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智华专利>正文

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325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液壶1、悬浮物2、进液管3、出液管4、液管帽塞5、壶卡6及弹性带7构成,进、出液管4、5分别位于液壶1上端和下端,液管帽塞5位于出液管4顶部并通过弹性带7与出液管相连,悬浮物2置于液壶内,壶卡或壶夹6可将悬浮物2固定于液壶1的上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器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病员输液时,若液体输完后因各种原因未及时拔除输液器,药瓶内剩余的空气会沿输液器输入病员血管。如若进入病员体内的空气气泡过大,肺泡无法将其全部滤除,将会造成血管栓塞等恶果,甚至直接危及病员生命。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设计一种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在正常输液过程中,该保护装置不起作用,但液体输完后,该保护装置将自动启上述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由液壶1、悬浮物2、进液管3、出液管4、液管帽塞5、壶卡6及弹性带7构成,进、出液管4、5分别位于液壶1的上端和下端,液管帽塞5位于出液管4的顶部并通过弹性带7与出液管相连,悬浮物2置入液壶1,壶卡/壶夹6可将悬浮物2固定于液壶1的上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在输液准备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在输液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在输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液壶1或其上部具有一定的弹性。输液准备阶段如图1所示,悬浮物2处于液壶1的上部位置,在该位置上夹紧壶夹或卡入壶卡,即可将悬浮物2固定于液壶上部。此刻,在弹性带7的拉力下,液管帽塞5处于开启状态,即自动断流保护装置未启动。输液时,需取掉壶卡或壶夹6,使液体充满液壶1。因悬浮物2或者为中空结构,或者其材料比重小于液体比重,且其外径略小于液壶1的内径,因此悬浮在液体中。此刻,液管帽塞5仍处于开启状态,自动断流保护装置仍未启动。输液完毕,悬浮物2因自身重量受地球引力吸引且失去浮力,立即掉入液壶底部,压迫液管帽塞5,使之闭合出液管4的除液口如图3所示,即自动断流保护装置自动启动。此时,空气无法进入出液管,自然也不会进入输液的病员血管内。因本技术是医疗器械产品,所以全部另部件均应选用无毒、无害且便于消毒、杀菌的材料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液壶1、悬浮物2、进液管3、出液管4、液管帽塞5、壶卡6及弹性带7构成,进、出液管4、5分别位于液壶1上端和下端,液管帽塞5位于出液管4顶部并通过弹性带7与出液管相连,悬浮物2置于液壶内,壶卡或壶夹6可将悬浮物2固定于液壶1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液壶1、悬浮物2、进液管3、出液管4、液管帽塞5、壶卡6及弹性带7构成,进、出液管4、5分别位于液壶1上端和下端,液管帽塞5位于出液管4顶部并通过弹性带7与出液管相连,悬浮物2置于液壶内,壶卡或壶夹6可将悬浮物2固定于液壶1的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自动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壶1具有一定的弹性。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