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端之间的固定架上设置的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极对、第二导电极对和第三导电极对;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下端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和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三支撑架一侧的隔离开关电动机构上设置有垂直驱动杆,垂直驱动杆上连接有驱动座,驱动座与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的其中一个第三底座传动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安全性能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端之间的固定架上设置的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极对、第二导电极对和第三导电极对;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下端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和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三支撑架一侧的隔离开关电动机构上设置有垂直驱动杆,垂直驱动杆上连接有驱动座,驱动座与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的其中一个第三底座传动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安全性能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的
,特别是新型隔离开关的
【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是装于发电设备出线端或变压器两侧、分支路出线端与断路器、互感器等电器元件配套使用的电源隔离装置。它在断开状态下具有隔离功能,以确保维修人员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时人身安全。目前很多隔离开关为手动控制的,对于小功率的场合,还可以使用,但是对于大功率的场合使用手动隔离开关就对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对隔离开关进行改进和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隔离开关,能够使电动控制隔离开关的开闸和合闸,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包括第一相支撑架、第二相支撑架、第三相支撑架、隔离开关电动机构、垂直驱动杆和驱动座,所述第一相支撑架、第二相支撑架和第三相支撑架上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第一绝缘支柱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对,第二绝缘支柱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极对,第三绝缘支柱上设置有第三导电极对;所述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下端设置有底座,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下端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和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之间设置有第四传动杆,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杆,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三支撑架一侧的隔离开关电动机构上设置有垂直驱动杆,垂直驱动杆上连接有驱动座,驱动座与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的其中一个第三底座传动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支柱与第二绝缘支柱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绝缘支柱与第三绝缘支柱之间的距离相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均与底座形成转动配合;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与底座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18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顶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设备设置有隔离开关电动机构,就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使得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导电极对、第二导电极对和第三导电极对实现结合与分离,从而实现自动合闸与分闸的动作;第一绝缘支柱、第二绝缘支柱和第三绝缘支柱顶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可以方便电源线的接入;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安全性能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隔离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隔离开关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隔离开关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第三支撑架、4-固定架、5-第一绝缘支柱、501-第一导电极对、6-第二绝缘支柱、601-第二导电极对、7-第三绝缘支柱、701 -第三导电极对、8-隔离开关电动机构、9-垂直驱动杆、10-驱动座、11-第一传动杆、12-第二传动杆、13-第三传动杆、14-第四传动杆、15-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6-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7-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包括第一相支撑架1、第二相支撑架2、第三相支撑架3、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垂直驱动杆9和驱动座10,所述第一相支撑架1、第二相支撑架2和第三相支撑架3上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第一绝缘支柱5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对501,第二绝缘支柱6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极对601,第三绝缘支柱7上设置有第三导电极对701;所述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下端设置有底座,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下端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和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之间设置有第四传动杆14,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杆13,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杆12;所述第三支撑架3—侧的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上设置有垂直驱动杆9,垂直驱动杆9上连接有驱动座10,驱动座10与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的其中一个第三底座传动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1;所述第一绝缘支柱5与第二绝缘支柱6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绝缘支柱6与第三绝缘支柱7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均与底座形成转动配合;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与底座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180°;所述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顶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在工作过程中,将电线依次接在接线端上,通过控制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转动,使得垂直驱动杆9转动起来,垂直驱动杆9带动驱动座10转动,第一传动杆11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和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中的其中一个底座传动圆盘转动,再通过第二传动杆12、第三传动杆13和第四传动杆14依次使得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和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中的另一个底座传动圆盘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导电极对501、第二导电极对601和第三导电极对701的分离与接触,从而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与合闸操作。本技术通过将设备设置有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就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使得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导电极对501、第二导电极对601和第三导电极对701实现结合与分离,从而实现自动合闸与分闸的动作;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顶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可以方便电源线的接入;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安全性能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相支撑架(I)、第二相支撑架(2)、第三相支撑架(3)、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垂直驱动杆(9)和驱动座(10),所述第一相支撑架(I)、第二相支撑架(2)和第三相支撑架(3)上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相支撑架(1)、第二相支撑架(2)、第三相支撑架(3)、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垂直驱动杆(9)和驱动座(10),所述第一相支撑架(1)、第二相支撑架(2)和第三相支撑架(3)上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第一绝缘支柱(5)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对(501),第二绝缘支柱(6)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极对(601),第三绝缘支柱(7)上设置有第三导电极对(701);所述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下端设置有底座,第一绝缘支柱(5)、第二绝缘支柱(6)和第三绝缘支柱(7)下端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和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第一底座传动圆盘对(15)之间设置有第四传动杆(14),第二底座传动圆盘对(16)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杆(13),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杆(12);所述第三支撑架(3)一侧的隔离开关电动机构(8)上设置有垂直驱动杆(9),垂直驱动杆(9)上连接有驱动座(10),驱动座(10)与第三底座传动圆盘对(17)的其中一个第三底座传动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国,马狄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