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它是由机壳、机盖、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电池及电位器组成,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壳的左右端,动力装置安装在机壳的前后端,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配合,电池装在机壳内,电位器安装在机盖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够治疗各种血管堵塞性疾病的特点。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可与国外的Simpson旋切管和旋磨导管相匹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属于医疗器械。目前,对于治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冠心病,一般都采用通过扩张血管和溶栓等疗法治疗,此种疗法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不能消除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故不能解除患者的根本问题。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的应用,使冠心病的治疗有较大程度进展,但其经临床使用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导管则无法通过狭窄病变处,故无法对其进行扩张;第二,对于严重纤维化或钙化的硬化斑块而无法扩张;第三,对于偏心型狭窄、分叉处病变或严重扭曲的病变也无法扩张;第四,对于经此成形术治疗后的患者,约有20-30%的患者又发生血管再狭窄而造成疾病复发。由此给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诸多烦恼。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不足部分的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机壳、机盖、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电池及电位器组成的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壳的左右端,动力装置安装在机壳的前后端,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配合,电池装在机壳内,电位器安装在机盖上。使用时,根据不同的病变选用不同的导管,并将其导管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装置上,导管的另一端则通过穿刺使其进入患者血管的病变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情况,调节好所需转速进行旋切或打磨工作,使其达到疏通血管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适用面广,治疗彻底,它不但可以疏通冠状、脑、肾、主动脉、四肢血管及肠系膜上、中、下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而且可将血栓收集在导管内取出体外,对于较长狭窄段或完全闭塞的血管,可采用旋磨方式疏通,对于严重纤维化、钙化病变及分叉处血管病变疏通效果也非常明显,同时还可对食管狭窄、输尿管狭窄进行治疗。该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速可调、性能可靠、制作成本低廉,可与国外的Simpson旋切管和旋磨导管相匹配。采用该技术治疗各种血管堵塞性疾病无需开刀,只需用针穿刺后将所需导管插入病变部位即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治疗费用低、安全易行等特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说明书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2为附图1中去掉机盖(18)后的俯视示意图;说明书附图3为本技术去掉机盖(18)后的俯视示意图,主要示意采用皮带(32)传动结构。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由机壳(11),机盖(18)、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电池(29)及电位器(25)组成,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动力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前后端,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配合,电池(29)装在机壳(11)内,电位器(25)安装在机盖(18)上。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是以蜗轮(9)、蜗杆(7)相配合形式的,传动装置是由转动管(10)、蜗轮(9)、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空心轴承盖(14)、夹头座(3)、夹头(1)及夹头套(2)组成,转动管(10)通过与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相接后,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蜗轮(9)安装在转动管(10)上,夹头座(3)安装在转动管(10)的右端,夹头(1)安装在夹头座(3)内,夹头套(2)与夹头(1)、夹头座(3)相配合,螺母(12)与轴承套(5)内侧相配合,空心轴承盖(14)安装在左端轴承套(5)的外侧,其空心处与转动管(10)的空心相配合;动力装置是由电机(27)、连接器(26)、蜗杆(7)、蜗杆轴承(8)组成,蜗杆(7)通过与蜗杆轴承(8)、连接器(26)、电机(27)相接后,安装在机壳(11)的前后端,蜗杆(7)与安装在转动管(10)上的蜗轮(9)相配合。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是以皮带(32)、皮带轮(33)相配合形式的,传动装置是由转动管(10)、皮带轮(33)、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空心轴承盖(14)、夹头座(3)、夹头(1)及夹头套(2)组成,转动管(10)通过与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相接后,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皮带轮(33)安装在转动管(10)上,夹头座(3)安装在转动管(10)的右端,夹头(1)安装在夹头座(3)内,夹头套(2)与夹头(1)、夹头座(3)相配合,螺母(12)与轴承套(5)内侧相配合,空心轴承盖(14)安装在左端轴承套(5)的外侧,其空心处与转动管(10)的空心相配合;动力装置是由电机(27)、皮带(32)、皮带轮(33)组成,电机(27)安装在机壳(11)的前端,通过皮带(32)将安装在转动管(10)和电机(27)上的皮带轮(33)相连接。机盖(18)上安装有电位器座(20),电位器(25)安装在电位器座(20)内,电位器钮(21)安装在电位器座(20)的上部。机壳(11)的左端有电池口,该口与电池盖(31)相配合。蜗杆(7)为1-4头蜗杆。转动管(10)为空心管。夹头(1)为2-8爪。制作时,按要求先加工好各种零部件,按上述各部件位置进行安装,在轴承套(5)与机壳(11)左右端相接处加装密封圈(16),在轴承套(5)与夹头座(3)相配合处加装O型圈(4),在空心轴承盖(14)与转动管(10)相配合处加装O型圈(13),在空心轴承盖(14)与轴承套(5)相接处加装密封圈(15),在电池盖(31)与机壳(11)相配合处加装密封圈(30),在机盖(18)与机壳(11)相接处加装密封垫(17),在电位器座(20)与机盖(18)相接处加装密封圈(19),在电位器钮(21)与电位器座(20)相接处加装密封圈(24),通过紧固钉(22)使电位器钮(21)与电位器调节杆相固定,电池(29)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极板(28)、电池盖(31)相接。使用时,先对本技术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变将所需导管的一端固定在夹头(1)上,导管的另一端则通过穿刺使其进入患者血管的病变处,在X光监视下进行工作,对于冠脉开口处病变可以通过调节转速进行高速工作;对于中段的、有钙化的病变,可以通过调节转速进行低速工作,直至达到彻底疏通血管的目的。对于其它各种血管堵塞及食管、输尿管狭窄进行治疗,则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疏通,这里就不逐一叙述。该技术的电路控制部分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重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由机壳(11),机盖(18)、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电池(29)及电位器(25)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动力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前后端,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配合,电池(29)装在机壳(11)内,电位器(25)安装在机盖(1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是以蜗轮(9)、蜗杆(7)相配合形式的,传动装置是由转动管(10)、蜗轮(9)、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空心轴承盖(14)、夹头座(3)、夹头(1)及夹头套(2)组成,转动管(10)通过与轴承(6)、轴承套(5)、螺母(12)相接后,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蜗轮(9)安装在转动管(10)上,夹头座(3)安装在转动管(10)的右端,夹头(1)安装在夹头座(3)内,夹头套(2)与夹头(1)、夹头座(3)相配合,螺母(12)与轴承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切旋磨导管驱动器由机壳(11),机盖(18)、传动装置、动力装置、电池(29)及电位器(25)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左右端,动力装置安装在机壳(11)的前后端,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配合,电池(29)装在机壳(11)内,电位器(25)安装在机盖(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连群,傅礼霞,
申请(专利权)人:崔连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