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9271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09:27
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板、电机装置、气缸装置、顶靠装置、滚轮装置及加热装置,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块、第一滚轮、第一支撑杆及第一支架,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电机、输出轴,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动杆、连接块、弯曲板、第三支架、第一斜杆、第四支架、弹簧、刷毛及第五支架,顶靠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推动杆、第二滚轮及海绵层,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滚轮、第三支撑杆、第四滚轮及横杆,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及加热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电缆表面的杂质清除干净,效率高,并且将电缆表面的水渍擦干,防止受潮导致的橡胶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一般都是通过电缆绞盘来实现收放,由于电缆收放时在地面上拖动,故电缆表面经常沾上不少的灰土和沙砾,目前电缆在卷取时,其表面并没有经过清洁就直接卷到电缆盘上,同样地遇到雨水天气时,电缆也未经擦干就直接卷取,如此场地受潮和表面污垢易使电缆表面橡胶老化,大大降低了其绝缘强度而造成击穿,降低了电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缆表面清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所述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下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顶靠装置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支撑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下方的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斜杆、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弯曲板下方的刷毛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五支架,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海绵层,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四滚轮及横杆,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及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所述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弯曲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四支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刷毛竖直放置,所述刷毛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海绵块,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海绵层呈圆环状,所述海绵层与所述第二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横杆呈长方体,所述横杆水平放置,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电缆表面清洁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电缆表面的杂质清除干净,效率高,并且将电缆表面的水渍擦干,防止受潮导致的橡胶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电缆表面清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缆表面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板1、位于所述支撑板1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2、位于所述电机装置2上方的气缸装置3、位于所述气缸装置3下方的顶靠装置4、位于所述顶靠装置4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5及加热装置6。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支撑块11、位于所述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位于所述支撑块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上的第一支架14。所述支撑块1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支撑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11呈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下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顶靠装置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支撑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下方的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斜杆、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弯曲板下方的刷毛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五支架,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海绵层,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四滚轮及横杆,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散热框及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包
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
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下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
顶靠装置左右两侧的滚轮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
其下方的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支撑
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架,所述
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电机、设置于所述
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
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连接块、位于所述
连接块下方的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设
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斜杆、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
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弯曲板下方的刷毛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
第五支架,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
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
二滚轮上的海绵层,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
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
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四滚轮及横杆,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散
热框及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支

\t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
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块的左
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
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
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
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的
上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