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2366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8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去除至少部分所述待修复水体内的漂浮植物;从待修复水体的待种植区域获取底泥;将获取的所述底泥与外界土壤混合;应用所述底泥与所述外界土壤的混合物制作水生植物种植块;将所述种植块种植到所述待修复水体中。上述水体修复方法,由于能够在水上作业,种植时无需抽排湖水,进而节省人力、电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工程投资。此外,由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混合物内包括待修复水体内的底泥,一方面能够减少外界种植土或者营养对水体带来二次污染,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待修复水体水面抬高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部分农村水体受到一定的污染,部分湖泊、河流出现重度或轻度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景观破坏,丧失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年来,我国大面积的水体需要进行以控制污染源、修复生态系统为主要措施的环境综合整治。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的水体,适用于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而水生植物的种植是构建江河湖库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环节。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水生植物的生长在水质净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污染物和其他营养盐,消除污染,净化水质;2)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3)能吸收底泥污染物,改变底泥理化环境,稳定底质,防止内源污染进一步扩散;4)吸附水中的细微悬浮物,减缓底泥扰动,抑制藻类暴发,提高水体透明度;5)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附着栖息场所,为水中的污染物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6)作为初级生产者,成为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7)水生植物是构建水景的重要素材之一,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8)部分水生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产生新的附加值;9)水生地被植物栽于水陆交界之处,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对边坡的侵>蚀和冲刷,减少水土流失;10)水生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水生植物使得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从而维持了水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国内在开展浅水型湖泊、河流或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中,通常是先将上游来水阻隔或引流,将需要开展生态修复的湖区或河流的水排干,或者用泵将水抽干,清理湖底或河底。栽植水生植物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工人在湖底、河底或水陆交接带手工插种水生植物,特别是栽植具有快速生长优势的先锋物种;二是在湖底、河底或水陆交接带砌筑栽植槽,铺上一定厚度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三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根据光线(水体透明度)、水温、流动性、水位等外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控制调蓄水位,视沉水植物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至正常水深。按以上常规的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若先排干湖水或河水需要增加前期准备工程,如筑围堰或坝,增加工程费用,延长工期。二是若需用泵抽排湖水或河水需要耗费一定的电力,还会延长工期,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在雨水季节性抽水消耗的电力和时间更多,增大工程费用。三是由工人直接用手“插秧式”的种植水生植物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四是若从河、湖以外的地方转入种植土或营养土,将会增加河湖的泥沙沉积量,抬高湖床或河床,甚至会将种植土或营养土中的污染物带入水体中,产生新的污染。五是若先把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整体投入水中,施工湖面或河面较大的话,需要大量的容器,将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景观;同时,水生植物恢复后,还需打捞容器,其难度和工作强度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期较短、节约成本、效率较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水体修复方法。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去除至少部分所述待修复水体内的漂浮植物;从待修复水体的待种植区域获取底泥;将获取的所述底泥与外界土壤混合;应用所述底泥与所述外界土壤的混合物制作水生植物种植块;将所述种植块种植到所述待修复水体中。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去除所述待修复水体内40%~70%的所述漂浮植物。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去除所述待修复水体内50%的所述漂浮植物。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块的种植覆盖度为20%~6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块的种植覆盖度为35%。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种植块种植到所述待修复水体中之前,还包括步骤,判断所述待修复水体的深度及透明度,当所述待修复水体的深度超过1.5m且透明度不到1m,则提升待修复水体的透明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待修复水体的透明度包括间断对待修复水体投放微生物试剂、絮凝剂和/或氧化剂。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半天投放所述微生物试剂、所述絮凝剂或者所述氧化剂总投放量的1/5,连续投放2.5天。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半天投放所述微生物试剂、所述絮凝剂以及所述氧化剂总投放量的1/5,连续投放2.5天。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剂包括氯化亚铁、聚合氯化铝。上述水体修复方法,由于能够在水上作业,种植时无需抽排湖水,进而节省人力、电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工程投资。此外,由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混合物内包括待修复水体内的底泥,一方面能够减少外界种植土或者营养对水体带来二次污染,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待修复水体水面抬高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搅拌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采样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1、判断待修复水体的深度及透明度,当待修复水体深度超过1.5m,透明度不到1m时,则提升待修复水体的透明度。具体的,向待修复水体内投入用于去除藻类的微生物试剂、絮凝剂,或者氧化剂。例如,絮凝剂可为氯化亚铁、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等无机物,也可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等有机物。这样,能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去除至少部分所述待修复水体内的漂浮植物;从待修复水体的待种植区域获取底泥;将获取的所述底泥与外界土壤混合;应用所述底泥与所述外界土壤的混合物制作水生植物种植块;将所述种植块种植到所述待修复水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去除至少部分所述待修复水体内的漂浮植物;
从待修复水体的待种植区域获取底泥;
将获取的所述底泥与外界土壤混合;
应用所述底泥与所述外界土壤的混合物制作水生植物种植块;
将所述种植块种植到所述待修复水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待修复水
体内40%~70%的所述漂浮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待修复水
体内50%的所述漂浮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块的种植
覆盖度为2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块的种植
覆盖度为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俊杰王海兰钟永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