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涛专利>正文

一种气囊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56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是一种气囊为葫芦形的导尿管,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导尿。其特点是将气囊壁中部环形加厚,使气囊充气后呈两头大中间细的葫芦形,使用时,在前列腺摘除后,置入导尿管,气囊中部对准膀胱颈,充水后使气囊腰部嵌于膀胱颈口,起到导尿、隔离前列腺窝和膀胱的作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导尿管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用于前列腺摘除手术后留置的导尿管。前列腺摘除术后需要常规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并将前列腺窝和膀胱隔离,以阻止前列腺窝的出血流入膀胱内引起导尿管堵塞。为达到上述目的,现行的方法是用荷包缝线将膀胱颈口缩小后紧束于导尿管上,但导尿管的外径通常在6--7. 3mm之间,术后易致膀胱颈狭窄,排尿困难。为此有人对前列腺术后留置的导尿管进行了改进,如CN2072408U和CN2239821Y都是双气囊导尿管,使用时后端气囊压迫前列腺窝,前端气囊封闭膀胱颈,这样即可避免术后膀胱颈狭窄。但近来多数泌尿外科医师认为,前列腺摘除后不应压迫前列腺窝,以使腺窝自然收缩,减少出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前列腺摘除术提供一种既能引流膀胱内尿液,隔离前列腺窝和膀胱,又不压迫前列腺窝的引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个单气囊的软质导尿管,在气囊壁中部环形加厚,由于加厚环对气囊膨胀有约束作用,使气囊充气后呈两头大中间细的葫芦状。使用时,在前列腺摘除、膀胱颈止血后,将膀胱颈口缝缩到1.5--2. 0cm(这个口径术后不至狭窄),插入导尿管,使气囊中部的加厚环对准膀胱颈,然后气囊充水,这时气囊膨胀为葫芦状,继续充水直至气囊腰部完全封住膀胱颈口,这时导尿孔位于膀胱内,尿液从导尿管排出。由于气囊为葫芦形,膀胱颈嵌于气囊腰部,气囊不会滑脱。气囊的后端仅起防止滑脱的作用,不压迫前列腺窝,腺窝能自然收缩,减少出血。为了保证该气囊导尿管的使用效果,气囊腰部环形加厚部-->分应与气囊为一体,若使用粘贴物,充气膨胀后可能脱落。使用本技术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少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出血量,防止前列腺窝的出血进入膀胱内形成凝血块堵塞导尿管,减少冲洗液的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能够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充气状态的纵剖图,由双腔导尿管[1]和气囊[2]组成,气囊腰部环形加厚[3],充气后气囊呈葫芦形,气囊通过气管[4]与充气口[5]相通,导尿孔头端[6]与尾端[7]相通。使用时插入该导尿管,将气囊腰部[3]在直视下对准膀胱颈,通过充气口[5]向气囊[2]充水,直至气囊呈葫芦状,完全封闭膀胱颈口。导尿孔头端[6]位于膀胱内,尿液通过该孔由尾端[7]排出。本技术可用现行的表面经硅处理的乳胶、硅橡胶或其它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气囊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气囊[2]的中间部分是一个绕气囊[2]一周的加厚环[3],使得气囊在充气后呈两头大中间细的葫芦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气囊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气囊[2]的中间部分是一个绕气囊[2]一周的加厚环[3],使得气囊在充气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