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7410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包括设在外壳支架上的槽体,在槽体上设有进水口,在槽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设在外壳支架底部的带液位检测的出水部件连通,外壳支架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部件、分别与出水部件和外界排水管路连通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与槽体内最高液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既可保障清洗槽内液体在注入时不会溢出,也可有效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包括设在外壳支架上的槽体,在槽体上设有进水口,在槽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设在外壳支架底部的带液位检测的出水部件连通,外壳支架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部件、分别与出水部件和外界排水管路连通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与槽体内最高液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既可保障清洗槽内液体在注入时不会溢出,也可有效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专利说明】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洗设备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清洗机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清洁设备,无论是在日常生活领域、工业领域还是在医学领域,其普及程度均极高。由于清洗机具有清洗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所以其深受使用者的青睐。现有的医用清洗机结构中,通常利用管路把清洗液或水注入清洗槽内,并把待清洗物品放置于清洗槽中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把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或水排出。然而,传统的清洗机排水机构仅仅是在清洗槽内设置排水管,其存在着两个重大的技术缺陷。首先,在液体排出清洗槽的过程中,液体经排水管流出时在清洗槽和排水管之间产生虹吸作用,使整个排水过程必须至清洗槽内液体排空才停止,所以传统的排水管路不适用于一些需要控制排水量的使用场合,其控制起来十分不便。其次,现有的排水管路并不具有溢流作用,液体在清洗槽内的注入量全以液面开关控制,当液面开关出现故障甚至失效时,液体将不断注入清洗槽内,产生溢出现象。溢出的液体除了会污染设备外,还会使清洗槽外的其他电子元件出现短路现象,严重影响了清洗机的正常使用。另外,为了减少清洗机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进水和排水共用一条管路的清洗槽。虽然只用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进水和排水,从一定程度上可简化清洗槽的进、排水系统,但由于排水时清洗槽内的液体通常带有各种污垢,共用的管路极容易造成液体的交叉污染。中国专利文献201510041503.8公开了一种清洗机用的排水阀,其利用双层密封面和带双行程牵引器的阀杆配合,实现出料和排水的分离。上述结构的排水阀虽然可对排水量起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其缺少溢流机构和不能很好解决排水时虹吸作用产生的问题,所以其既不能在注入液体时保障液体不会溢出清洗槽,也不能保证排水量的准确控制。因此,上述清洗机用的排水阀仍然未能解决目前清洗机在排水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保障清洗槽内液体在注入时不会溢出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它包括设在外壳支架上的槽体,在槽体上设有进水口,在槽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设在外壳支架底部的带液位检测的出水部件连通,外壳支架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部件、分别与出水部件和外界排水管路连通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与槽体内最高液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既可保障清洗槽内液体在注入时不会溢出,也可有效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包括外壳支架和设在外壳支架上的槽体,在槽体上设有进水口,其结构特点为:在所述槽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设在外壳支架上的出水部件连通;在槽体外壁或外壳支架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部件、分别与出水部件和外界排水管路连通的排水接头,所述排水接头与槽体内的最高安全液面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所述排水接头的进水端与出水部件的出水端相连,排水接头的出水端与外界排水管路相连,出水部件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槽体下部设置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排水接头在槽体外壁或外壳支架上的设置高度为排水接头的最高管道处的高度与槽体内的最高安全液面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所述出水部件包括液位检测部件和设于外壳支架上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连接口分别与出水口、液位检测部件和排水接头连通。更进一步说,液位检测部件包括与三通管连接口连通的液位检测口及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通过管路与液位检测口连通。更进一步说,所述三通管与排水接头之间的通路上设有排水栗,排水栗固定在外壳支架的底部。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槽体的侧壁,在槽体的侧壁上对应进水口的位置还设置有进水遮挡件,所述进水遮挡件与进水口之间留有进水的间隙。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所述进水部件包括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阀,进水阀与外界水源连通。更进一步说,进水口与进水阀之间设有进水连接件,进水连接件固定在槽体上。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排水接头的上部设有防虹吸部件,防虹吸部件与外界大气连通。更进一步说,防虹吸部件包括与排水管路连通的防虹吸口及设于槽体外壁或外壳支架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与防虹吸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优选的,所述防虹吸口设置在排水接头的顶端并与排水接头连通。优选的,当槽体处于进水状态或正常工作状态时,电磁阀打开,防虹吸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当清洗完毕,槽体处于排水状态时,电磁阀关闭。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清洗机排水机构进行改进,加入了溢流排水接头及防虹吸部件,其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中,在槽体外设置与最高液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与出水部件连通。该结构中水槽内液面与排水接头管件内液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两者之间产生了水压相同的动态平衡。当水槽内的水位过高而出现溢出现象时,上述动态平衡使多余的水从排水接头往外排出,真正实现了水槽内液体的过量溢流,避免出现槽体内液体溢出而污染清洗机的情况。同时,过量溢流作用可保障槽体内液体不会因为溢出而接触到清洗机的其他电子元件,有效杜绝了因液体溢出而出现电子元件短路的现象。2、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中,出水部件采用三通管、液位检测口和压差开关的组合结构。利用液位检测口和压差开关的监控作用,使其能实时检测槽体内液体的液位高度,从而对进水量及排水量进行有效控制。3、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中,在三通管与排水接头之间的通路上设置排水栗。通过排水栗的抽吸作用,加快了槽体在排水状态下的排水速度,实现槽体内液体的快速排空。4、本技术的清洗机用排水系统中,在排水接头的上部设置防虹吸口及电磁阀,电磁阀的一端与防虹吸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电磁阀在槽体处于进水状态及正常工作时均打开,使防虹吸口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破坏了因液体在排水管路中流动而产生的虹吸作用,当水槽内的水位高于排水接头的高度时,其水槽中只有高过排水接头部份的多余液体才会从排水接头往外排出,有效避免槽体内的液体因虹吸作用而出现自动排空的现象。比如当清洗机在进水及正常工作时,如果没有设置防虹吸接口,或此时防虹吸口上设置的电磁阀如关闭,当水槽内的水位高于排水接头的高度时,在虹吸作用下,槽体内的液体将全部通过排水接头排出,而不是按照需要只排出水槽中高过排水接头部份的多余液体。既实现了水槽内液体过量部份的溢流,又避免了非预期的排空槽体内的液体。而当槽体处于排水状态时,电磁阀则关闭,避免液体从防虹吸口排出。【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槽体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进水遮挡件的连接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出水部件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洗机用排水系统,包括外壳支架(2)和设在外壳支架(2)上的槽体(1),在槽体(1)上设有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体(1)的下部设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与设在外壳支架(2)上的出水部件连通;在槽体(1)外壁或外壳支架(2)上设有与进水口(3)连通的进水部件、分别与出水部件和外界排水管路连通的排水接头(6),所述排水接头(6)与槽体(1)内的最高安全液面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婧张聪韦红娟王鹏程李祚云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