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从梁柱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梁翼缘水平加腋,加腋翼缘按1/3~1/6的比例逐渐缩进,最窄处与待连接钢梁翼缘同宽;所述加腋翼缘的中间设置有厚度与钢梁腹板厚度相同的加劲肋,且节点从柱边起的水平段大于等于500mm和待连接钢梁高度二者较大值。该节点通过加大梁柱连接处梁翼缘截面面积的方式,方便了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使地震作用下钢梁的塑形铰外移,提高了钢柱与节点的安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钢结构由于强度高、自重轻、强重比大,塑形、韧性好;材质均匀,符合力学假定,安全可靠度高;工厂化生产,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从而使得钢结构在我国发展讯速,并在大量的项目中广泛运用。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历次地震灾害结果研究显示,梁柱节点在地震中破坏非常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我国颁布的多本规范都要求,强节点、弱构件,一定要加强节点设计,使节点不先于构件破坏。
钢柱、钢梁是钢结构最普通的构件,不论什么类型的钢结构结构体系,都得涉及到柱与梁的连接问题,为了满足规范对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会在钢柱与钢梁正常连接的基础上,再在节点处钢梁的上下翼缘施工现场焊接一盖板来加强节点,此种做法施工比较麻烦,很难保证施工质量,且在现场多次焊接,在节点处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加强钢梁与钢柱连接节点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该节点通过加大梁柱连接处梁翼缘截面面积的方式,方便了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使地震作用下钢梁的塑形铰外移,提高了钢柱与节点的安全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从梁柱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梁翼缘水平加腋,加腋翼缘按1/3~1/6的比例逐渐缩进,最窄处与待连接钢梁翼缘同宽;所述加腋翼缘的中间设置有厚度与钢梁腹板厚度相同的加劲肋,且节点从梁柱边起的水平段大于等于500mm和待连接钢梁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进一步地,所述待连接钢梁高度大于500mm时,所述节点从梁柱边起的水平段长度大于等于待连接钢梁高度;所述待连接钢梁高度小于500mm时,所述节点从梁柱边起的水平段长度大于等于500mm。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加腋翼缘宽度最窄处向外延伸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加腋翼缘宽度最窄处向外延伸50~100mm。
本技术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通过在梁柱边设置水平加腋方式加强节点,提高了钢梁的承载力,同时使钢梁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塑性铰外移,提高了节点的安全度。
2、本技术节点构造简单,且在钢结构加工场制作完成,有效保证了节点的焊接质量。
3、节点从柱边起的水平段不小于500mm和钢梁高度二者的较大值,且钢梁与节点的水平段端部在施工现场进行连接,极大的方便了施工,节省了施工工期,且提高了施工质量。
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新形加强钢梁与钢柱连接节点的构造,通过在钢柱边对钢梁翼缘进行水平加腋,加大节点区域钢梁翼缘截面面积,水平加腋翼缘从钢柱边沿钢梁方向逐渐变窄,收进的比例在1/3~1/6之间,最窄处与欲连接的钢梁翼缘同宽,同时在上下水平加腋翼缘中间、欲连接钢梁腹板对应位置设置厚度同欲连接钢梁腹板的肋板,此节点从柱边起的水平段不小于500mm和钢梁高度二者的较大值,并在加工场制作完成,钢梁在节点端部进行现场连接,此种加大梁柱连接处梁翼缘截面面积的方式,方便了施工,保证了质量,同时使地震作用下钢梁的塑形铰外移,提高了钢柱与节点的安全度。
本技术中关于钢柱、钢梁、水平加腋翼缘、加劲肋的焊接连接、加工和施工的要求均可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规范、规程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如图1-3所示,包括钢柱1、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2、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3(加腋最窄部位)、垂直钢柱主轴方向的钢梁4、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梁水平加腋翼缘中间设置的加劲肋5、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6、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梁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7(加腋最窄部位)、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梁水平加腋翼缘中间设置的加劲肋8、垂直钢柱次轴方向的钢梁9、钢柱在梁水平加腋翼缘对应位置处设置的肋板10组成。应用时,从梁柱边开始设置水平加腋翼缘,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2和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6沿钢梁方向以1/3的比例逐渐缩进,收缩到与待连接的垂直钢柱主轴方向的钢梁4和垂直钢柱次轴方向的钢梁9翼缘同宽为止,对应的位置为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梁柱边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3和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梁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7,从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3和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截面变化的端部7处向外延伸0~200mm,整个节点水平段长度从柱边算起不小于500mm,并在节点水平加腋翼缘中间、欲连接钢梁腹板对应位置设置厚度同钢梁腹板厚度相同的加劲肋;钢柱的加劲肋板10的厚度取垂直钢柱主、次轴方向梁水平加腋翼缘2、6厚度的较大值;整个节点区域:钢柱1、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2、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柱边水平加腋翼缘6、垂直钢柱主轴方向梁水平加腋翼缘中间设置的加劲肋5、垂直钢柱次轴方向梁水平加腋翼缘中间设置的加劲肋8和钢柱在梁水平加腋翼缘对应位置处设置的肋板10在钢结构加工场加工制作完成,现场与钢梁4和钢梁9进行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从梁柱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梁翼缘水平加腋,加腋翼缘按1/6的比例逐渐缩进,最窄处与待连接钢梁翼缘同宽;所述加腋翼缘的中间设置有厚度与钢梁腹板厚度相同的加劲肋,且节点从梁柱边起的水平段大于等于500mm和待连接钢梁高度二者的较大值。所述水平加腋翼缘宽度最窄处向外延伸100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从梁柱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梁翼缘水平加腋,加腋翼缘按1/3~1/6的比例逐渐缩进,最窄处与待连接钢梁翼缘同宽;所述加腋翼缘的中间设置有厚度与钢梁腹板厚度相同的加劲肋,且节点从柱边起的水平段大于等于500mm和待连接钢梁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加腋翼缘方式加强的钢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从梁柱
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梁翼缘水平加腋,加腋翼缘按1/3~1/6的比例逐渐缩进,
最窄处与待连接钢梁翼缘同宽;所述加腋翼缘的中间设置有厚度与钢梁腹板
厚度相同的加劲肋,且节点从柱边起的水平段大于等于500mm和待连接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