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2249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8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属于水土环境保护和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筛选,选择抗逆性强、水土保持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的银杏和芍药进行间作,种植过程中以生物有机肥为主,充分利用光照、雨水、节地、植物间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林(银杏)药(芍药)间作、高矮搭配、遮荫促长等高效生态模式,提高植物的郁闭度、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和减少氮磷的流失,同时提高了林药的病虫草害抗性,增加了产量,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土环境保护和农作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蓄水能力减弱,是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源头”。目前,国内外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拦水沟埂、山坡截流沟、坡面蓄水工程及梯田等,此种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拦土蓄水达到水土防治的目的,但存在工程量大、费时耗力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不理想等缺点。生态措施又分为土壤措施和农业措施,土壤措施是指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固定剂等化学合成品,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固定土壤、降低水土流失的目的,此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程措施费时耗力的缺点,但也存在人工成本高、生态风险大等问题;农业措施是在遵循生态物质循环基础上实施的水土防控措施,包括深耕、等高耕作、作物残茬覆盖、垅作区田及植物篱等。该类措施具有成本低,连续性强,生态效益好等优点,在旱坡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防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间作银杏和芍药的农业措施,不仅有效地防治了坡地的水土流失和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还产生了较大的农作物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海拔200~1500m的坡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含腐殖质的土壤或砂质土壤,深翻20~30cm,每亩施农家肥1500kg,然后开1.2m宽的厢,沟宽30cm,沟深20cm;2)育苗和栽种:银杏、芍药均在3月上中旬栽植,银杏单株穴栽,芍药分株繁殖;选择较成龄芍药,将根部大、中条剪下加工药用,自芽胞基部向下5cm处用刀切开,每块保持芽头2~3个,芍药按照株距50cm,行距90cm穴栽,每穴栽一株,芽头向上,覆土盖严,浇水渗实,并培土越冬;银杏苗为三年生实生苗,按照株距100cm,行距200cm穴栽,每两行银杏苗之间栽植两行芍药;3)追肥:以3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追肥,每年追肥两次,第一年:3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机肥400~600kg/亩,8月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第二年和第三年:2月下旬~3月施腐熟有机肥400~600公斤/亩,11月施腐熟有机肥300~400kg/亩;4)其它田间管理:进行病、虫、草防治。优选地,所述农家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组成:畜禽粪40~55%、菜饼肥20~40%、银杏叶10~15%、N:P:K为3:1:3的复合肥2~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筛选,最终选择抗逆性强、水土保持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的银杏和芍药进行间作,种植过程中以生物有机肥为主,充分利用光照、雨水、节地、植物间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林(银杏)药(芍药)间作、高矮搭配、遮荫促长等高效生态模式,提高植物的郁闭度、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和减少氮磷的流失,同时提高了林、药的病虫草害抗性,增加了产量,实现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银杏和芍药间作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1)整地、施基肥:选择海拔200~1500m的坡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含腐殖质的土壤或砂质土壤,深翻20~30cm,每亩施农家肥1500kg,然后开1.2m宽的厢,沟宽30cm,沟深20cm,三沟配套;所述农家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组成:畜禽粪50%、菜饼肥30%、银杏叶12%、N:P:K为3:1:3的复合肥8%。2)育苗和栽种:银杏、芍药均在3月上中旬栽植,银杏单株穴栽,芍药分株繁殖;选择较成龄芍药,将根部大、中条剪下加工药用,自芽胞基部向下5cm处用刀切开,每块保持芽头2~3个,芍药按照株距50cm,行距90cm穴栽,每穴栽一株,芽头向上,覆土盖严,浇水渗实,并培土越冬;银杏苗为三年生实生苗,按照株距100cm,行距200cm穴栽,每两行银杏苗之间栽植两行芍药(如图1所示);3)追肥:以3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追肥,每年追肥两次,第一年:3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机肥500kg/亩,8月追施尿素10公斤/亩;第二年和第三年:2月下旬~3月施腐熟有机肥500公斤/亩,11月施腐熟有机肥300kg/亩;4)其它田间管理:查缺补苗:春季齐苗后,补齐缺株,每亩保留4500~5000株。中耕除草:采用人工方法除尽田间杂草,4、8、9、10人工除草至少四次。不宜在植株旁松土,避免伤根。水分管理:种植后浇水一次。后如遇干旱,应当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除积水,以防烂根。主要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控制病虫害,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应用生物技术,实行倒茬轮作,加强肥水管理,保护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环境,保持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清洁园地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在大田栽培上,坚持二犁二耙,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彻底清除杂草减少其迁入机会,减少和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收获后选种时集中处理病残株选留无病的种子,发斑初期摘除病叶。合理有效安排轮作,能对病害防治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生物防治:为改善生态环境,注意保护和培养、利用天敌,保护天敌,利用鸟类、蛇、青蛙、七星瓢虫等。物理防治:在田间每50亩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有翅蚜虫喜向黄色运动的习惯,安装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蚜虫),减少虫源,降低虫口基数。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灰霉病防治:危害叶、茎、花。一般花后发生严重,叶部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层纹,茎上病斑梭形,紫褐色,软腐后植株倒伏;花被危害后变褐色软腐,其上有一层灰色霉状物。可采用以下防治方法:①清除带病枝叶,集中烧毁;②防止田间积水;③发病初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防治,每10天一次,连喷3~4次。锈病防治:5月上旬发生,7~8月危害严重。起初在叶背出现黄色、黄褐色颗粒状夏孢子堆,后期叶面出现圆形和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背面则出现刺毛状的冬孢子堆。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②清理田间,集中烧毁病残枝叶;③发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虫害:常有蛴螬、土蚕、蚂蚁等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②化学防治:利用生物或植物源农药进行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移栽3、4年后,立秋至白露期间,挖起芍药根部,除去茎叶和泥沙,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按大、中、小分开,分别放入开水中煮5~15分钟,大条煮的时间较长,小条煮的时间较短,煮至芍药根发软即可捞出,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再放清水中漂洗(清水中每50kg放60g明矾),再晒干或烘干即可。试验例1.数据采集在十堰市郧县安阳镇余咀村示范基地进行银杏+芍药间作,间作工程于2013年启动,运行至2015年7月30日;空白玉米为对照,种植时间与银杏+芍药间作模式相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海拔200~1500m的坡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含腐殖质的土壤或砂质土壤,深翻20~30cm,每亩施农家肥1500kg,然后开1.2m宽的厢,沟宽30cm,沟深20cm;2)育苗和栽种:银杏、芍药均在3月上中旬栽植,银杏单株穴栽,芍药分株繁殖;选择较成龄芍药,将根部大、中条剪下加工药用,自芽胞基部向下5cm处用刀切开,每块保持芽头2~3个,芍药按照株距50cm,行距90cm穴栽,每穴栽一株,芽头向上,覆土盖严,浇水渗实,并培土越冬;银杏苗为三年生实生苗,按照株距100cm,行距200cm穴栽,每两行银杏苗之间栽植两行芍药;3)追肥:以3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追肥,每年追肥两次,第一年:3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机肥400~600kg/亩,8月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第二年和第三年:2月下旬~3月施腐熟有机肥400~600公斤/亩,11月施腐熟有机肥300~400kg/亩;4)其它田间管理:进行病、虫、草防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海拔200~1500m的坡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含腐殖质的土壤或砂质土壤,深翻20~30cm,每亩施农家肥1500kg,然后开1.2m宽的厢,沟宽30cm,沟深20cm;2)育苗和栽种:银杏、芍药均在3月上中旬栽植,银杏单株穴栽,芍药分株繁殖;选择较成龄芍药,将根部大、中条剪下加工药用,自芽胞基部向下5cm处用刀切开,每块保持芽头2~3个,芍药按照株距50cm,行距90cm穴栽,每穴栽一株,芽头向上,覆土盖严,浇水渗实,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戢正华闫仁凯周彩珍汪建敏高明王华玲黄晓珊蒋艳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