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74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10:07
具备:第1壳体(50),被浮动支撑于逆变器侧端子台(30)内的第1支撑面(32A);第2壳体(60),被浮动支撑于逆变器侧端子台(30)内的第2支撑面(34A);第1端子(52),被保持于第1壳体(50)内,与逆变器侧端子(82)在与第1支撑面(32A)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第2端子(62),被保持于第2壳体(60)内,与设置于电动机侧端子台(40)的电动机侧端子(92)在与第2支撑面(34A)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以及编织线(70),一个端部与第1端子(52)连接,另一个端部与第2端子(62)连接,被配置成能够分别在沿着第1支撑面(32A)的方向上和沿着第2支撑面(34A)的方向上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的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电力线缆等线束。另外,近年来已知下述的连接器:不使用线束而通过使逆变器侧的端子与电动机侧的端子嵌合来将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直接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7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此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所示,在将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直接连接的连接器中,通常,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暂时定位之后,将逆变器侧的端子与电动机侧的端子嵌合。在该情况下,在将端子间嵌合时,有时会由于零件误差、组装误差而导致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位置偏移,则难以将端子间良好地嵌合,端子间的连接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地吸收在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逆变器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逆变器侧;电动机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1支撑面;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2支撑面;第1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与供给来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电源的逆变器侧端子在与所述第1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第2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与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端子台的电动机侧端子在与所述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以及导电线,具有挠性,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并且被配置成能够分别在沿着所述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和沿着所述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在上述连接器中,第1端子相对于逆变器侧端子在与第1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因此,在将第1端子与逆变器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与第1支撑面的正交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阴阳嵌合的嵌合的程度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并且,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第1支撑面,与保持在第1壳体内的第1端子连接的导电线能够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在将第1端子与逆变器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壳体和第1端子与导电线一起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另一方面,第2端子相对于电动机侧端子在与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因此,在将第2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与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阴阳嵌合的嵌合的程度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并且,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第2支撑面,与保持在第2壳体内的第2端子连接的导电线能够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在将第2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使第2壳体和第2端子与导电线一起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在如上所述的上述连接器中,在逆变器侧端子与第1端子的嵌合以及电动机侧端子与第2端子的嵌合中,通过有效地吸收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在上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导电线配置于所述逆变器端子台内,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所述第1支撑面与所述第2支撑面平行地设置。根据该结构,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与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是同一方向,因此能够易于在逆变器端子台内配置导电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有效地吸收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从上方观察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逆变器侧端子台和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III-III剖面的剖面结构、即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逆变器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支撑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状态下的逆变器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电动机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使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使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嵌合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对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将未图示的逆变器与未图示的电动机之间电连接的连接器1进行例示。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以成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描绘。其中,Z轴方向将图2至图8中的纸面上侧作为上方,与上下方向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侧作为逆变器侧,将下侧作为电动机侧,逆变器收纳于逆变器外壳10内,电动机收纳于电动机外壳20内。此外,在各附图中,对于逆变器外壳10,仅图示覆盖逆变器的下侧的下侧部分,对于电动机外壳20,仅图示覆盖电动机的上侧的上侧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以在逆变器侧与电动机侧之间沿Y轴方向排列6个的方式配置并对两者之间进行连接。具体地说,各连接器1如图3以及图7所示,配置于后述的逆变器侧端子82与电动机侧端子92之间,形成为将两者电连接的中继端子。首先,对逆变器侧端子82、逆变器外壳10以及电动机外壳2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逆变器侧端子82是与逆变器电连接的从逆变器侧延伸的阳型端子,将从逆变器侧供给的交流电源向电动机供给。逆变器侧端子82如图3以及图7所示,将下侧作为连接侧并保持于逆变器侧壳体80内。逆变器侧壳体80在下方开口,配置于比逆变器外壳10的下侧部分靠上方的位置。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逆变器外壳10的下侧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向下方呈肋状地突出的逆变器侧肋12和被该逆变器侧肋12包围的逆变器侧开口部14。另一方面,在电动机外壳20的上侧部分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呈肋状地突出的电动机侧肋22和被该电动机侧肋22包围的电动机侧开口部24。接着,对连接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连接器1如图3以及图7所示,具备逆变器侧端子台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逆变器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逆变器侧;电动机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1支撑面;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2支撑面;第1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与供给来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电源的逆变器侧端子在与所述第1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第2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与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端子台的电动机侧端子在与所述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以及导电线,具有挠性,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并且被配置成能够分别在沿着所述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和沿着所述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3 JP 2013-2577801.一种连接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的
特征在于,具备:
逆变器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逆变器侧;
电动机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
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1支
撑面;
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2支
撑面;
第1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与供给来自所述逆变器的
交流电源的逆变器侧端子在与所述第1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诗朗椋野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