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57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由喇叭状接头、气体导管、锥形空针、液体导管、液体过滤器、锥形双腔空针、空气过滤器等组成。使用时可根据大液体内所加的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的导管,在加两种药物于同一大液体瓶内时,为了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只更换吸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可改变传统的手握注射器加药方法,减少了大输液配加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避免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了药物浪费,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加药器具。2、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大输液内所加的药物仍然以手握注射器配加方法为主,此种方法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微粒污染、工作效率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变色、混浊、沉淀现象、药液浪费以及化疗药物对护士手的污染等许多缺点。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虽然有许多科研成果产生,但仍不能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向大液体中加入水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向大液体中加入粉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水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由负压吸引管和吸液管二部分构成,其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是喇叭状接头,喇叭状接头内径较小的一端与气体导管相接,气体导管的另一端接有带有侧孔的锥形吸引针;吸液管的一端是吸液针头,吸液针头与液体导管相连,液体导管的另一端连有液体过滤器,液体过滤器与带有侧孔的锥形空针相连。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粉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由喇叭状接头、与喇叭状接头相连的气体导管、由气体导管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另一端相连的锥形双腔针头、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的侧孔相连的液体导管、与液体导管另一端相连的液体过滤器、与液体过滤器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塑料环、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另一端相连的圆锥形双腔针头、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的侧孔相连的空气过滤器组成。喇叭状接头是内壁带螺纹的塑料制品。在气体导管2与锥形双腔接头12连接处的硬塑料环16的一侧由一液体出入口与液体导管8密合连接,并与锥形双腔针头12的液体通道14相通,锥形双腔针头12的另一腔为气体出入口13,气体出入口13与气体导管2相通,液体导管8通过液体过滤器9、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与圆锥形双腔针头18相连,圆锥形双腔针头18的液体进出口20通过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与液体导管8相通,圆锥形双腔针头18的另一腔气体进出口19通过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的侧孔与空气过滤器15相通。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细菌污染、微粒污染,每一种药物单独进入大液体,可防止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变质,减少药液浪费,避免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和损伤,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负压吸引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吸液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向大液体中加入粉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负压吸引管的一端是内壁带螺纹的喇叭状接头1,喇叭状接头1内径较小的一端与气体导管2相接,气体导管2的另一端接有硬塑料环3,硬塑料环3的另一端接带侧孔5的锥形吸引针4。参照图2,吸液管的一端是吸液针头6,吸液针头6通过连接处7与液体导管8相连,液体导管8的另一端连有液体过滤器9,液体过滤器9通过硬塑料环与带有侧孔11的锥形空针10相连。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粉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由喇叭状接头1、与喇叭状接头1相连的气体导管2、由气体导管2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16、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16另一端相连的锥形双腔针头12、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16的侧孔相连的液体导管8、与液体导管8另一端相连的液体过滤器9、与液体过滤器9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另一端相连的圆锥形双腔针头18、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17的侧孔相连的空气过滤器15组成。喇叭状接头1是内壁带螺纹的塑料制品。下面介绍本技术所述静脉输液配加液器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图2,当向静脉输液的大液体内加入水剂药物时,则将负压吸引管的喇叭状接头1接负压装置,将锥形吸引针4刺入大液体瓶内,将吸液管的锥形空针10刺入大液体瓶内,将吸液管的吸液针头6插入待加水剂药物的液面下,开通负压装置,水剂药物便通过液体导管8、液体过滤器9、锥形空针10的侧孔11进入大液体。参照图3,当大液体内需加瓶装粉剂药物时,则将喇叭状接头1接负压装置,将与液体过滤器9相连的圆锥形双腔针头18刺入倒置的大液体瓶中,将锥形双腔针头12刺入粉剂药瓶内,开通负压装置,大液体中的液体便通过圆锥形双腔针头18上的侧孔20、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17、液体过滤器9、液体导管8进入粉剂药瓶。当粉剂药物被溶解后,需加入大液体瓶内时则将锥形双腔针头12刺入直立的大液体瓶内,将圆锥形双腔针头18刺入倒置的已溶解的粉质药瓶内,将侧孔20置入液面下,开通负压装置,药液便自动进入大液体瓶。在加两种药物于同一大液体瓶内时,为了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只更换吸液管。本产品经灭菌处理,无菌、无热原、无毒副作用,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权利要求1.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水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由负压吸引管和吸液管二部分构成,其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是喇叭状接头,喇叭状接头内径较小的一端与气体导管相接,气体导管的另一端接有带有侧孔的锥形吸引针;吸液管的一端是吸液针头,吸液针头与液体导管相连,液体导管的另一端连有液体过滤器,液体过滤器与带有侧孔的锥形空针相连。2.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粉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由喇叭状接头、与喇叭状接头相连的气体导管、由气体导管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另一端相连的锥形双腔针头、与带有侧孔的硬塑料环的侧孔相连的液体导管、与液体导管另一端相连的液体过滤器、与液体过滤器另一端相连的带有侧孔的塑料环、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另一端相连的圆锥形双腔针头、与带有侧孔的塑料环的侧孔相连的空气过滤器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喇叭状接头是内壁带螺纹的塑料制品。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在气体导管与锥形双腔接头连接处的硬塑料环的一侧由一液体出入口与液体导管密合连接,并与锥形双腔针头的液体通道相通,锥形双腔针头的另一腔为气体出入口,气体出入口与气体导管相通,液体导管通过液体过滤器、带有侧孔的塑料环与圆锥形双腔针头相连,圆锥形双腔针头的液体进出口通过带有侧孔的塑料环与液体导管相通,圆锥形双腔针头的另一腔气体进出口通过带有侧孔的塑料环的侧孔与空气过滤器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由喇叭状接头、气体导管、锥形空针、液体导管、液体过滤器、锥形双腔空针、空气过滤器等组成。使用时可根据大液体内所加的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的导管,在加两种药物于同一大液体瓶内时,为了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只更换吸液管。本技术的使用,可改变传统的手握注射器加药方法,减少了大输液配加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避免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了药物浪费,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文档编号A61M5/14GK2633307SQ0320522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林桂荣, 黄元生, 孙梅志 申请人:莱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输液大液体中加入水剂药物的静脉输液配加药器,其特征是由负压吸引管和吸液管二部分构成,其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是喇叭状接头[1],喇叭状接头[1]内径较小的一端与气体导管[2]相接,气体导管[2]的另一端接有带有侧孔[5]的锥形吸引针[4];吸液管的一端是吸液针头[6],吸液针头[6]与液体导管[8]相连,液体导管[8]的另一端连有液体过滤器[9],液体过滤器[9]与带有侧孔的锥形空针[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荣黄元生孙梅志
申请(专利权)人:莱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