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汇江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属于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模拟暴雨激发泥石流发生过程、泥石流汇(堵)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等研究。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具有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破坏力巨大等特点。而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最为发育、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泥石流汇江诱发灾害链很可能对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前,对于泥石流汇(堵)江物理模拟试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多数为研究泥石流的监测预警方法及泥石流试验过程模拟装置等。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申请号公布号:CN105096533A,公开日期2015.11.25)”,通过恒阻大变形锚索、压电式力学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发射装置,提供了一种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及方法。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粘性泥石流试验模拟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石流汇江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泥石流主沟堆积区沟槽(10)、宽度可变河流主河道槽(11)、三角堰(12)、蓄水池(13)、模拟降雨装置(5)、数据采集装置和移动支撑装置(4),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所述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的水平低端、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的水平低端、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的水平低端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汇江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泥石流支
沟沟槽(2)、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泥石
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泥石流主沟堆积区沟槽(10)、宽度可变河流主河
道槽(11)、三角堰(12)、蓄水池(13)、模拟降雨装置(5)、数据采集装
置和移动支撑装置(4),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所述第二泥石流支
沟沟槽(3)、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
槽(9)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的水平低端、第二泥石
流支沟沟槽(3)的水平低端、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的水平低端
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的水平高端通过可活动橡胶带(7)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和所述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分别
设置在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的两侧,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
(2)、所述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和
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的上方均设有所述模拟降雨装置(5),所
述宽度可变河流主河道槽(11)和所述蓄水池(13)均设在所述移动支撑装
置(4)上,所述蓄水池(13)的出水口通过可活动橡胶带(7)与所述宽度
可变河流主河道槽(11)的一端连接,所述蓄水池(13)的出水口上设有阀
门(15),所述宽度可变河流主河道槽(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角堰(12)
的一端连接,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的水平低端通过所述泥石流
主沟堆积区沟槽(10)与所述宽度可变河流主河道槽(11)的侧面连通,所
述数据采集装置设在所述移动支撑装置(4)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汇江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所述第二泥石流支沟沟槽(3)、所述泥
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沟槽(9)的底部均通过
\t均匀设置的液压千斤顶(19)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汇江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模拟降雨装置(5)包括第一水泵(1)、水管(6)、喷头(16)
和智能电磁式流量计(17),所述第一水泵(1)的输入端与外部水源连接,
所述第一水泵(1)的输出端与所述水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管(6)
与所述第一水泵(1)的连接端上设有阀门(15),所述水管(6)通过模拟
降雨系统支架(18)支撑设在所述第一泥石流支沟沟槽(2)、第二泥石流支
沟沟槽(3)、所述泥石流主沟形成区沟槽(8)和所述泥石流主沟流通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鹏,韩朝,许红波,李静雅,王涛,何其多,曲宏略,史德刚,王皓,杨萱,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