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兰专利>正文

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66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针座、针柄、针头组成,其特点是:针座、针柄和针头呈一体型,为固定连接,针座和针头后端之间有软管连接。由于针座和针头后端之间通过软管连接,针头可向各个方向弯曲,比较容易掌握穿刺方向、角度、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痛苦,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注射药量准确,且提高显像质量,降低了成本,还无残留药液,避免放射性药液污染了环境,整个过程为无菌操作,无需再次灭菌,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加工制作,实践证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非常值得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所属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
技术介绍
目前,SPECT检查是以放射性核素为显像剂的显像检查项目,做每项检查需先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且药物不能漏至皮下,必须全部注入静脉内。如漏至皮下,不仅对皮下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人体也受到不必要的照射,且无法准确掌握显像剂的剂量。工作中,经常遇到因长期输液、癌症化疗等因素造成血管硬化、萎缩的患者,给静脉注射显像剂造成一定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常规应用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与针筒之间无软管连接、且针座与针头呈一直线,不能弯曲,不易灵活掌握穿刺角度,易致穿刺失败,此时需改用头皮针穿刺。头皮针针座与针梗之间有软管相连,容易掌握穿刺角度,但软管较长,推完药后软管内剩余药液较多,约0.4ml,而显像剂注射容积只需0.2-1ml,这些残留药液,一是造成了药液浪费;二是放射性药液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它可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基本上没有残留药液,避免放射性药液污染环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针座、针柄、针头组成,其特点是:针座、针柄和针头呈一体型,为固定连接,针座和针头后端之间有软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针座和针头后端之间通过软管连接,针头可向各个方向弯曲,比较容易掌握穿刺方向、角度、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痛苦,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注射药量准确,且提高显像质量,降低了成本,还无残留药液,避免放射性药液污染了环境,整个过程为无菌操作,无需再次灭菌,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加工制作,实践证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非常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座,2、针柄,3、针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在原来的一次性头皮针的基础上改进的,使用的材料与常规一次性头皮针相同,其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针头3、针柄2、和针座1为固定连接,针座1与针头后端之间有2mm软管固定连接。医务人员可直接对现有的头皮针进行改进,其方法如下:1、临用前用无菌镊子取出常规的一次性头皮针,将软管在距离针座0.8cm处(比软管与针头重叠的部分多2mm)用消毒剪刀剪断,针座端置于原来的包装袋内。-->2、左手拇指和食指用0.2%碘酊消毒二次后捏住针柄,右手持镊子将软管与针头分离。3、把分离后的针头后端插入剪下的软管端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它由针座(1)、针柄(2)、针头(3)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座(1)、针柄(2)和针头(3)呈一体型,为固定连接,针座(1)与针头(3)后端之间有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头皮针,它由针座(1)、针柄(2)、针头(3)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兰贾晓春杜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兰贾晓春杜玉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