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感染隔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儿科临床医学中对病人实施注射药液已是一种常规治疗方式,注射药物分为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动脉注射法,这些注射法都离不开一次性针头,尤其是在打吊水中也要使用针头;现有对针头的处理方式是,先将针头连通注射器放在垃圾盘中,然后将针头连同一次性注射器放入医疗垃圾袋中;打吊水针头连同管子放入医疗垃圾袋中;这两种方式使用的医疗垃圾袋均为塑料袋。由于在医疗垃圾袋中还惨杂了其它的药棉、纱布等,很容易使人忽视其中的针头,医疗垃圾袋本身不具有抗针头穿透能力,使得护士、医院的保洁人员、拾荒者等容易接触的人经常被针头扎伤,很多病菌便会通过针头传播,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阀门,所述盒体的上端设有隔离管和两个操作杆,所述隔离管位于两个操作杆之间,两个操作杆均贯穿盒体的上端,所述操作杆的上端均设有横杆,所述操作杆的下端均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拉力弹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拉力弹簧的一端均设有磁铁,且两个磁铁之间相互吸引,所述隔离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隔离管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密封盖的两侧均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5)内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盒体(5)的一侧设有阀门(1),所述盒体(1)的上端设有隔离管(8)和两个操作杆(7),所述隔离管(8)位于两个操作杆(7)之间,两个操作杆(7)均贯穿盒体(5)的上端,所述操作杆(7)的上端均设有横杆(10),所述操作杆(7)的下端均设有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拉力弹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拉力弹簧的一端均设有磁铁(4),且两个磁铁(4)之间相互吸引,所述隔离管(8)的上端设有密封盖(13),所述隔离管(8)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9),所述密封盖(1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块(11),同侧的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9)通过锁紧装置(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5)内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盒体(5)的一侧设有阀门(1),所述盒体(1)的上端设有隔离管(8)和两个操作杆(7),所述隔离管(8)位于两个操作杆(7)之间,两个操作杆(7)均贯穿盒体(5)的上端,所述操作杆(7)的上端均设有横杆(10),所述操作杆(7)的下端均设有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拉力弹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拉力弹簧的一端均设有磁铁(4),且两个磁铁(4)之间相互吸引,所述隔离管(8)的上端设有密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