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维著专利>正文

多功能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90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负压筒、手柄、活塞、针柄以及活塞杆、弹簧片、毫针、针箍、加长杆及密封圈组成,该拔罐集中医传统的针刺、拔罐、按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疗效明显,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宜于推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的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理疗器多功能拔罐。我国民间治病有三宝针炙、拔罐和腊疗。利用拔火罐治疗感冒、风寒、腰痛等疾病是我国人民常用的器具,家用罐状竹、瓷、陶、玻璃等器皿也可以代用作拔火罐。现在有一种负压拔火罐,但是功能单一,效果不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完成拔罐、按摩、针灸的多功能拔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多功能拔罐,其结构特点为①整机包括负压筒3、手柄1、活塞13、针柄9、活塞杆2;②负压筒3为下面开口的筒壳;活塞13位于负压筒3内,其四周外侧面与负压筒3开口处的内壁密切吻合;③活塞杆2下端与活塞13的中心连为一体;活塞杆2上端竖向穿出负压筒3的上壁,活塞杆2中心为空芯向下一直穿透活塞13的中心;针柄9位于活塞杆2及活塞13的中心孔中。附图为多功能拔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及实施例由附图可知,负压筒3像一个钟壳,可以由金属、陶瓷、陶器、竹木、塑料等材料制成,其上部中心开一个孔,活塞杆2由负压筒3内上部中心孔穿出,活塞13位于活塞杆2的下端,与活塞杆2连为一体。活塞13的外径应与负压筒3的内径相吻合,当活塞杆2穿出负压筒3上壁后,活塞进入负压筒3内,活塞杆2的中间为空芯,而且空芯延活塞杆2向下一直穿透活塞13的中心,在活塞杆2的空芯处安装有针柄9,针柄9的外径与活塞杆2空心内径相吻合。在针柄9的下端设有夹槽12,毫针6可由夹槽12插入,并由针箍7将毫针夹紧固定在针柄9的下端。为了使用方便在活塞杆2的上端外侧加装一个手柄1;在针柄9的上端加接一根加长杆11。为了加强密合力度,在活塞11与负压筒3下口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4;在针柄9的外壁与活塞杆2空芯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为了紧固针柄9,在针柄9的上端设一个固定螺母10;为了销定活塞杆2与负压筒3上臂之间位置,在活塞杆2的外表面上设有弹簧片5,弹簧片5的下方活塞杆2表面设有一个凹槽,能使弹簧片5压入活塞杆2内,无压力时弹簧片5露在活塞杆2的外面。由上述结构可知活塞13的上侧与负压筒3内壁之间为密闭空间;针柄9与活塞杆2的空心内壁之间也设有密封圈8,所以当将负压筒3的下口放在人体皮肤上,压住负压筒3向上拉动手柄1时,手柄1带动活塞杆2,又带活塞13向上,这时活塞13的下方,即人皮肤与负压筒3下口之处产生负压起到拔罐的作用;当上拉至弹簧片5超过负压筒3的上表面时,活塞杆2被挡住下不去,仅靠负压使负压罐3吸住皮肤上,人若推动负压筒3,负压筒3就会吸住皮肤滑动,能起推、拿、按、摩的多种作用;如果向下按压针柄9或加长杆11、毫针6就会完成针刺穴位的作用。当然拔罐前在预定皮肤上加药物,或加温度对治疗某些病痛会更好。本技术的优点很多,由于利用了负压原理所以拔罐的工作很容易进行,对准选定的皮肤位置后,提拉手柄1即可吸住皮肤;只要把手柄1再向上提至弹簧片5露出卡住负压筒3的上壁,拔罐就不用扶也吸住皮肤了,这时用力移动负压筒3,负压筒3就吸着皮肤移动,起到按摩、推、拿的作用;如果需配合针灸治疗,只要压下加长杆11就可以推动针柄9带动毫针6向下刺入选定的穴位,所以该拔罐用途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宜于推广。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①整机包括负压筒(3)、手柄(1)、活塞(13)、针柄(9)、活塞杆(2);②负压筒(3)为下面开口的筒壳;活塞(13)位于负压筒(3)内,其四周外侧面与负压筒(3)开口处的内壁密切吻合;③活塞杆(2)下端与活塞(13)的中心连为一体;活塞杆(2)上端竖向穿出负压筒(3)的上壁,活塞杆(2)中心为空芯向下一直穿透活塞(13)的中心;针柄(9)位于活塞杆(2)及活塞(13)的中心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在针柄(9)的下端设有夹槽(12),夹槽(12)的外壁套有针箍(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手柄(1)固定在活塞杆(2)上端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2)中部外壁上设有弹簧片(5),弹簧片(5)下面活塞杆(2)上开有弹簧片(5)可以压入的空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活塞杆(2)上端固定连接一根加长杆(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2)的上端套设一个固定螺母(10)。专利摘要本技术是由负压筒、手柄、活塞、针柄以及活塞杆、弹簧片、毫针、针箍、加长杆及密封圈组成,该拔罐集中医传统的针刺、拔罐、按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疗效明显,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宜于推广。文档编号A61H39/00GK2287966SQ96248730公开日1998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薛维著, 王立新, 薛平昭, 薛田田 申请人:薛维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拔罐,其特征在于:①整机包括:负压筒(3)、手柄(1)、活塞(13)、针柄(9)、活塞杆(2);②负压筒(3)为下面开口的筒壳;活塞(13)位于负压筒(3)内,其四周外侧面与负压筒(3)开口处的内壁密切吻合;③活塞杆( 2)下端与活塞(13)的中心连为一体;活塞杆(2)上端竖向穿出负压筒(3)的上壁,活塞杆(2)中心为空芯向下一直穿透活塞(13)的中心;针柄(9)位于活塞杆(2)及活塞(13)的中心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维著王立新薛平昭薛田田
申请(专利权)人:薛维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