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内的注射针、及与底座侧面转动连接的保护罩,其中保护罩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注射针的内腔;底座的侧面设有卡槽,保护罩的下端设有卡扣,保护罩和底座通过卡扣卡槽结构相锁紧;内腔中设有用于定位注射针的定位槽,内腔的边缘固设有向腔底倾斜的卡片,注射针通过卡片卡紧在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卡扣装置将保护罩与底座锁紧,同时注射针针管卡入保护罩内腔被卡片锁死,双重锁定结构确保了针头运动的不可逆性,有效避免了医护人员被针尖刺伤所带来的伤害及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与注射器或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配套使用的通常是普通型注射针,由针管、底座和护帽组成。当注射针使用过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用过的注射针头重新装入护帽后丢弃,此时稍有不慎手指即会被针尖刺伤,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另外,这种护帽没有锁死结构,容易滑脱,在进行垃圾清理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清理人员造成伤害。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设计了一种使用后针头能够回缩的注射器,但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便于推广应用;也有人提出了一种连接在针座上的防扎保护罩,但这种保护罩锁紧性差、可靠性低,不能有效保证针头的安全使用。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锁紧性能好、安全可靠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该注射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锁紧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内的注射针、及与底座侧面转动连接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注射针的内腔;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保护罩的下端设有卡扣,所述保护罩和底座通过卡扣卡槽结构相锁紧;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定位注射针的定位槽,所述内腔的边缘固设有向腔底倾斜的卡片,所述注射针通过所述卡片卡紧在内腔中。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开口处的两侧设有棘爪,所述卡扣的两侧设有侧翼,所述保护罩向底座翻转时,所述棘爪与侧翼相互配合卡紧。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棘爪和侧翼上均设有导向斜面,用于方便所述卡扣卡入卡槽。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侧面位于卡槽的下方设有一通槽,所述保护罩的底部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通槽内,用于使所述保护罩与底座转动连接。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通槽的尺寸与转轴的尺寸相配合,所述通槽的开口尺寸小于转轴的尺寸,所述转轴经所述通槽的开口卡入所述通槽。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侧面位于通槽的下方设有一止动板,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罩的旋转角度。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圆柱内腔,所述注射针通过粘接固定在所述圆柱内腔中。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内部开设有鲁尔内锥,用于与注射器或采血器的鲁尔外锥相配合;所述连接端端口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用于与注射器或采血器套筒的内螺纹相配合。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罩远离注射针的一侧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防滑凸点。作为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优选方案,所述注射针为一次性医疗用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在使用过后,能通过卡扣装置将保护罩与底座锁紧,同时注射针针管卡入保护罩内腔被卡片锁死,双重锁定结构确保了针头运动的不可逆性,有效避免了医护和清理人员被针尖刺伤所带来的伤害及感染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翻转保护罩,即可实现针头的可靠固定,其大大提高了废弃针头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护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注射针;3、保护罩;11、卡槽;12、通槽;13、止动板;14、圆柱内腔;15、连接端;31、内腔;32、卡扣;33、转轴;34、推板;111、棘爪;151、鲁尔内锥;152、外螺纹;311、定位槽;312、卡片;321、侧翼;341、防滑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且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包括底座1、注射针2和保护罩3,其中底座1的上部设有圆柱内腔14,注射针2通过粘接固定在圆柱内腔14中;底座1的侧面设有一通槽12,保护罩3的底部设有一转轴33,转轴33安装在通槽12内,以实现保护罩3与底座1的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底座1的侧面还设有卡槽11,保护罩3的下端设有卡扣32,当针头使用完毕时,通过翻转保护罩3,可使卡扣32卡入卡槽11中,使保护罩3与底座1相锁紧。另外,保护罩3的一侧开设有内腔31,用于容置并保护注射针2;内腔31的底部设有定位槽311,可对注射针2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内腔31的边缘固设有向腔底倾斜的卡片312,注射针2沿卡片312的斜面轻松进入定位槽311;此处,由于卡片312呈倒勾结构,使得注射针2的运动不可逆转,从而卡紧在内腔31中。通过以上双重锁紧结构,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注射针的安全使用性,有效避免了针尖对医护人员和清洁人员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提高了废弃针头的处理效率。作为优选,本技术卡槽11开口处的两侧设有棘爪111,卡扣32的两侧设有侧翼321,且棘爪111和侧翼321上均设有导向斜面,这样当保护罩3向底座1转动时,侧翼321可顺利卡入棘爪111,从而将卡扣32和卡槽11锁紧固定。进一步地优选,上述通槽12的尺寸应与转轴33的尺寸一致或略小于转轴33的尺寸,且构成通槽12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可使转轴33在通槽12内转动时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保证了其转动的稳定性;同时,通槽12的开口尺寸应小于转轴33的尺寸,具体地,该开口尺寸需要既能保证转轴33顺利卡入通槽12,又不至于使转轴33从中滑落。更进一步地,本技术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内的注射针(2)、及与底座(1)侧面转动连接的保护罩(3),所述保护罩(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注射针(2)的内腔(3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侧面设有卡槽(11),所述保护罩(3)的下端设有卡扣(32),所述保护罩(3)和底座(1)通过卡扣卡槽结构相锁紧;所述内腔(31)中设有用于定位注射针(2)的定位槽(311),所述内腔(31)的边缘固设有向腔底倾斜的卡片(312),所述注射针(2)通过所述卡片(312)卡紧在内腔(3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内的注射针
(2)、及与底座(1)侧面转动连接的保护罩(3),所述保护罩(3)的一侧
开设有用于容置注射针(2)的内腔(3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侧
面设有卡槽(11),所述保护罩(3)的下端设有卡扣(32),所述保护罩(3)
和底座(1)通过卡扣卡槽结构相锁紧;所述内腔(31)中设有用于定位注射针
(2)的定位槽(311),所述内腔(31)的边缘固设有向腔底倾斜的卡片(312),
所述注射针(2)通过所述卡片(312)卡紧在内腔(3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
开口处的两侧设有棘爪(111),所述卡扣(32)的两侧设有侧翼(321),所
述保护罩(3)向底座(1)翻转时,所述棘爪(111)与侧翼(321)相互配合
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111)
和侧翼(321)上均设有导向斜面,用于方便所述卡扣(32)卡入卡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保护型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侧面位于卡槽(11)的下方设有一通槽(12),所述保护罩(3)的底部设有一
转轴(33),所述转轴(33)安装在所述通槽(12)内,用于使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杰,安宏雷,张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