支撑下板203相垂直,且前部立板204的上端与前部支撑中板202焊接连接,前部立板204的下端与前部支撑下板203焊接连接。设置前部立板204,可以提高前部支撑组件的强度。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的长度较长,中部车身总成2还包括位于左侧架组件与右侧架组件之间且与左侧架组件和右侧架组件焊接连接的中部立板205,中部立板205位于前部支撑组件与尾部配重总成5之间且位置更靠近前部支撑组件,中部立板205并与前部立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的后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中部总成以及设置于车架中部总成上的左箱体总成、右箱体总成和尾部配重总成,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分别位于车架中部总成的一侧,尾部配重总成与左箱体总成和右箱体总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刚钱光荣荚恒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