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8042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该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块(2),所述底座(1)的顶面形成有直线延伸的第一校直凹槽(11),所述压块(2)的底面形成有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位置相对的第二校直凹槽(21),所述压块(2)的底面能够朝向所述底座(1)的顶面移动压紧,以通过所述第二校直凹槽(21)的侧壁压直位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上的粘度计转子。通过彼此相向压紧的两个校直凹槽,可以对粘度计转子进行沿长度方向全面的压紧校直,相比于仅针对某个点的校直方法更注重于整体的弯曲度的校直,效果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该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块(2),所述底座(1)的顶面形成有直线延伸的第一校直凹槽(11),所述压块(2)的底面形成有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位置相对的第二校直凹槽(21),所述压块(2)的底面能够朝向所述底座(1)的顶面移动压紧,以通过所述第二校直凹槽(21)的侧壁压直位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上的粘度计转子。通过彼此相向压紧的两个校直凹槽,可以对粘度计转子进行沿长度方向全面的压紧校直,相比于仅针对某个点的校直方法更注重于整体的弯曲度的校直,效果更为突出。【专利说明】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生产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玻璃生产中,玻璃液在成型之前的粘度是影响玻璃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调节玻璃液的粘度,一般可以使用粘度计对玻璃液的粘度进行测量。粘度计可以是转子型的,即通过伸入玻璃液中并旋转的转子轴反应玻璃液的粘度。转子轴形成为笔直的长杆形状,并且伸入玻璃液的一端可以安装直径相对较大的搅拌头。由于长期使用或操作不当的原因,粘度计的转子轴会发生弯曲,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需要对弯曲的转子轴进行校直。目前,转子轴的校直普遍地采用点校直的方法,即将转子轴的两端架设在支撑架上,通过目测的方式找出弯曲点(或段),通过支撑台支撑该弯曲点(或段)并压制该弯曲点(段)以实现校直。然而,这样的方法由于通过目测的方式判断,并且仅能针对很小的一段长度,因此校直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校直效果更好的校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校直效果更好的校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其中,该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和压块,所述底座的顶面形成有直线延伸的第一校直凹槽,所述压块的底面形成有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位置相对的第二校直凹槽,所述压块的底面能够朝向所述底座的顶面移动压紧,以通过所述第二校直凹槽的侧壁压直位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中的粘度计转子。优选地,所述第一校直凹槽和所述第二校直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校直凹槽和所述第二校直凹槽的截面的V形角为30?90°。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压块沿所述导向件压向所述底座。优选地,所述导向件为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定位杆,所述压块形成有定位孔以允许所述定位杆穿过。优选地,所述校直装置还包括螺杆和施压螺母,该螺杆从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垂直伸出并穿过所述压块上位置相对的通孔,所述施压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的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杆部分上,以通过旋转所述施压螺母而挤压所述压块朝向所述底座移动。优选地,所述粘度计转子包括彼此相连的转子头部和杆体,所述杆体放置在所述第一校直凹槽和所述第二校直凹槽之间,所述第一校直凹槽和所述第二校直凹槽相同的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转子头部容纳凹槽和第二转子头部容纳凹槽以放置所述转子头部,所述第一转子头部容纳凹槽和所述第二转子头部容纳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和所述第二校直凹槽的宽度和深度。优选地,所述压块的顶面设有把手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彼此相向压紧的两个校直凹槽,可以对粘度计转子进行沿长度方向全面的压紧校直,相比于仅针对某个点的校直方法更注重于整体的弯曲度的校直,效果更为突出。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彼此接合的底座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第一校直凹槽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第一转子头部容纳凹槽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压块的第二校直凹槽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压块的第二转子头部容纳凹槽的截面图。图8是粘度计转子容纳于V形凹槽中时的受力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底座2压块11第一校直凹槽12第一转子头部容纳凹槽13定位杆14螺杆21第二校直凹槽22第二转子头部容纳凹槽23定位孔24通孔25把手件26施压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其中,该校直装置包括底座I和压块2,底座I的顶面形成有直线延伸的第一校直凹槽11,压块2的底面形成有直线延伸且与第一校直凹槽11位置相对的第二校直凹槽21,压块2的底面能够朝向底座I的顶面移动压紧,以通过第二校直凹槽21的侧壁压直位于第一校直凹槽11中的粘度计转子。粘度计转子可以包括杆体,在搅拌玻璃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会杆体逐渐地发生弯曲,该杆体即为校直目标。然而,这样的弯曲并非是仅在某一个点处的明显“弯折”,而是整体的小幅度的弯曲,在此情况下,杆体的中心轴线形成为平滑的弯曲度很小的曲线,即“弯曲点”为一段区间,如果采用压制某一个点的方法很难实现整体校直。本技术设计了用于容纳并校直杆体的凹槽(包括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在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彼此逐渐相对移动接近过程中,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之间的容纳空间逐渐地缩小,同时通过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的侧壁对杆体施加压力,使弯曲的部分逐渐地被压直;在压块2和底座I逐渐地接近的过程中,杆体沿长度方向全面地(开始阶段部分长度范围内不能完全地受到校直压力,但随着杆体逐渐地校直,全部长度范围内的杆体都可以受到校直压力作用)受到压力作用,实现整体校直。其中,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分别沿直线延伸,具体地,其横截面沿长度方向应当保持不变,以保证沿长度方向的每一处侧壁能够同步地对杆体施加压力,避免施力不均匀而校直失败。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突出的或凹陷的弧形的侧壁,也可以形成平坦的侧壁。优选地,第一校直凹槽11和第二校直凹槽21的横截面呈V形。在V形凹槽中,粘度计转子的杆体可以逐渐地向凹槽的底部迫近,在迫近过程中,由于凹槽的横向空间的宽度逐渐地缩小,因此可以始终与杆体保持接触并对杆体施加校直压力。另外,如图8所示,在V形凹槽(第一校直凹槽11或第二校直凹槽21)中,杆体可以受到垂直于侧壁的校直压力F,该校直压力F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压力F2和竖直方向的压力Fl,相应地,杆体形成的弯曲也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偏移以及竖直方向的偏移。图8中仅显示了其中一个V形凹槽的一个侧壁的压力示意图,而当两个V形凹槽逐渐地相对移动压紧时,4个侧壁可以对杆体施加4个水平方向的压力F2和4个竖直方向的压力Fl,从而可以对杆体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偏移进行校直,即可以实现对杆体进行全方位的校直。进一步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度计转子的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块(2),所述底座(1)的顶面形成有直线延伸的第一校直凹槽(11),所述压块(2)的底面形成有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位置相对的第二校直凹槽(21),所述压块(2)的底面能够朝向所述底座(1)的顶面移动压紧,以通过所述第二校直凹槽(21)的侧壁压直位于所述第一校直凹槽(11)中的粘度计转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张广涛李俊锋闫冬成王丽红胡恒广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