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087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撕裂鞘管,主要由管子本体和管座组成,管体上端与管座下端紧密连接,管体下端靠近端部的地方逐渐变细,形成锥度。在管座高度的中间部位管壁外侧相对称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片状手柄。在管座管壁的外侧,相对称的位置上各有一道向管壁内凹陷进去的撕裂槽。两个撕裂槽底端的连线与手柄的中心线相垂直,为了保持鞘管内的清洁,管座上盖有连接帽,连接帽与管座螺纹连接,连接帽与管座之间放有密封垫,防止血液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撕裂鞘管用完后,握住手柄向左右两侧稍一用力,就可撕开管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新型属于将介质导入体内的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完后能撕开的撕裂鞘管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近年发展很快的一种医疗新技术。它主要是借助X线、超声波等仪器的监视,将导管插入人体,实施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监护。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在心血管及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已成为除手术、药物治疗外的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该方法对病人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因此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各地陆续开展了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所用的导管是由外面的鞘管、中间的扩张器和里面的柔软钢制导丝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是保证各种诊断、治疗导管安全进入血管腔内的重要器械。导管插管的技术方法是穿刺针经皮下进入血管后,从针尾将导丝送入血管,导丝进入血管一定长度后,拔出穿刺针,经导丝尾部插入扩张器和鞘管,在导丝引导下,扩张器和鞘管进入血管预定位置,撤出导丝和扩张器。这时可通过留在血管内的鞘管送入和更换各种诊断和治疗用的导管。一般鞘管、扩张器都是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强度。扩张器为圆管状,壁厚,靠近底端逐渐变细,呈圆锥体;鞘管壁薄,在靠近底端处直径变细,形成一小段锥度与扩张器呈过度配合,以便鞘管进入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撕裂鞘管,主要由管体和管座组成,管体为圆形其上端与管座下端紧密连接,其特征是管体的下端,靠近端口处变细,形成锥度,管座为圆管形状,在位于管座高度的中央部位,管座管壁的外侧,相对称地向外延伸形成两个片状手柄,并向上倾斜;在管座的管壁上有两道轴向相对称的向管壁内凹陷进去的撕裂槽,管座的两个撕裂槽底端的连线与手柄的中心线相垂直;管座还包括有密封垫及连接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曹常在向欣方张东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