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机风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235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机风盒,其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挡板组件,箱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及背板,第一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三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挡板组件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三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一通风道,前腔、第二容置腔、第四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二通风道。上述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很好的解决安装不便的问题,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机风盒,其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挡板组件,箱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及背板,第一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三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挡板组件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三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一通风道,前腔、第二容置腔、第四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二通风道。上述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很好的解决安装不便的问题,非常实用。【专利说明】空气净化机风盒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机的空气净化机风盒。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机通常由高压产生电路负离子发生器、微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广泛应用于空调房间,如办公室、宾馆、民用住宅、医院病房以及其他需要净化空气的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场所,它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有益。空气净化机把净化好的空气输送到需要地方时要通过送风管来连通,但是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风机出风口与送风管位置相反或者位置偏差较大,给安装带来了不便,降低工作效率,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风机出风口与送风管连接之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空气净化机风盒。—种空气净化机风盒,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挡板组件,所述箱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及背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和背板围成一腔体;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挡板组件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前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所述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三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一通风道,所述前腔、第二容置腔、第四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第二通风道间隔分离设置,该第一通风道与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风道与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组件包括中间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一挡风板及第二挡风板;所述中间隔板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呈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呈纵向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及第四侧板的中部形成所述前腔、后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对应并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一挡风板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对应并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隔板、第一挡风板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板对应并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三隔板、第二挡风板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三容置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隔板对应并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四隔板、第二挡风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形成所述第四容置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开口边角处分别设有一L型连接部,所述L型连接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的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四个且为长条形。上述空气净化机风盒,其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挡板组件,箱体的一个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另一个相对的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挡板组件与箱体之间形成几个容置腔,容置腔之间形成弯曲交错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就可以克服风机出风口与送风管位置相反或者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很好的实现了交叉通风,互不干涉,安装快捷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箱体的开口边角处设有L型连接部,这样就有利于承接面板,密封效果增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面板上设有固定槽,就可以根据需要用紧固件通过固定槽牢固地安装在实际应用的地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空气净化机风盒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空气净化机风盒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空气净化机风盒中面板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 10-空气净化机风盒,20-箱体,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第四侦贩,25-面板,26-背板,27-第一进风口,28-第二进风口,29-第一出风口,30-第二出风口,31-L型连接部,32-连接孔,33-固定槽,40-挡板组件,41-中间隔板,42-第一隔板,43-第二隔板,44-第三隔板,45-第四隔板,46-第一挡风板,47-第二挡风板,50-第一通风道,60-第二通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3,空气净化机风盒10包括箱体20及设置在箱体20的挡板组件40,箱体2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第四侧板24、面板25及背板26,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第四侧板24、面板25及背板26围成一腔体。第一侧板21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 27及第二进风口 28;第三侧板23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 29和第二出风口 30。挡板组件40与箱体20之间形成前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第四容置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三容置腔连通形成的弯曲的第一通风道50,前腔、第二容置腔、第四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二通风道60,第一通风道50与第二通风道60间隔分离设置,该第一通风道50与第一进风口 27及第一出风口 29连通;所述第二通风道与第二进风口 28及第二出风口 30连通。挡板组件40包括中间隔板41、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第三隔板44、第四隔板45、第一挡风板46、第二挡风板47,中间隔板41呈竖直设置,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第三隔板44、第四隔板45呈横向设置,第一挡风板46和第二挡风板47呈纵向设置。本实施中,具体地,中间隔板41连接第二侧板22及第四侧板24的中部形成前腔和后腔。第一隔板42对应并靠近第一进风口 27,第一隔板42、第一挡风板46与箱体20的内壁连接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二隔板43对应并靠近第二进风口 28,第二隔板43、第一挡风板46与箱体20内壁连接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三隔板44对应并靠近第一出风口 29,第三隔板44、第二挡风板47与箱体20内壁连接形成第三容置腔。第四隔板45对应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机风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挡板组件,所述箱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及背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面板和背板围成一腔体;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挡板组件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前腔、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所述后腔、第一容置腔、第三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一通风道,所述前腔、第二容置腔、第四容置腔连通形成弯曲的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第二通风道间隔分离设置,该第一通风道与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风道与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泽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