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445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16:07
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顶盖为四边倒圆角的方形薄块体,顶盖前端向上突起;在顶盖下表面沿法线方向伸出一周侧壁(9);在侧壁(9)外侧面中部靠下的位置生成一圈密封突起(6);顶盖前端突起部分下表面垂直伸出侧壁,与侧壁(9)形成凹槽(7);在顶盖下表面且位于环形侧壁(9)内,沿表面法线方向对称伸出两个卡扣(5);在顶盖后部伸出窄长的固定条,固定条的末端为鱼叉固定端(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防水、防尘的目的。

Protective cover for cable outlet

A cable outlet door cover, cable outlet protective cover (1) thin square block top four fillet, protruding upward in the front cov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top cover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out of a peripheral side wall (9); the side wall (9)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position to generate a dense ring a protrusion (6); the top raised front portion of a lower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side wall extends, and the side wall (9) forming a groove (7); i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top cover and is located in the annular side wall (9), along the symmetry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surface that extends two buckle (5); extended fixed long and narrow in at the end of the rear cover, fixed to the fixed end of the harpoon (4).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purpose of waterproof and dustp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在电气设备中普遍使用,譬如两个功能独立的电气模块通过线缆连接,实现协同工作。多数情况下,电气模块防护等级要求不严格,线缆出口并不需要密封防护,但在防护等级要求很严格时,需要对线缆出口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可以有效解决高防护电气模块通过线缆与外界电气设备连接时,线缆出口的密封问题。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其特征在于: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顶盖为四边倒圆角的方形薄块体,顶盖前端向上突起;在顶盖下表面沿法线方向伸出一周侧壁9;在侧壁9外侧面中部靠下的位置生成一圈密封突起6;顶盖前端突起部分下表面垂直伸出侧壁,与侧壁9形成凹槽7;在顶盖下表面且位于环形侧壁9内,沿表面法线方向对称伸出两个卡扣5;在顶盖后部伸出窄长的固定条,固定条的末端为鱼叉固定端4。本技术还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突起6的横截面呈1/2圆的形状。在凹槽7内粘贴防尘棉3,防尘棉3的高度大于凹槽7的深度。所述卡扣5横截面呈L形,由竖直壁与水平壁构成,水平壁的自由边设计倒角。所述鱼叉固定端4整体呈U型,在固定条末端两侧面对称伸出两个长方体突起,在末端自由边上添加倒角,并在末端沿厚度方向开设U型缺口。装配时,鱼叉固定端4插入到电气模块2上突出部分的孔11内。鱼叉固定端4的最大宽度L1、缺口宽度L2、截面宽度L3、孔11的宽度L4满足下述关系:L1>L4>L3、L1-L2<L4。线缆出口防护盖1在闭合后,卡扣5与开槽10配合。进一步优选,卡扣5的两个倒角分别为1×45°、0.75×45°,开槽10的倒角为0.75×45°。线缆出口防护盖1在闭合后,密封突起6与电气模块2上的线缆开口侧壁8配合。密封突起6的高度为0.6mm,线缆防护盖侧壁9与线缆出口侧壁8距离为0.5mm。线缆出口防护盖1前端设计了方便线缆导出的缺口,为了避免灰尘通过该缺口进入电气模块2内部,在凹槽7内粘贴防尘棉3。优选,凹槽7的尺寸为25×5×6(mm),防尘棉3的高度大于凹槽7的深度。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线缆出口防护盖闭合后,卡扣5与开槽10配合,设计的倒角保证闭合可靠,不会意外开启;密封突起6与线缆开口侧壁8过盈配合,实现径向密封,达到防水目的;凹槽7内安装防尘棉3,可以实现防尘目的。另外,鱼叉固定端4插入到孔11内,防止线缆出口防护盖1打开后脱落、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线缆防护盖装配剖面示意图;图2为线缆防护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线缆防护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鱼叉固定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线缆出口防护盖与电气模块装配剖面示意图;图6为电气模块与线缆出口防护盖配合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线缆防护盖剖面结构示意图,线缆出口防护盖1装配到电气模块2上,鱼尾固定端4插入到孔11中,并安装防尘棉3。图5中,密封突起6与线缆出口侧壁8过盈配合,卡扣5与开槽10配合,实现防水防尘的同时,将线缆出口防护盖1固定在电气模块2上。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结构如图2所示,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顶盖为四边倒圆角的方形薄块体,前端向上突起;在顶盖下表面沿法线方向伸出一周侧壁9;在侧壁9外侧面中部靠下的位置生成一圈密封突起6,密封突起的横截面为1/2圆;在顶盖前端突起部分下表面垂直伸出侧壁,与侧壁9形成凹槽7。在顶盖下表面且位于环形侧壁9范围内,沿表面法线方向对称伸出两个卡扣5,卡扣5横截面呈L形,由竖直壁与水平壁构成,水平壁的自由边设计倒角,在顶盖后部伸出窄长的固定条,固定条的末端为鱼叉固定端4。图3中,密封突起6的高度为0.6mm,图5中侧壁9外侧面与线缆出口侧壁8之间距离0.5mm,线缆出口防护盖1与线缆出口侧壁8之间过盈配合,实现径向密封。图3中,卡扣5的截面形状为L形,水平壁自由边倒角为1×45°、0.75×45°,与图6中开槽10的倒角0.75×45°配合。图4为鱼叉固定端4的结构示意图,鱼叉固定端4结构如下:在固定条末端两侧面对称伸出两个长方体突起,在末端自由边上添加倒角,并在末端沿厚度方向开设U型缺口。鱼叉固定端4的最大宽度L1、缺口宽度L2、截面宽度L3与图6中孔11的宽度L4满足下述关系:L1>L4>L3、L1-L2<L4。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其特征在于: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顶盖为四边倒圆角的方形薄块体,顶盖前端向上突起;在顶盖下表面沿法线方向伸出一周侧壁(9);在侧壁(9)外侧面中部靠下的位置生成一圈密封突起(6);顶盖前端突起部分下表面垂直伸出侧壁,与侧壁(9)形成凹槽(7);在顶盖下表面且位于环形侧壁(9)内,沿表面法线方向对称伸出两个卡扣(5);在顶盖后部伸出窄长的固定条,固定条的末端为鱼叉固定端(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出口防护盖,其特征在于:
线缆出口防护盖(1)的顶盖为四边倒圆角的方形薄块体,顶盖前端向上突起;在顶盖下表面沿法线方向伸出一周侧壁(9);在侧壁(9)外侧面中部靠下的位置生成一圈密封突起(6);顶盖前端突起部分下表面垂直伸出侧壁,与侧壁(9)形成凹槽(7);
在顶盖下表面且位于环形侧壁(9)内,沿表面法线方向对称伸出两个卡扣(5);
在顶盖后部伸出窄长的固定条,固定条的末端为鱼叉固定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出口防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突起(6)的横截面呈1/2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出口防护盖,其特征在于:
在凹槽(7)内粘贴防尘棉(3),防尘棉(3)的高度大于凹槽(7)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焕刘宁熊家伟齐明胡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