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及其推料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142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传送机构、推料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和模具,第一传送机构为压轮式同步传送结构将料片送入模具中,推料机构包括折叠推杆、第一推杆、固定在第一推杆上的推针和推针气缸,推针为双层设置在第一推杆上可以实现双层出料,同时推针还能伸入模具将产品推入第二传送机构的轨道上,第二传送机构则将产品推入料管,再由收料机构的料管退出器进行换管,由此实现循环工作,连续生产。还披露了其专用的推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解决了集成电路在分离、收集时容易造成引脚之间相互碰撞的问题,工作效率高,供货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为提高集成电路的生产效率、加快供货速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及人工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单纯通过加大集成电路封装框架的尺寸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加大集成电路封装框架尺寸的同时提高框架上集成电路的排列密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集成电路在框架上的排列,传统的做法是矩阵排列,两个相邻集成电路的引脚对齐,相互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互不干涉,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产品在分离、收集时引脚之间相互碰撞而导致变形,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新的做法是在原来矩阵排列的基础上将相邻两行的集成电路相互错开一个引脚的的距离,使得集成电路的引脚刚好能插入与其相邻集成电路的引脚空隙而成交错状,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两相邻集成电路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排列密度,但这样一来就使得在分离、收集产品时容易造成引脚之间相互碰撞而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利于集成电路的分离、收集的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可以解决集成电路在分离、收集时容易造成引脚之间的相互碰撞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技术目的: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工作台和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台设有前侧部、后侧部、左侧部与右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有第一传送机构、推料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和用于安装模具的装模机台,装模机台设在工作台的前侧部的中部位置,工作台的后侧部通过支架安装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传送轨道,在装模机台的右侧设有输送轨道与右边传送桥,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位于装模机台的右侧,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压轮式同步传送结,包括左边传送桥及压轮组件和安装在传送轨道上的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左边传送桥位于装模机台的左侧,压轮组件通过两根驱动轴安装在传送桥上,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与两根驱动轴连接,集成电路框架从传送桥进入,且通过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将集成电路框架送入装模机台上的模具中,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折叠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的推针和推针气缸,所述推针设有至少一层,第一推杆与折叠推杆相连接,折叠推杆、第一推杆由第一马达驱动而左右移动,推针气缸固定在第一推杆上,推针气缸收缩使所述推针运动从而留出用于装载模具的空间,所述推针在第一马达的驱动下伸入模具中将分离出来的产品推向输送轨道,产品到达输送轨道后由第二传送机构将产品推入料管并且由收料机构实现换料管,集成电路框架的边框料经右边传送桥进入废料箱。所述推针为双层,构成双层推针推出结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三马达、传送带、第二推杆、推料板和推料板气缸,第二推杆连接在第三马达上,推料板和推料板气缸固定在第二推杆上并能过固定板与传送带连接,推料板由推料板气缸驱动而上下运动,第三马达转动时带动传送带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推料板左右移动以完成产品在输送轨道上的推送。所述工作台面上还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推料机构的第一推杆上,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第二推杆上。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料管退出器,料管退出器由拨料抓手、滑轨、固定板、分别安装在固定板上下的抓手上下运动气缸和抓手左右运动气缸组成,固定板两侧与滑轨相连接,抓手左右运动气缸驱动拨料抓手沿滑轨左右移动,抓手上下运动气缸带动拨料抓手上下运动。所述推料机构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一弹簧,在第二传送机构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二弹簧,在推料板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三弹簧。所述压轮组件包括压紧气缸、压紧轮和压紧臂,压紧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压紧臂连接并上下驱动压紧轮。其中推针为双层设置,由此可以实现双层出料收集,提高生产效率。压轮组件中的压紧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摆臂驱动压紧轮将料片框架压紧可以实现料片在传送桥上的快速和稳定传送。在轨道一侧设有第三传送桥即前述右边传送桥和废料箱,由此,料片经模具冲压后往右传送时,废料可以经第三传送桥即右边传送桥投入废料箱利于二次利用和环保。在工作台面上还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入料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推料机构的第一推杆上,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第二推杆上,有利于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与运行的可靠性。在推料机构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一弹簧,在第二传送机构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二弹簧,在推料板上还设置有缓冲复位的第三弹簧,由此,当第一推杆上的推针被推到模具上的指定位置时,第一弹簧将推料机构复位到初始位置;当推料板将产品推入料管后,第二弹簧将第二传机构复位初始位置,第三弹簧在推料板气缸收缩时复位使推料板抬起来。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的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推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的推针和推针气缸、第一马达,第一推杆与折叠推杆相连接,第一推杆由第一马达驱动而左右移动,推针气缸固定在第一推杆上,推针气缸收缩使所述推针运动从而留出用于装载模具的空间,所述推针设有双层,构成双层推针推出结构,所述双层推针推出结构在第一马达的驱动下伸入模具中将分离出来的产品推向输送轨道。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能避免集成电路在分离、收集时造成引脚之间的相互碰撞,特别是设置双层推针,从而可以设计双层分离模具,实现双层出料收集,极大地克服了在矩阵排列的基础上将相邻两行的集成电路相互错开一个引脚的距离,使得集成电路的引脚刚好能插入与其相邻集成电路的引脚空隙而成交错状,可以大大减小两相邻集成电路间的距离,提高排列密度,而出现在分离、收集产品时容易造成引脚之间相互碰撞而变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集成电路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原材料的消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之俯视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i一工作台面,2一第一摆臂,3一第一传送桥,4一第一压轮,5一第二传送桥,6一第一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8—轴承,9一第一固定块,10一折叠推杆,11一第一马达,12—第一联轴器,13—第一挡块,14一第一联动轴,15—第一弹簧,16—第一推杆,17—第一传感器,18—第二马达,19 一第二联轴器,20—第二固定块,21—第一联动轴,22—第二挡块,23 一第二弹黃,24 一第二推杆,25 一第二传感器,26 一传送轨道,27 一第二摆臂,28 一第二驱动轴,29—第二压轮,30—模具,31—第二压轮,32—第二摆臂,33—推针,34—推针固定块,35—第一压轮气缸,36—第二压轮气缸,37—第三压紧气缸,38—第一拨料抓手气缸,39—拨料抓手气缸固定块,40—第二拨料抓手气缸,41一推针气缸,42—第三传送桥,43—废料箱,44一第三传感器,45—第二推杆滑轨,46—传送带,47—推料板,48—第三弹簧,49一推料板气缸,50—推料板固定块,51—料管,52—拨料管抓手,53—抓手滑轨,54—第三马达,55—第三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包括工作台面I和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台设有前侧部、后侧部、左侧部与右侧部,工作台面I上设有第一传送机构、推料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和用于安装模具的装模机台,装模机台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集成电路的出料收集装置,工作台和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台设有前侧部、后侧部、左侧部与右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有第一传送机构、推料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和用于安装模具的装模机台,装模机台设在工作台的前侧部的中部位置,工作台的后侧部通过支架安装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传送轨道,    在装模机台的右侧设有输送轨道与右边传送桥,第二传送机构、收料机构位于装模机台的右侧,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压轮式同步传送结,包括左边传送桥及压轮组件和安装在传送轨道上的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左边传送桥位于装模机台的左侧,压轮组件通过两根驱动轴安装在传送桥上,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与两根驱动轴连接,集成电路框架从传送桥进入,且通过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将集成电路框架送入装模机台上的模具中,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折叠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的推针和推针气缸,所述推针设有至少一层,第一推杆与折叠推杆相连接,折叠推杆、第一推杆由第一马达驱动而左右移动,推针气缸固定在第一推杆上,推针气缸收缩使所述推针运动从而留出用于装载模具的空间,所述推针在第一马达的驱动下伸入模具中将分离出来的产品推向输送轨道,产品到达输送轨道后由第二传送机构将产品推入料管并且由收料机构实现换料管,集成电路框架的边框料经右边传送桥进入废料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祥章青春康金吴梓明莫威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